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煎煮中药材应注意什么
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
煎一般药宜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煎解 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应先用大火迅速煮沸,再改用小火煎10?15分钟即 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宜 用小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更充分地溶出。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很重要,一般药物可以同时煎,但部分药物需作特殊 处理。
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 制中药汤剂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先煎:如制川乌、制附片等药材,应先煎半小时后再放入其他药同煎。 生用时煎煮时间应加长,以确保用药安全。
川乌、附子等药材,无论生用还是制用,因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所以都应先煎。 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材,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也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放入其他药材同煎。
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材,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分解破坏而不耐长时间煎煮者,煎煮时宜后下,待其他药材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包煎:如车前子、葶苈子等较细的药材,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材,辛夷、旋覆花等有毛的药材,这几类药材煎煮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另煎:如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烊化: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胶类药,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材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
2.怎样掌握煎药时的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一般称之为煎药的火候。
家庭煎中药一般用直火加热,加热时火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与汤剂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火力过强,水分蒸发得快,使 药材的煎煮时间不能保证,药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被煎出,而且容易把药煎干煎煳;火 力过弱则温度不足,不容易达到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出的目的。
为了保证汤剂的煎煮质量,一般采取先用武火煎后用文火煎的办法。可根据药物性质来选用以下不 同的火候。
武火:武火是指旺火,具有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的特点,武火适用于以下性质药物的煎煮:(1) 散寒解表药、清热芽香类药宜选用武火煎煮,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因煎煮时 间过久而丢失。 (2) 矿物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宜选用武火,以充分煎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3) 大多数饮片煎煮时,在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文火:文火是指小火、弱火,具有温度上升得慢,水分蒸发得也慢的特点。
文火适用于以下情况:(1 )滋补类药物应选用文火慢煎,使所煎的药物保持微沸状态,以便使药中的有 效成分被充分地煎出。 (2) 用武火煎沸后多采用文火煎药,汤剂的第二煎也多用文火。
先武后文:所谓煎药的先武后文,是指所煎药物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绝大多数汤剂都是采用这种火候煎煮。
因为先用武火加热,能增加药物的溶解 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此时药物溶出主要与温度相关。 待煮沸后,温度恒定时,药物成分的溶出主要与水量和煎煮时间呈正比例关系,所以这时就用文火煎煮。
3.怎样掌握煎药时的火候
武火武火是指旺火,具有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的特点,武火适用于以下性质药物的煎煮。
散寒解表药、清热芳香类药宜选用武火煎煮,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因煎煮时间过久而丢失。矿物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宜选用武火,以充分煎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大多数饮片煎煮时,在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文火文火是指小火、弱火,具有温度上升得慢,水分蒸发得慢的特点。
文火适用于以下情况。滋补类药物应选用文火慢煎,使所煎的药物保持微沸状态,以便使药中的有效成分被充分地煎出。
用武火煎沸后多采用文火煎药,汤剂的第二煎也多用文火。先武后文所谓煎药的先武后文,是指所煎药物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
绝大多数汤剂都是采用这种火候煎煮。因为先用武火加热,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此时药物溶出主要与温度相关。
待煮沸后,温度恒定时,药物成分的溶出主要与水量和煎煮时间呈正比例关系,所以这时就用文火煎煮。
4.煎煮中药常识有哪些
煎药的正确程序
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为什么某些饮片在煎煮时要“后下”
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
5.煎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煎器的选择: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煎煮器具有密切关系,应选择沙锅、瓦罐、玻璃或搪瓷的煎煮器具。
