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要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果蜡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辅,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量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合。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来。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色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千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彤彤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之感。
水彩花卉过程图解说教程
说一些废话昂:突然翻到这副画发现还有过程图,这是去年九月份画的,那会刚自学水彩不到四个月,也是乱画的小白一个。
正题:这副我用的水彩纸是国产宝虹300g,水彩笔是秋宏斋的秀意,兰蕊和蒲公英,颜料是歌文自配18色。
首先先把线稿画好,可以自己画底稿,也可以用拷贝台打稿,但是为了练好基础,大家还是自己打稿比较好。
接着我是用一支干净的笔蘸着清水把花朵打湿,然后用歌文346和744混在一起调了一个淡淡的**给花朵打了底色;接着用歌文095和580混色把花瓣画好,画的时候呢先用蘸着颜料的笔给花瓣尖上色,趁其颜料没干的时候用蘸着清水的笔把颜料向花心处慢慢扩散,以此类推,剩下的花瓣同样方法完成,切记注意细节问题。
接着用秀意或者蒲公英蘸着歌文312把花朵的叶子逐个完成,画叶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其细节。
花卉枝干的颜色用的是312+319,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线条的流畅度,当时我画的时候手抖,所以导致枝干看起来弯弯曲曲的。最底下的叶子颜色比较深,我用的是312+465混色完成。花蕊部分颜色用的是095,笔是蒲公英,上完花蕊部分颜色之后,用蒲公英蘸些580给花瓣及花蕊部分点些小点。
最后用卫生纸把花瓣部分遮挡,用笔蘸些剩下的绿色,敲打着洒在画面上。于是一幅美美的水彩花卉图就完成啦,喜欢吗?喜欢就画起来吧。
「水彩」花事(9)·紫藤(附过程步骤)要说暮春里最别致的一道风景,那一定是紫藤花,紫色花条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人临其中,仿佛走入了一个紫色梦境
昨天画的紫藤:
纸:获多福300克中粗
颜料:吴竹24色
以下是过程:
简单线稿。
耍水之后几个地方需要铺色。
用紫,深紫,**晕染。
我没有裱纸所以纸有点卷,不过没关系画好后等它干透后用书本压一下。不怕麻烦的小伙伴可以裱一下纸。
用淡紫和紫色画花朵,注意要有层次感深浅感的变化。
花朵中心用**点缀出。
完善花朵纹理等细节。
用同样的方法画出飘舞的花瓣和右侧的花。
开始画枝叶。叶子要深绿浅绿有变化,不要用同一种颜色画不然会显得死板。
画出叶子纹理,用敲打笔的方法撒上紫色颜料。
完工。
美景易逝,画画是保留美景的一种方式,照片亦是。附上几张我和紫藤的合影,这是一个玫瑰园,本来是想去拍玫瑰的,然而玫瑰仍含羞待放,紫藤却意外上镜,遇上这一片紫藤,可以说是今春中最美的一场邂逅了~
我的其他水彩花卉系列文章:
水彩·花事·葡萄风信子
水彩·花事·芍药(有教程步骤)
水彩·花事·木兰(有过程)
水彩·花事·莲(有步骤)
韩国水彩画家——Yang_on_uiYangWonHui,韩国画家。这组关于花卉的水彩画作,清新唯美的风格,细腻丰富的色彩,让人看了心情大好
来自韩国的插画师YangWonHui,擅长用丰富的色彩描绘花卉植物,喜欢将花与花瓶结合,构图完美,将物体的质感表现得很到位
花卉是水彩初学者比较偏爱的绘画对象,更是许多水彩画师们爱不释手的创作题材,YangWonHui画笔下的花卉靓丽多彩,用色细腻丰富,充满生机
YangWonHui不仅爱花,更喜欢各式各样的容器,陶罐、玻璃瓶或是田园风的竹篮,在他的画笔下与花朵相映成趣
花朵旁放一些水果,隔着屏幕仿佛都能感受到花香与水果的香甜,令人陶醉其间
她画的花注意以瓶花为主,完美的构图,表达很到位的物体质感
她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美术学院西洋画专业,擅长水彩画,题材多以水彩花卉为主,她的作品曾取得第十七届韩国水彩画协会大奖赛最高奖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多次在画廊及美术馆举办个展,她的作品也多次参加韩国义王美术协会展、韩国水彩画协会展、韩国现代美术动向展、中韩水彩交流展、韩国美术庆典外团体赛等
她曾任大韩民国美术大展评委,韩国水彩画招募大赛运营及评委,牡丹现代美术展审查委员,罗惠锡美术展运营委员,护国美术展评委,仁川美术展评委
她现任韩国水彩画协会监事,韩国美协义王支部监事
她水彩作品别出心裁的构图与构思,清新唯美的画面风格,淡雅细腻的色彩构成,变化多姿的形式美感,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她的水彩画作品,特别是水彩花卉作品以其浪漫甜蜜与清新,色彩柔媚与靓丽的风格,深受水彩爱好者,水彩艺术家及水彩艺术收藏者,特别是女性水彩艺术家及女性水彩艺术收藏者的钟情与热爱
色彩搭配在花艺设计当中,颜色搭配的好坏,常常决定着花艺作品的成败。一个好的作品色彩必定是协调的,无论它表现的'主题是素雅还是奢华、柔美还是艳丽。
首先必须要懂的12色色相环
花艺色彩的搭配方式,大致分为五种:
搭配1:同色系搭配
即使用同一颜色的不同深浅变化的花材进行搭配,如红色单色系的搭配
搭配2:邻近色、类似色搭配
色环上相距30°~60°(2组以内)颜色例如:白+ 粉,粉+红,粉+紫,白+浅**+橙色,浅蓝+浅紫,视觉效果:柔和,协调;
搭配3:对比色搭配
是指在色环上两个(组)相对立的颜色的搭配,比如红色与绿色、**与紫色等组合颜色,通常能表现出强烈对比、跳跃感、撞击感的效果;
搭配4:三角色搭配
三角色搭配,在色环上刚好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颜色的搭配在一起称为三角色配色,如红黄蓝三色、橙色与紫色和绿色三色等都属于三角配色,是非常明朗、强烈、活泼的颜色组合方式;
搭配5:缤纷色彩的搭配
色彩搭配跨度几个色系及色系的相邻色系,搭配得好,使用得当的话能给人奢华,艳丽,精致的色彩效果,令人感觉世界丰富多彩。多色搭配注意应有主次之分。
色彩是一种沟通工具,色彩是有语言的,色彩设计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每个色彩都诉说着我们能听到后无法听到的声音!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