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合乡的蔬菜发展

2023-08-15 15:54:52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理合乡共有人口26357人,耕地4.8万亩。乡党委、政府立足“两个调整”,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调整农业种植模式,以建设“山东大棚西葫产业特色乡”为目标,重点膨胀大棚蔬菜产业,积极发展大蒜产业,使蔬菜产业成为理合群众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市、县领导多次到理合考察指导,蔬菜生 肉鸡

产,并得到市委、县委的高度认可,2006年2月,我们乡被评为“全市十大蔬菜明星乡镇”。目前,全乡共有大棚3400多个,先后建成理合街、沙于、尹家、牛家、东宫、王寨、李官家、小吴家、张集、白家等25个大棚密集区。07年乡党委政府继续更新观念,确定了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势利导、顺势发展的农业工作思路,提出了“村村有产业,户户得实惠”口号,形成了“大棚遍地开花,大蒜成方连片、冬枣增效发展”的产业化格局,在大棚蔬菜方面,制定了新增标准大棚1000个的工作目标,使全乡大棚总数达到4500个,当前全乡干部群众发展蔬菜大棚生产的热情高涨,各管区设立大棚建设指挥部。24小时连续作业。目前,已签定大棚种植协议620个,动用挖掘机12套,新建成大棚的160多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理合乡大棚蔬菜种植历史较早,效益较高、群众种植经验比较丰富,发展大棚的欲望比较强烈,党委政府决心因势利导把大棚蔬菜这一项富民强乡的大产业。进一步膨胀规模为此,要求全部党政班子成员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并且召开了多层次的群众座谈会和交心会,最后了解到制约该乡大棚蔬菜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是部分群众还存有疑虑,等待观望;第二是土地调整难度大,干部群众畏难发愁;第三是资金不足,启动困难。为此,对症下药,采取了以下针对措施:

一是进一步宣传发动,解放思想。为了给群众发展蔬菜大棚再鼓劲、再加油,先后组织1000多名干部群众包括部分家庭主妇,到寿光、临淄参观学习,并在理合街、沙于等大棚建设先进村举行了现场会。并召开了大规模的全乡农业产业化大会,请蔬菜局陈局长和蔬菜专家讲解蔬菜市场前景,书记、乡长亲自为群众算效益对比帐,并让大棚种植户现身说法,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引导,为农民“灌输”了“要想富的快,就种大棚菜”、“要想快致富,大棚种西葫”的思想,打消了群众的种种顾虑,充分调动另外群众建棚种菜的积极性。

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根据该乡的财政状况,改变了以往种大棚可以 带地、可以减免提留、免费提供物料等做法,出台了《理合乡关于农业产业化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凡是单村实现新增大棚20个的,奖励村100元/棚,新增30个的,奖励村120元/棚,40个以上并且成方连片形成亮点的,在每棚奖励120元的基础上设立特别贡献奖。从而调动了管区干部与村干部在土地合理流转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大棚建设用地的落实。

三是因势利导调整土地。大棚用地难调整已成为该乡发展大棚蔬菜最大的“拦路虎”。为此耐心细致地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采取群众自愿的原则,村组干部积极协调,多策并举,通过互换土地、承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使大棚用地成方连片,形成规模。成功探索出了宣传发动——申请报名——交建棚押金——签定种植协议——土地合理流转——农户建棚“一连六做”的大棚建设绿色流程。麦收前后调整土地的关键时期,全乡管区干部全部吃住在村,落实了管区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棚户的目标责任制,并实行了每天一调度,督促调地进度,协调解决调地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乡已调整土地1200多亩。

四是提供资金扶持。为解决群众建棚初期资金投入大的难题,我们积极争取县领导和金融部门支持,为大棚户采取“五户联保”的形式,按每段米100元的标准帮助协调贷款。 科学的种植模式、优良的品种、高标准的大棚是大棚蔬菜产业成功的关键。在大棚蔬菜生产上,全乡坚持了五个统一,也就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技术管理”。

一是统一规划。按照大棚成方连片的建设要求,在各村统一规划了大棚建设基地,统一格式,壮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统一建设标准。随着蔬菜大棚技术的发展,原先的老式大棚逐步被 淘汰出局,新式高科技大棚效益越来越明显,在全乡统一了墙体厚4.5米,高3.5米的建设标准。

三是统一优良品种。我们乡西葫统一选用法国冬玉,西红柿统一选用新世纪粉冠王、金棚一号为当家品种,每到育苗阶段都由乡农技推广中心统一供种。同时我们还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提高产品质量,使该乡的这两种主打蔬菜在品质上得到了保证。

四是统一种植模式。全乡统一采用了越夏西红柿+越冬西葫的两茬种植模式,并收到了可观的效益。

五是统一技术管理。成立了大棚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把全乡大棚蔬菜生产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并从临淄、寿光常年高薪聘请3名技术员常驻理合,巡回对大棚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解难答疑,根据大棚蔬菜生长的不同时期,向菜农提供统一技术标准,确保大棚蔬菜稳产、高产。 在为广大菜农提供服务上,做到了:

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多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和县蔬菜局技术人员前来授课,讲解大棚种植、管理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种植效益,真正打出自己的特色。同时根据蔬菜长势,定期发放明白纸,及时解决了农民缺技术的难题。

