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种类和品种繁多,栽培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蔬菜的种植方法却不外乎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两种。
直播法:是把种子直接播到菜田里,在秧苗生长期间不经移植,直到收获。
育苗移栽法:是把种子先播在具有防寒保暖设备的苗床里,待露地气候适宜秧苗正常生长时,再将适龄的健壮秧苗移植到菜田里,直到收获。
这两种方法比较起来,直播法不需要育苗设备,栽培用工也较少,便于机械作业,生产成本低;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栽培蔬菜,占地时间长,土地利用率不高,复种指数低,限制了单位面积年产量的提高。育苗移栽法需要置备育苗设备,栽培用工也较多,因而生产成本较高;但是,它都有直播法无法可比的下列优点:
1、能抢农时,做到收获早、产量高。大家知道,蔬菜,尤其是果类蔬菜,一般是喜温而不耐寒,怕霜,怕冻;而有些地区无霜期却比较短,有些茄果类蔬菜如果在断霜之后再露地直播,不仅生长期要拖长、收获期延后,而且常常因为得不到最适宜的气候条件而减产。以黄瓜为例,它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都要求温度在10一30℃之间,如果温度低于10℃,种子便不能发芽,幼苗也不能生长,如果遇到短期的0℃的低温,幼苗就会被冻死。因此,在这些地区如果采取露地直播法栽培黄瓜,就需要在"谷雨断霜"的4月中下旬才能露地播种。所以露地播种的收获期只有1个月左右,产量难于提高。如果采用育苗移栽法在有防寒保暖设备的苗床中播种黄瓜,经过一个多月便能够培育出适龄的幼苗,待晚霜一过便可移栽于露地,5月中旬就能收获,其收获期比直播早1个月,单位面积产量比直播的高。
2、能够提高复种指数,做到经济利用土地资源。以茄子为例,如果采用育苗移栽法,春茄子幼苗在4月下旬即可定植于露地,6月下旬开始收获,到7月底8月初完成换茬,不误播种大白菜、萝卜等秋菜。而采用直播法的春茄子,4月下旬在露地播种,成熟早的也要到6月下旬才能开始收获,到8月底9月初才能扯禾腾地,这样就将秋菜播种期延后,影响下茬菜收入。
3、由于育苗移栽法能够抢农时,使果类蔬菜提早收获,增加产量,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最终促使经济收入提高。育苗移栽法虽然优点较多,但也不是所有的蔬菜都适合,如直根类蔬菜、豆类蔬菜、绿叶类蔬菜和一些无性繁殖的蔬菜(如大蒜、土豆、姜、藕、芋头等),就不适合育苗移栽,而只适合直播。适宜于育苗移栽的主要是喜温蔬菜类的茄果菜、瓜类菜和耐寒的甘蓝类蔬菜、莴苣类蔬菜。
综上所述,可以直接证明,育苗移栽在蔬菜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育苗工作的好坏,对于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的增减产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育苗工作在蔬菜种植中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应用,取得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你也是云峰的呀!我也做这个,我是从好几个网站上凑的。
活动目标:
1. 乐意参加蔬菜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2.萌发照顾、观察蔬菜生长过程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种植物:蔬菜种子、小青菜等(最好是孩子们认识的种植物,另外种子的种类有埋在土中的,有外露的种植物)
2.种植的工具:小铲子、浇水壶等
3、讲解展示种植植物的主要生长过程的。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体验种植――讨论交流――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观看录象 说明:录象内容为学生去蔬菜基地参观的内容
2. 讨论交流:
(1)小朋友手里的这些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2)引导幼儿观看农民的劳动,听农民介绍,知道蔬菜种植的几个重要环节:挖坑――播种――填土――浇水
(3)师要简单小结:农民真了不起,种出了许多营养丰富的蔬菜,劳动真光荣。 (评析:观看到的种植经验为这次种植蔬菜的“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学生在讨论时,气氛活跃,能较快得出结论。这里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二.体验种植
1. 出示各种种植物以及种植的工具,引发学生种植兴趣。 说明: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对种植物以及种植工具简单介绍一下
2. 学生自主种植蔬菜,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要点:学生种植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情况 说明:引导种好的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标记插入土中,以示辨认 (评析:这部分是重点和难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能明确活动的目标,在种植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协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矛盾时,学生思维活跃,能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出了思维的创新性,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由于种植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较简单,在以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教师没有干涉他们种植过程中产生问题碰撞后的最终解决结果。)
三、 讨论交流
1. 你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说明:结合现场录象内容――要捕捉到学生活动中的亮点,如合作、协商、边学边做等
2. 我们已经完成了种蔬菜的任务,真了不起。可是刚才农民伯伯说的,蔬菜种下去后,还要细心的照顾它才会长大。那我们应该怎么照顾它们呢?
说明: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在活动后学习如何照顾蔬菜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行为过程比较连贯完整地表达出来,能力强的学生能对自己的合作情况作出简单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观察记录本,引导学生关注蔬菜的生长变化,萌发照顾、观察蔬菜生长过程的兴趣。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以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引子”,充分调动学生继续探索欲望,使学生围绕进行寻根究底的探索,在自身的探索活动中,接受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种植经验,使学生思维、认知和科学兴趣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活动小结
种植活动是一项极为有趣的探索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且能就地取材,走出“条件差,没有材料进行科学活动”的困境,非常适于农村学校,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 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主要采用了层层递近的方式,当孩子在对种植活动有了一定的体验之后,我再进行推动,给予孩子一定的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在探索体验过程中再来发现问题,寻找教育的机智,帮助孩子获得一定的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看似是一个活动,但它确实是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联系的。比如学生的认知、情感、科学等领域都在活动中有所渗透。
本次活动后,学生归纳生成了几个热点:如: A:一浇水,菜苗就倒了,后来我们重新种了,把坑挖得又大又深。(菜苗种的太浅)B:我们种的菜苗让某某踩坏了,我们让他小心一点。(菜苗护理时的注意点)C:我和XX小朋友产生了争执,我说:应该把根埋进土里,他说我种反了。
(萝卜的种植方法),因此,在问题下,我们将生成一些后续活动,比如,如何让学生自己照顾观察种植角;品尝亲手种植的蔬菜等等。 整个活动,前后历经一个月,我们得到了有丰富种植经验的老农指导和家长的配合,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更加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探索大自然,感受农村的美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