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朱仙镇的历史,源远而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春秋时镇东南筑有启封城,这时的朱仙镇已经形成了小型居民聚居点。北宋末期,首次出现了见诸史料记载的“朱仙镇”称号。明清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经济发到,商业繁荣,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
1、文明肇兴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开始有了人类活动痕迹。
2、启拓封疆春秋时期,当时的朱仙镇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朱仙镇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取名“启封”,后避汉景帝刘启讳,更名为开封。八朝古都开封由此拉开了帷幕。当时朱仙镇是启封城西北的一个居民点。
3、符救赵朱亥,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人(今开封),著名勇士。据载,魏安釐王十九年(公元前258年),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军告捷后,赵国重金谢魏公子和朱亥,后来信陵君被魏王拜为上卿,授以相印,封朱亥为偏将军,以朱仙镇为朱亥汤沐邑。据《祥符县志》记载:朱仙镇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
4、民国凋敝民国年间,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其经济彻底破产。全镇人口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仅剩8500余人,不及全盛之时的1/24,镇区面积仅剩西大街、估衣街、京货街、河东街,其余则化为荒园耕地。至1938年,全镇仅有7000余人,房屋已拆去五分之四,大批古建筑惨遭破坏。扩展资料1、位置境域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城镇西南部,距离开封市区22.5公里,南接尉氏县,东临祥符区范村乡、万隆乡,北接鼓楼区仙人庄社区,西临西姜寨乡。整个镇域介于北纬34°31′—34°41′、东经114°12′—114°20′之间,南北宽约14公里,东西长约11公里,镇域总面积92.15平方公里。
2、地貌朱仙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为近代黄河冲积平原黄泛区中心,总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海拔在64米-73米之间。
3、地方特产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又名茶干,始于春秋战国,由齐宣王所赐名而传延至今。五香豆腐干采用当地优质大豆,朱仙镇古井泉水,18味中草药,四种酒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清香利口,生津止渴,健胃固齿,顺气消胀,增强食欲的作用。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古时贡品,明清时期为朱仙镇四大盛产之一。今日朱仙镇,制作五香豆腐干尤以“玉棠号”、“远香斋”颇负盛名。朱仙镇五香豆腐干打包外运,远销千里,故有“千里香”之美称。
我的答案是:朱仙镇的名字这由来嘛! 相传呢,战国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以后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信陵君的盖世英名也是与他发现和任用朱亥分不开的。
朱仙镇的来历传说: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朱仙镇的历史,源远而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
春秋时镇东南筑有启封城,这时的朱仙镇已经形成了小型居民聚居点。北宋末期,首次出现了见诸史料记载的“朱仙镇”称号。明清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经济发到,商业繁荣,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
得名原因:
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原名聚仙镇,后因战国名士朱亥的食邑和封地而得名。
历史发展:
唐宋以来,朱仙镇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
明清时期,由于贾鲁河(古名孙家渡)的开通,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不仅是省城开封的外港,而且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
1958年,为公社。
1984年,改朱仙镇。
简介:
朱仙镇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位于祥符区城镇西南部,距离开封15公里,南接尉氏县,东临祥符区范村乡、万隆乡和大李庄乡,北接仙人庄,西临西姜寨。整个镇域界于北纬34°31′—34°41′、东经114°12′—114°20′之间,南北宽约14公里,东西长约11公里,镇域总面积92.15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朱仙镇下辖21个行政村;
5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5.3万,其中镇区人口2.1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1% ,有汉族、回族等7个民族。
朱仙镇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西瓜,其中畜牧业发达,是豫东地区牛羊肉深加工和水产鱼苗繁育基地;
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亿元,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