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特产是什么?

2023-08-16 01:25:55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煎饼馃子、锅巴菜、老豆腐、石头门坎素包、烫面炸糕等。

1、煎饼馃子

煎饼馃子是天津著名的小吃。天津人把其作为早点。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馃子(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腐乳,辣椒酱(可选)作为佐料。

2、锅巴菜

“嘎巴菜”本名应为“锅巴菜”,天津话称“嘎巴菜”。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天津人俗称锅巴)、晾干后切成柳叶形小条,浸在素卤之中,盛碗,点上芝麻酱、腐乳汁、辣油、辣糊、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六种小料制成。

3、老豆腐

老豆腐,又称北豆腐,起源于山东省的传统小吃,产品类似于豆腐脑,但在制作上更复杂,工艺性更强,口感较豆腐脑更加老些。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风味独特。

4、石头门坎素包

石头门坎,天津的素食小吃中,深受人们欢迎的当推石头门坎素包,驰名全国做素包最早的老字号,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石头门坎素包店原为清乾隆末年在宫南大街开业的真素园。因店主为防夏季雨水入店而在门口垒的一道门坎,而得“石头门坎”之别号,后得慈禧御赐“石头门坎素包”并立此字号。

5、烫面炸糕

烫面炸糕是以前京城庙会小吃品种,多为回民制售。烫面炸糕色泽金黄,表皮酥脆,质地软嫩,味道香甜可口。汤面炸糕因为其口感香甜可口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百度百科-天津市

 摘要 各个城市都在农保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天津探索出的?四大统保?的一揽子?大农险?模式,全国首创,天津模式对于?大城市小农村?或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上了农险,心里有根了,有多少钱都敢往里投入啦!?冯桂婷高门大嗓地说。冯桂婷是宁河玉祥牧业有限公司的带头人之一。自从2007年本市开展政策性农险试点以来,她年年给自己的猪、牛上保险。眼下,玉祥牧业的1200头能繁母猪、3000头育肥猪、95头奶牛个个都有?保险罩?。

 ?再也不用害怕2006年那样的灾难了!?冯桂婷感叹。那年12月,一种烈性传染病?蓝耳病在牲畜中流行,眼睁睁看着400多头能繁母猪几天之内全断了气,她却束手无策,只剩下抹眼泪的份儿。?我们当时都想散伙不干了!?转年乡里一说种、养两业都可以上保险了,他们毫不迟疑地把所养猪牛一头不落地全给上了险。冯桂婷掰着手指头说,1头能繁母猪保费60元,我们农户只掏12元,其余80%国家帮出,?这是实打实的惠民啊。1头能繁母猪的保额是1000元,相当于它整个养殖成本的三分之一。倘若再遇不测,有了这笔赔付,最基本的养殖成本能回来,也就有了喘息的机会。?

 本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村?。一直以来,?保险公司赔不起,农民保不起?的两难境地始终制约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仅以本市为例,据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统计,该公司从1984年开办农险业务到1995年,赔付率平均高达135.7%,几乎连年亏损,?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他们分析,靠天吃饭的农民收入本来就不高,金融意识相对淡薄,不少农民心存侥幸,平时不愿参保,遭灾只等政府救济。由于没有保险兜底儿,农民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的事儿屡见不鲜。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战略,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基地。破解农险难题,为全国农村尤其是具有?大城市小农村?特征的广大农村保险趟出一条新路,成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发力点之一。

 2007年春,本市开始探讨将涉及?三农?的带有?普遍性、基础性、政策性?的保险进行合理组合的可行性。经过市农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和天津保监局深入调研,决定依托国有大型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并最终形成了?四大统保?工程?即把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和农民家庭财产、农民房屋保险共四类保险全部纳入政策性农险范围,以实现?三农?风险全覆盖,这就是被金融界津津乐道的政策性农险的天津模式。?政府补得起、农民拿得起、公司担得起、惠及天津最广大的农民?,是这一模式的出发点。

 2007年8月,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正式启动

 在政策性农险的天津模式中,保费按照?市、区县财政补助,农民适当承担?的原则分配比例。其中,种养两业的保费,市、区县财政共同承担80%,农民自掏20%;农房、农财保险,则为市财政承担30%,农民自掏70%。各涉农区县可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做些调整。

