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高速度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各领域中,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网上办公已成为大势所趋。教务管理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统筹与枢纽作用,在教务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实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务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字现代信息技术;教务管理;结合于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教务管理的结合
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在教学工作中涉及范围较广,涉及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漫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系统来讲大致分为组织教学、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审查等等。
2.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是教务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务系统管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资源和互联网络B/S管理系统模式,为学校教务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用一个帐号解决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实现系统的集中化管理及数据存储,满足各流程的需求。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覆盖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信息和社会信息,具有全面性和多向性。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基于高速率的网络,保证了快速、全面、准确,有利于教育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及优化,具有高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以及随时可上网操作的灵活性与及时性特点和不受任何数据限制的扩充性、资源的共享性和沟通联系的互动性等特点。
三、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先进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教务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系统需求分析中仔细研究分析并探讨教务工作流程,多余的复杂环节要剔除掉,从而有效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人为失误。如教务工作人员通过“成绩管理”模块来进行学生成绩的管理,在进行学生成绩的添加时,可用它来为学生设置所在班级的课程表,直接输入成绩。如此一举两得,统筹管理、节省时间,避免了各班级学生重名导致成绩数据混淆错误的情况。同时采用集中存储、网络共享的模式,构建一个集教学计划制定、考试安排、教室资源等都可在同一系统中获得信息的系统,有效避免数据的重复。
2.优化管理规范,提供决策支持。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对日常教务管理起到大力的推动作用,能改进教务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资源、改变目前教务管理工作分散的现状;将不同科室的不同软件统一化,整合资源、完善数据、统一流程;同时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中所存储的成绩信息、选课信息等数据,系统进行整体数据的同步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改进教学,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快速稳步的提高。
四.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1.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教务管理是一个数据流非常强的业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业务流程有效划分系统模块,这样才能使信息化的管理更加严谨、数据的重复利用率达到最高。
2.建设平台的开放性。教务管理系统对教务处来说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系统,但对整个数字化校园来说是一个基础的模块,因此在设计教务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基础数据与教务管理业务的分离,便于其它系统的共享。
3.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教务管理业务是动态和变化的,因此要求软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每一功能菜单都是对教务管理 规章制度 的合理体现,但同时每一功能菜单都具备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使系统在业务发生变化时能够很快的得到修改,使大部分功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4.系统的可操作性。简洁易操作维护,使用统一的管理入口和身份认证,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系统的设计符合日常办公运作的需求,简单易学、界面清晰、功能实用。网络结构简单明了,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5.数据库的稳定性和保密性。由于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量非常大,而且保存时间较长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部分数据都非常敏感,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个稳定性强、可伸缩性强、可跨平台的和安全的大型网络数据库系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务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的方式,对各种教务管理档案以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极大的降低了办公成本,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教务的标准化管理。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状况,体现了学校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层度,体现管理模式和手段的现代化层度,也是体现学校教育质量工程的有力保证。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涵盖了教务工作的所有方面而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全面支持广域办公模式,从而极大地减少教务管理的手工劳动,克服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因素,可实施性较强,在学校现代化建设中能起到积极作用,也促使学校教学管理走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张雁.B/S结构中职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天津大学,2006.
[2]张海东,李伟,龙源州等.综合教育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泰山医学院,2010.
[3]冯强,刘洪斌,孟丽.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2010.
一、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10-62338279,该校联系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邮编为100083、联系邮箱为service@bjfu.edu.cn。
二、北京林业大学简介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8年,学校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0年获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支持。2011年与其他10所行业特色高校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2012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个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林木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学校“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高精尖创新中心。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我校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可自行审定教授任职资格的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一级学科内可自主设置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及交叉学科的高校。经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一流建设学科位居A+档位。学校现有16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30个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一级)、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一级)(含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二级)、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
学校形成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5名两院院士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林业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网络教育登录系统:网页链接。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草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是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长期以来,学校秉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践行“替河山装成锦绣。
把国土绘成丹青”理念,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16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林草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校现有17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校生25276人,其中本科生13693人,研究生6712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4871人。
学校成立了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46位相关学科领域的两院院士应邀担任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为学校改革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共有教职工2044人,其中专任教师1312人,包括教授363人、副教授573人。
以上参考:北京林业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