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管理在药学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3-08-15 21:30:10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浅谈中药作用与管理

中医事业要发展,中药是关键。中药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部分,是历史上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结晶.直到现在仍造福于人民,当前国内外医药界都在运用和研究它。中药作用已引起人们极大重视.我国各大医院的建设,中医队伍的培训与壮大都可以完全证明这一点.现在首先需要解决的唯一重要问题即是中药的质量问题.也就是中药的功能作用问题.中医通过理法方药组织好的处方却没有修制好的药物.对医治来说不可能得到相应的疗效.俗话说:用药如用兵,如果用兵不当怎么可打胜仗?可见中药的质量问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说明中药质量问题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管理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就如何发挥中药的作用发表几点个人的见解。

1中药的炮制作用

中药的炮制约有两千年的历史,它也是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中医中药的基础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的特点而对药材进行各种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根据中医辨证论证的实践和发展,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而发挥着临床应用的不同药效。现在的问题是在中药调剂中,不炮不制不切不砸的品种较为普遍。原因之一是中药学后继乏人,传统炮制技术中断失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说,责任心与管理的问题,这确实影响着中药的应用作用,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康复。为了保证中药材治病效果的提高,更好地作用于广大患者,很有必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包括临床医生也必须掌握和了解炮制对药效的影响,以便于处方时选择应用。例如:生姜发散风寒,和中止呕,干姜则暖脾胃,回阳救逆,炮姜则温经止血,祛肚脐腹部寒邪,煨姜则主要用于和中止呕,比生姜而不散,比干姜而不燥。再如:当归用酒洗后,适用于行血活血,炮炭后则适用与止血。还有石膏生用则清热泻火,熟用则敛疮止痒;地黄生用甘寒凉血,养阴清热;熟用则甘温补肾,滋阴填精;大黄生用泻痢做大,适与急下存阴;蒸熟则泻力缓,适与年老体衰用大黄者;大黄炭则泻力很小,但却能止大便下血等等。下面就不一一列举,此外对全草类的切咀,盐,酒,醋,蜜等制的品种,都应引起注意。可见,炮制与否或不认真炮制,密切关系着中药的质量问题。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和改进中药的炮制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

2中药的煎服

中药的煎服也有一定的法度,前人在煎药服药方法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也要注意吸取这些宝贵经验,因为这些都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概括来说:解表药多取其气,所以宜用武火急煎,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掉,时间约为15-20分钟,约2-4小时服药一次,病好了则停服,补宜药多取其味,所以宜文火慢煎,约3-40分钟,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可比较长期的服用,攻下药宜空腹服,治上焦病的药宜饭后服,治下焦病的药宜饭前服,治中焦病的药宜在两顿饭之间服,急救服药以快速为主不必拘泥于时间,这是仅就一般而言,具体煎服方法还应根据病症的具体情况而定。总之,我们必须仔细分析病情,根据处方中药物组织的要求,详细嘱告患者,怎样煎药,哪些先煎,哪些后煎,饭前还是饭后服,约几小时服一次,共服几次,绝不可不根据病情及药方组织要求如何,而都死板地照常规服药,不管外感内伤,都是早晚各服一次。这样常发生药方开的虽符合病情,但由于煎服方法不对而致无效。医生遇此情况,如不究其由,而另开一方,则将耽搁病程。另外,对煎药加水的多少,也必须根据患者年龄方剂的大小,药物的质量而决定,不能一概而论。当前煎药的改进有“气煎”,这是可喜的,应当提倡,但对文武火的运用是否得当,对汤液中主要成分的溶出率,是否有个比较,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但也应引起极大重视。因为这是中医临床处方调剂投药最后一个主要环节,是中药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时刻,不可忽视。

3中药的管理

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医生的用药治病效果,首先要强化中药的质量管理问题。要做到:进药有依据,验药遵标准,上架经许可,退货按程序,煎药照规范。“购药有依据”,就是所购中药饮片,必须是合法企业生产的合法药品。进药前,医院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资质和中药饮片质量等进行考察选择合法经营,质量优良,社会信誉度高的供应单位。“验药遵标准”即对于首次购进的中药饮片,要逐项填写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记录表。中药饮片首次购进申请表,医院指控小组按照药品标准和有关规定,对饮片品种,质量,包装,标签等项目进行验收,详细填写质量验收记录表,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库。“上架经许可”是指经验收合格的中药饮片在上架装斗前需进行品种,质量,包装,标签等项目的再验收,并填写中药饮片上架许可登记表,复核无误后方可上架装斗。“退药按程序”是指对于有质量问题,品种有差错,包装破损,数量短缺等,应退换货的,经单位中药饮片质量负责人审核同意,并经供货方代表签字认可后,方可退货。“用药遵规范”是指对处方开具中药调剂,药品煎制的三个环节统一规范,要求调剂及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另外中药饮片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饮片正伪检验技术水平较差也是医疗机构和经营单位共同存在的问题,现在中药饮片鉴别人员少,具有真才实学的精尖人才更少,为了提高中医药人员中药鉴定合理用药的技术水平,我们必须

