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插秧季节,这对水稻后期的生长和收获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水稻插秧及插后进行管理。因此我就来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水稻插秧及插后管理的要点,以供参考。
水稻插秧管理要点
插秧密度:建议每平方米24?28穴,即12--14厘米一穴。
插秧深度:1.5--2厘米。
基本苗数:好苗4?5棵,徒长苗、超龄苗、弱苗5?7棵。
护苗水:插秧时同步补水,水深至3叶叶枕。不能缺水,防止前期昼夜温差过大影响返青,以浅水增温促蘖。
水稻分蘖肥
扎新根即施用第一次分蘖肥,为全年总氮量的20?25%,碱盐地区应以硫酸铵代替尿素,防止返碱,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初。
第二次分蘖肥要在5.5叶施用,即6叶伸展期,一般是在6月10日前后,用量为全年氮肥量的10%左右。不能晚于6叶,以免增加无效分蘖,造成群体过大。缺锌土壤要根据测土结果施入少量锌肥。施肥时要保持浅水2?3厘米左右。
应根据叶龄施用分蘖肥:3.1-3.5叶秧苗,插秧后3-4天左右内施第一次分蘖肥。3.6-3.9叶秧苗,插秧同时或插秧后1-2天内施肥。4叶露尖秧苗,第一次分蘖肥要在插秧前1-2天施入。切忌全田插秧结束后再施分蘖肥。
水稻的水层管理
推荐节水控灌技术:插后除用药、施肥要保持水层7天以上,其余时间建议采用浅?湿方式。如果出现田间冒泡或根系向上伸展等缺氧现象,要及时撤水至脚窝无水再上新水,不可重晒以免影响分蘖。
6月20日后视水稻分蘖情况,如果分蘖总量达到计划茎数,要及时晒田控蘖,晒至地表微裂再上新水。
节水控灌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前水不见后水,分蘖未期晒田后,以浅?湿?干为主,浅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这种 方法 省水省电,充氧壮根,茎秆充实度高,抗倒伏,降低空秕率,提高出米率,是水稻栽培重要的高产技术。
水稻防虫
插后要保持浅水,水深、地不平,第三叶贴在水面易发生潜叶蝇,应注意观察,点片发生及时防治。建议农药为:吡虫啉、阿克泰、噻虫嗪等,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增加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水稻除草
第二次封闭除草一般在插后15?20天进行,4.5?5.5叶期,大致时间为6月10?20日。药剂建议有阿罗津、丙草胺、苯噻酰胺、太阳星等。
近年来慈菇、莹蔺等杂草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应用的复方药剂有:易抛乐(成份是丙草胺+吡嘧磺隆)、机插宝(成份是丙草胺+双草醚+吡嘧磺隆)、达将特(丙草胺+硝磺草酮)、择特旺(丙嗪嘧磺隆)、嗪吡嘧磺隆。这些药剂对慈菇、莹蔺等难防治杂草效果和使用技术有所差异,需要咨询有 经验 的农户或农资经销商,严格按 说明书 操作。采用毒土法。
水稻插秧后管理要点一、扶起倒苗。应及时将灌护苗水时,引起的倒苗扶起,使其直立生长。
二、灌护苗水。在水稻插秧后至返青期灌护苗水,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可以保护苗不被风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三、防止冻害。注意听天气预报,当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将有霜冻发生时,必须为水稻苗灌深水,从而保护水稻苗不遭受冻害。
四、插秧后的灭草。插秧后3-5天,当秧苗返青后灌3厘米的水层,进行灭草时,采用药剂灭草,即每亩水稻用60%丁草胺125克,拌12.5公斤过筛的细潮土撒施,施药时一定要堵住灌排水口,施药后5-7天不排不灌,缺水就补水。若插秧早,施药早或草大的稻田,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150克。若插秧后没用除草剂的封闭稻田,且稗草长到1.5-2叶期时,每亩用96%禾大壮200克,采用毒土法撒施,水层管理与上述相同,施药时应保持5-6厘米水层,防止药害的发生,且也防止了那种串水灌溉降低药效的现象。
五、补苗。如果插秧时疏忽,可能有漏插空穴的,这样的必须补苗补插。
水稻插秧的注意事项插秧水深
插秧前一天把水层调整到1--2厘米左右(薄水或花达水状态)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粘夹秧苗,秧槽内易塞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中易推苗压苗,保证不了插秧质量。
检查田间沉淀情况
检查方法是食指在泥面2厘米左右划沟,周围泥浆呈徐徐合拢状态,为最佳的插秧状态。如沉淀不好,田面过于稀软,秧苗固定不好,散苗、倒苗多,插秧机推压边行苗,插后秧苗易下陷,影响缓苗和分蘖。沉降时间过久,田面硬度过大,插秧阻力大,容易伤苗,插秧深度变浅,插后泥浆不能及时合拢,易造成漂苗、缺苗。
水稻插秧顺序
株距15-20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20厘米,行距35厘米。好的。水稻的株行距取决于水稻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的要求。一般亩栽13000-17000点,行距27-30厘米×13-17厘米。水稻插秧的e行距一般根据品种的分蘖能力、土壤的肥力水平、品种的生长期长短、栽培季节等因素确定。分蘖能力越强、土壤肥力越高、生长周期越长的品种,移栽距离越宽。
沿着准面积,中稻一般为16-20厘米×23-30厘米。当一天的平均气温能稳定在12℃-13℃时,就可以开始移栽。5月15日至25日是移栽的高产期,移栽时间要准确,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产量。移栽规格可根据当前土壤肥力状况和主要品种的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行穴距离以30厘米×12厘米为主。如果土壤肥力高或幼苗强壮,密度可以低一些,如果土壤肥力低或幼苗弱,密度可以大一些。
平均气温稳定在12-13℃以上时可开始移栽。5月15日至25日是移栽的高产期,移栽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产量。为保证水稻迅速返青和及早分蘖,水稻移栽要浅、直、匀、齐,深度2厘米左右,不超过3厘米。插秧后10-20天左右,可根据苗情和草情进行第二次除草。水稻移栽的行距一般为30厘米左右,株距为10-13厘米左右。一些品质相对较高的水稻品种可根据情况密植。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