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和自然资源,保护养殖水域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是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均衡上市:
1、改变鱼种的投放结构。首先,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投放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能够在水产品销售旺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投放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的投放量,减少鲤鱼、鲢鱼、鳙鱼的投放量。
2、囤养成鱼。冬季成鱼池干池后,将一部分成鱼囤养在鱼种池内,春天再上市销售。
3、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将平时捕获的鲜活特种水产品放入网箱中暂养,当市场价格升高时可随时起捕上市。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以上几种方法,保证全年都有鲜活水产品供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养殖优质品种
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草鱼、鲫鱼、鳊鱼等)的同时,应到具备苗种生产资质且信誉好的苗种场购买良种,选择经多代选育、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更新品种替代原有品种。
2.养殖新品种和特色品种
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水产特色品种较常规品种销路好、售价高。经营方式除向市场供应外,还可以通过推销给附近的酒店、景区和开发休闲渔业来进一步拓宽销路。特别是冷水鱼类虹鳟的养殖利润折合成亩计算,是鲤鱼等常规品种的百倍。虹鳟属于冷水鱼中的“低值”品种,如能充分开发利用冷水资源养殖,利润则更为可观。
3、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甲鱼、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三、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种草养鱼。
主养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可以种植黑麦草、苏丹草和水生植物作为饵料。春、秋季青饲料占投饲比例的1/4,夏季占1/2。
2、投喂动物性饲料
主养鲶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可结合投喂一些切碎的野杂鱼和畜禽下脚料。投喂动物性饲料要注意水质变化,每天及时捞除残饵,防止败坏水质。主养青鱼、河蟹,可结合投喂一部分轧碎的螺蛳、蚌、蚬,每隔20~30天分批投放池中。动物性饲料可全程投喂,也要结合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3、渔牧结合
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4、推广全价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四、创新养殖经营模式:
1.养殖特大规格鲢鳙鱼
大水面水库、大湖养殖鲢鳙等无须投饲,鱼种费算是养殖成本中的大头。水库养殖回捕率一般在70%左右,也可进行网箱养殖、库湾拦网养殖和池塘养殖。
2.稻田种养结合
应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利用种间的互利作用,开发稻田养鱼、养鳅、养蟹,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双重目的。
3.一年养两茬鱼
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增加产量,提升效益,可通过一年养两茬鱼来实现。以鲫鱼为例,4 月末放养大规格的鱼种,同时套养同规格的草、鲢、鳙,6 月末可起捕上市。因6 月末市场商品鱼短缺,售价可较秋季高出1~2 元/千克。清塘后放养鲫鱼夏花,搭配同规格的鲢鳙夏花,越冬后出售鱼种。全年每亩利润可达近7000 元左右,该模式比“一年养一茬鱼”的亩产和利润均达到了翻番的效果。
4.开发“渔家乐”等休闲养殖经营模式
以“渔家乐”的经营模式,垂钓鱼和餐厅用鱼价格均可提高。可按斤称重或按天收费。现全国各地涌现大批“渔家乐”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地方经济。
水产品养殖利润比较高的有以下几个:
1、小龙虾。我国是小龙虾出产和食用大国,平时在饭店或烧烤摊时都会点上一份小龙虾,配合酒水饮料,简直是人间美味。小龙虾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它的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上它的价格很高,利润空间极大,是水产养殖中最赚钱的之一。
2、螃蟹。和小龙虾一样,螃蟹同样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它的味道鲜美,深受很多人喜爱,螃蟹是常见的淡水养殖产业。我国的螃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形成产业规模,养殖历史较长,相对于养殖基础和技术较成熟,养殖风险较低。螃蟹品种较多,市面上价格皆有不同,但很肯定的是养殖利润高。
3、鲍鱼。鲍鱼味道鲜美,有海洋软黄金的美称,是名贵的海珍品,鲍鱼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海上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岩礁潮下带沉箱养殖。它是高产出、高利润的水产养殖项目,同样的它的前期投入极大,养殖风险也较高,但若是养殖技术过关,病害防治措施好,它的养殖前景还是很好的。
4、生蚝。生蚝是牡蛎中个头较大的品种。它以天然浮游饵料为食,是少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越来越来受人喜爱,而且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5、甲鱼。甲鱼养殖相对其他来说,养殖历史较短,养殖技术还在不断的成熟中,但它的市场却一直在稳定上升中。它还是较高的消费,平常家庭只是偶尔食用一次,它的养殖周期长,一只甲鱼从出生到售卖需15-18个月,前期投入大,不适合小型养殖。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是一个气温和水温均不断下降的过程。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切实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鱼的体质,为鱼类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夺取渔业高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1、及时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工作。
2、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水域环境监控、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2程、市场准入等环节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和水产品检疫,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4、加强生产管理,适当减少养殖密度,科学投喂。旱情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或采取并塘、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缓解水体溶氧压力。并塘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作好并塘或囤积处理,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尽量不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
5、加强水质调控和疫病防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数,注意日常管理,密切养殖品种的变化。干旱期要经常清除池塘内的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掉,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加强病害监测,加大疫病防治,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6、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做好苗种准备工作。对已干枯的池塘,及时清除淤泥、消毒塘体,修补塘埂和沟渠,做好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苗种储备供应和信息调度,组织干旱程度较轻的地区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力度,及时发布水产苗种供需信息,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7、做好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应,减少渔民损失。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水产批发市场、超市等上门采购,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做好水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渔民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出售,减少灾害损失。
8、针对灾区大量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及时清捞死鱼,集中做深埋处理,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发生死鱼的水体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标后排放。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