不可用铁、铜、铝具煎药。 煎中药的加水量: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正确的加水量为第一次煎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度。
第二次煎加水在超过药物表面1---2厘米即可。或按1克中药加水10毫升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煎药方法:取药包好后加水浸泡50---60分钟,用武火(大火)煎开锅后用文火(小火)煎30分钟左右滤出药液,然后继续第二煎。 若无注明,则通常煎药时无需加盖,不锈钢锅也是的,不过可以用包药的纸折好盖在上面防止水汽散出。
自己手工煎药过程也一般不需要搅拌,所以不存在一个方向和多个方向。
草药名称:请大家记住这些草药的名字,也许你不吃,但是你的家人朋友吃的时候可以提醒!(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细辛、天仙藤、寻骨风、汉中防己、淮通、朱砂莲、三筒管)。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章斌教授向新快报记者指出,中草药导致的肾病,常见的有马兜铃酸肾病,这占了一半。他表示,马兜铃酸肾病在上世纪80年代首先在比利时发现,就是含马兜铃酸的药物所造成的急性或慢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坏死,并进而发生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衰竭。
过量摄入马兜铃酸是马兜铃酸肾病的主要病因。“泻火中药很多含有马兜铃酸,如关木通、广防己等,中成药则有龙胆泻肝丸、甘露解毒丸等。”他指出,肾小管受马兜铃酸损伤后,浓缩作用丧失,大量不经浓缩的原尿排出,因此服用初始有快速消肿、泻火排毒作用,但服用到一定程度就会让肾功能丧失。由于马兜铃酸与肾小管上皮的DNA结合,一旦损伤就再也恢复不了,还可引起DNA突变,引发输尿管管路的肿瘤。
除了马兜铃酸肾病外,还有其他未发现的中草药所致肾病。“前面那位汕头男孩小邦的肾穿刺检验发现,他的肾病不像马兜铃酸肾病,但很相似,说明还有我们未知的中草药也会导致肾病。”
提防服用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不论急性或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目前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马兜铃酸肾病重在预防。
早在2000年,WHO就发出了马兜铃酸草药致肾病警告,大多数国家都跟进禁用马兜铃酸草药,我国2004年禁止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已三种药材。章斌表示,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不止这些,我们能做到的是识别含马兜铃酸的处方药材及中成药,不要服用:
马兜铃属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朱砂莲、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淮通、南木香、管南香、青香藤、通城虎、鼻血雷、假大薯、白金古榄、汉中防己、蝴蝶暗消、萝卜防己、金狮藤、白金果榄、大叶青木香、管兰香、背蛇生、海南马兜铃、凹脉马兜铃、川西马兜铃、变色马兜铃。
细辛属的土细辛、大细辛、杂细辛、杜衡、细辛、金耳环、土金耳环、乌金草、花脸细辛、台东细辛。
中草药马兜铃含量 中草药 马兜铃含量 中草药 马兜铃含量
关木通4.0106 寻骨风 0.03007 广防己 0.0068
厚朴0.0018 马兜铃 0.063 细辛 0.0014
耳聋丸0.0437 天仙藤 0.0026 青木香 0.00087
冠心苏合丸0.0323 龙胆泻肝丸0.0219 管南香 0.25
背蛇生0.011 分清五淋丸0.0337 妇科分清丸0.0219
乱吃中药小心伤肾!中医学者从病例和典籍归纳出至少有六十四种中药对肾脏有程度不一的伤害,风湿关节常用到的雷公藤还传出致死案例.
中药制剂导致肾损害的报案呈逐年增加,以斑螯,雷公藤,鱼胆,苍耳子,木通,山豆根,山慈姑,泽泻,蜈蚣,及含汞的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最多.
生活护理:斑螯的毒性极毒,内服零点六克以上就会中毒,雷公藤的生物硷具有累积性,有人长期服用含有雷公藤中药结果导致急性肾损害死亡,至於马兜铃科植物的防己尚常用於降血压及减肥药方里,长期使用也会造成肾病.
每年治疗的几百位尿毒症患者,其中近三分之一是由于不良用药引起的。特别是应用中药引起尿毒症的人越来越多。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西药的毒副作用大,中药大多是天然的、无毒副作用的,所以长期、大量、盲目地服用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中草药减肥在国外一时较为流行,一些长期服用含中草药成分的减肥药的年轻女性,虽然减肥效果较好,但有人发生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导致尿毒症。国外学者最先提出中草药肾病这个概念,从此引起人们对中药肾毒性的注意。
一、中草药本身有肾毒性。中草药所含毒素成分直接或间接使肾小管损伤、坏死。如木通所含的马兜铃酸,可使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脱落,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小血管壁缺血。
二、中草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机体特殊反应状态下,某些中草药可作为过敏物质,进入人体内导致全身过敏,从而引起局部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三、药物服用过量或长期应用使药物蓄积致肾损害。部分中草药超量服用,会导致严重的肾损害。
四、煎制方法不当。部分中草药有特殊的煎煮时间要求,一定要严格执行。如附子、雷公藤需要久煎,随煎煮时间延长而副作用减少,山豆根则随煎煮时间加长而毒副作用增强;用铝锅、铁锅等煎药,因为器具不当,也可增加毒性。
具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木通、雷公藤、斑蝥、鱼胆、草乌、蜈蚣、猪胆、棉酚、益母草、防己、厚朴、苍耳子、相思子、黑豆、望江南子、土贝母、千年健、苦楝皮、北豆根、天花粉、牵牛子、胖大海、朱砂、蛇胆、马兜铃、土荆芥、巴豆、芦荟、使君子、生蜂蜜、铁脚威灵仙、大枫子、金樱根、泽泻、钩吻、绿矾、番泻叶、虎杖、侧柏叶、补骨脂、大蒜、槟榔、荜澄茄、肉桂、丁香、柴胡、萱草根、大青叶、臭梧桐、松节、海马、鸦胆子、丢了棒、山道年、洋金花、密陀僧、白花丹、黄独、红娘子、六轴子、芫花、八角枫、铅丹、乌柏、山慈菇、雄黄、昆明山海棠、轻粉、油酮子、砒霜、红升丹等。
何大夫提示:中草药虽然有肾毒性,但在合剂中(比如中药方中)或煎煮后,由于各药的相互作用,大多可以减轻或消除其肾毒性,尤其是像益母草、防己、厚朴、黑豆、生蜂蜜、泽泻、虎杖、补骨脂、大蒜、大蒜、大青叶、海马等常用中药,更是不必太过担心。一般肾毒性多在长期、单一服用某药的时候容易发生,注意避免就行。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