尽快,更多地培养出德,慧,识,高精尖的中

医药中医药现代化人才,这样才能保障中医事

业的发展,中药才能发挥它治病救人的作用。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在临床上中药的功效具体有哪些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中药的功效根据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一些治疗作用和功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补气类的药物主要能够缓解气虚或者长期的虚损类疾病,代表的药物包括人参,党参,太子参或者黄芪,白术这样的药物。

第二,中药的功效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对于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往往是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常会选择丹参,红花,桃仁,延胡索这样的药物。

第三,中药的功效主要是祛风湿,止痛的药,在临床上常常会选择独活,羌活,防风等药物,都是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所以,在临床上中药的功效有很多,根据不同的疾病会选择不同的药物来对症治疗。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很多人煲汤时都喜欢放一些药材进去,通过药材与食材的搭配,提升汤品的营养价值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功效,在选材时对症下药,才能够达到调养身体的目。下面跟大家分享下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1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枸杞

枸杞,又称枸杞子,性平、味甘,是茄科小灌木枸杞的成熟果实,既可作为干果食用,又是一味功效卓著的传统中药材,有延衰抗老、滋补养颜的功效。

枸杞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钙、铁等必需营养素,可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

当归

当归性温、味甘,无毒,可以用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还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疮疡。

同时,当归还有抗心律失常、影响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耗氧量、降血脂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血管、血压和器官血流量有很大的'影响。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淋浊、惊悸、健忘等。

此外,茯苓对抗菌,抗肿癌都有很好的作用,其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也有直接的影响。

香附香附性微温、味苦,可以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症腹痛、乳房胀痛。

三七

三七性微温,味甘、微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赤小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偏酸,有利尿、治脚气、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的功效。

杜仲

杜仲性平、味甘,可用于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萎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高血压。

另外,杜仲对慢性关节疾病、骨结核、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而属肝肾亏虚证侯的患者,都有缓解病症的作用。

西洋参

西洋参中的皂苷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功能,具有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西洋参还可以促进蛋白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2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人 参

主治功能: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用于体虚、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煲汤用量:3---10g

食用宜忌:狂躁者、严重失眠患者、肾功能衰竭伴有尿少或者准备进行换肾手术者、肝出现明显黄疸(即小便深黄、皮肤黄、巩膜黄)者,患有感冒等实证、化脓性炎症、流鼻血者不宜服用人参。

陈 皮

主治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

煲汤用量:5---10g

食用宜忌:有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不宜饮用陈皮茶。

红 枣

主治功能:补脾和胃、益气补血、促使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也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

煲汤用量:10---20g

食用宜忌:红枣含有丰富的糖分,腹部胀满、牙痛、肥胖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湿热内盛的急性肝炎患者忌食;月经期间出现水肿的女性忌食。

百 合

主治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适用于燥热咳嗽、阴虚久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

煲汤用量:10---30g

食用宜忌:百合含秋水仙碱对肠胃有刺激作用,用量过多会产生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反应。凡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忌用。

山 药

主治功效:健脾养胃、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煲汤用量:干品10---20g,鲜品100---200g

食用宜忌:便秘者不宜单用、肠胃积带人群不宜食用,刚冲洗的山药不要马上烹饪,需要用清水浸泡5分钟。

莲 子

主治功效:降低血压、清心醒脾、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涩精止带、多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滑精。

煲汤用量:10--20g

食用宜忌:便秘、消化不良、腹胀者不宜食用。

黄 芪

主治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消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调经内分泌失调。

煲汤用量:10---30g

食用宜忌:面部感染者慎用、上腹胀满。热证者不宜食用黄芪。妊娠期妇女慎用、孕妇过量食用黄芪会出现过期妊娠、产程时间延长等状。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