 在宁河、宝坻、静海等区县采访时,笔者了解到,不仅牧业大户冯桂婷,绝大多数农民对?国家补助、农户投保?的保费分配比例表示接受乃至心怀感激。相对棘手的保费问题算是迎刃而解了。

 具体如何落实到七里八乡千家万户,行动力怎么保证,显然是一件更琐碎也颇考验智慧的事情。本市政策性农险在推广过程中,摸索出了?中心辐射、村级延伸?的组织架构,搭建了承保、理赔面对面的三级保险服务网络:在12个涉农区县设12个直销中心和12个理赔分部,在中心乡镇建100个保险营销服务部,在一般乡镇和行政村建137个三农保险服务站(点)。工作人员由专业的保险公司员工与各乡镇村协保员构成。协保员是整个服务网络中最为活跃与敏感的神经末梢,因其生活在农民之中,本身就是农民,他们的出现,使得一向纠缠农险的老大难问题?勘察、定损、赔付信息收集难?不复存在。

 在宝坻区新安镇,当农办主任赵占峰说,通过他的组织宣传,全镇46个村7700多农户全部上了种植业农险,3000多农户上了房屋、财产险时,笔者不禁好奇?不善言谈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赵占峰说,他和他的亲戚朋友是第一拨上保险的,?1亩地我们农民只交3块6,一旦出险可得300元赔付;农房险交15块钱能保3万元,家财险交5元可保1万元,这么合适为啥不上呢!?在吃透了政策性农险的条文之后,他就给下面46个村的会计们讲,会计们再跟各自村的乡亲们念叨,相关信息在村委会公告栏、宣传栏上公示,让大家?保得清楚,赔得明白?,普及工作就这样慢慢地展开了。

 在津美蔬菜种植合作社一座温暖的大棚里,静海县大邱庄的张延林说,农业大灾之年赢得大丰收,这搁以前都不敢想象!办过企业的他深知保险的重要性,在他的倡导下,他们村300座大棚年年上保险,去年夏天赶上3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100座大棚先后倒塌。?如果没上保险,我们准得抱头大哭了。好在有保险兜着,600万元的赔付金很快到账。那是啥感觉!?

 在宁河,玉祥牧业的冯桂婷憨笑着说,自打系上了?保险绳?,这几年牧场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了。而且,据她了解,病死猪牛流入市场的情况也因此大大减少,?如果不上保险,猪牛死了也就死了,一个子儿也回不来了?农民辛辛苦苦饲养的,谁能不心疼,于是就免不了有人偷偷地把病死猪牛弄到市场上去卖,寻思着多少能收回一点儿血汗钱吧。而如果上了保险,1头育肥猪一旦死了可获700元赔付,1头牛如果死了可获5000元赔付。有了这笔赔付,谁还去做那些让自己良心不安的事呢!?

 截至2012年底,天津市政策性农险累计为96万农户提供了种植养殖风险保障,承保农作物面积601万亩、能繁母猪56.18万头、奶牛13.1万头;为14.1万农户提供了农房、农财风险保障;为137万农民提供了人身意外险保障。累计收取保费2.58亿元,为本市农村提供了306.7亿元的风险保障,赔款超过1.59亿元。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指出,天津对政策性农险的探索,与中央精神完全一致。?四大统保?的一揽子?大农险?模式,全国首创。由政府独立承担转变为市场为主运作;由灾后被动救济转变为事前主动建立风险保障体系;由政府灾后独家买单转变为政府、农民、保险企业风险共担,天津的探索对于?大城市小农村?或财政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也为全国农村农业保险的开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思路。

 2012年10月,天津市政府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政策性农业农村保险工作的意见》。这份被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上上下下挂在嘴边的?120号文件?,第一次正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敲定了本市政策性农险?四大统保?全覆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这是本市政策性农险5年探索和实践的结晶!?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敬和他的同事一提起?120号文件?,就难抑激动之情。他说,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政策性农险,5年来,对于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的探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有了这份文件,政策性农险的普及就上了快车道!?

 慧择提示: 天津市政策性农险经历5年探索,已经显现出优越性,不仅在风险保障上,实现政府、农民、保险企业风险共担,还将灾后被动救济转变为事前主动建立风险保障体系,这一系列转变,都充分的保障了参保者的权益。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