二是完善经合组织。我们成立了理合乡蔬菜标准化生产服务中心,并依托理合蔬菜协会、沙于村蔬菜大市场和金土地蔬菜运销合作社,实行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加群众的收入。

在金堂县赵家镇的一片广袤的田野上,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黑色大棚。大棚内绿草丛中,一朵朵棕色的羊肚菌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生命,奋力地从泥土和草丛中冒出头来,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展现出了盎然的生机。这里就是全国闻名的羊肚菌生产基地。

 ?赵家镇发展食用菌已有30年历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展种植食用菌,是全县食用菌主产乡镇之一,主要种植品种有姬菇、榆黄菇、白平菇、金堂羊肚菌等。赵家镇目前年种植食用菌1亿袋,是四川省和西南地区食用菌种植实验示范基地,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各国。食用菌产业在全镇产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2019年,在四川省农科院和县农林局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羊肚菌商品化种植技术获得突破,实现大面积的栽培和突破林下种植技术,使得这个丘区农业镇成了远近闻名的羊肚菌生产基地,也成为了媒体、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

 羊肚菌,俗称羊肚菜、羊肚蘑。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而得名。营养相当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高达1.76%,有“素中之荤”美称,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以野生为主,多生长在河沟、泉水溪流旁边,鲜少人工栽培。市场价值非常高,鲜羊肚菌市场售价150元/公斤,干货售价达2000元/公斤。

 赵家镇党委政府致力于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倾力羊肚菌产业。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打造野生羊肚菌驯化栽培基地,2019年成功实现较大面积商品栽培。中国食用菌首席专家张金霞来镇上考察时曾说,羊肚菌在人工栽培环境下,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在全国属于首例。省农科院专家甘炳成介绍,由于对土壤、光线、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的要求高,因此,将野生羊肚菌驯化较难,目前国内能实现亩产几十公斤的驯化成果就很不错了,由于赵家镇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羊肚菌产业,食用菌种植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辛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去年成功将羊肚菌亩产提升至300公斤/亩,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赵家镇以羊肚菌为农业产业龙头,狠抓全镇的食用菌生产。围绕羊肚菌等珍稀名贵食用菌的产业化发展需求,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成了食用菌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占地520亩,其中羊肚菌示范基地500亩。以中棚设施化栽培为主,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种示范基地20亩,以钢架大棚设施化栽培为主。首创了“农业科技 专家农场 家庭农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模式,已建成省级羊肚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投入300余万元,建成了大学生创业园区,占地面积165亩,主要从事蔬菜、水果、羊肚菌种植和销售。示范基地种植的食用菌产品种类主要以珍稀名贵食用菌产品为主,包括羊肚菌、竹荪、大球盖菇、猴头菇、黑木耳、灵芝等。探索了“菌-稻-菜”的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既稳粮又增收的目标;通过规模化的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粮经复合、水旱轮作等措施,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又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和肥料使用。

 政府非常注重环保。以前农村收割季节后,大量的秸秆无法处理,有的农民就采取丢弃或者就地焚烧的办法,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和空气。在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食用菌合作社反复实验,将秸秆粉碎后作为食用菌的原料。生产食用菌出现的残渣,通过发酵处理,作为农作物、果树的有机肥,大大的保护了环境。

 政府还注重培植农业专业化公司和家庭农场,注重羊肚菌的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提高羊肚菌的产业效益。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成立了党支部,以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成都天绿菌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羊肚菌生产、加工、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高峰时企业用工达到了200多人,解决了附近的剩余劳动力。今年,天绿公司种植羊肚菌800亩,还带动附近的村民以及附近乡镇的上百户村民。公司无偿提供菌种和技术,还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为20多户困难户提供资金或者提供担保。农户生产出来的羊肚菌,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全额收购,消除了小散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让大家通过种植羊肚菌共同致富奔小康。公司还购进先进的设备对羊肚菌进行深加工,大大提高了羊肚菌的附加值,也消化了全镇羊肚菌的产能。在市县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由“农超对接”深化为“农餐对接”。生产的羊肚菌可以直接端上高级酒店和百姓的餐桌。进一步拓展了羊肚菌的消费市场。公司石代勇总经理兴奋的指着一排排大棚说到:“这个价比黄金的羊肚菌,给我们食用菌生产30多年的赵家,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明年,我们还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让乡里乡亲都富裕起来。”

 家庭农场主高宗斌也是羊肚菌的种植大户,有近千亩的种植田地,实行农场加农户的经营模式。聘请了附近的留守妇女和老人,还有五保户、残疾人到农场务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高宗斌在省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潜心研究技术,通过多次实验突破了羊肚菌种植的关键技术,产量稳步提高。还无偿的给村民教授种植技术,提供菌种,让羊肚菌种植在全镇得以发展。春节一过,全国各地的客商就纷至沓来。抢先订货,产品供不应求。他激动的说:“自从种了羊肚菌后,我们的收入大大的提高,还清了前几年家里因一场大火欠下的几十万债务,还带动了几十户村民一起参与,一起致富。”

 像石代勇、高宗斌这样的羊肚菌种植大户还有很多。镇里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协调和组织全镇的菌类生产、销售,组织培训技术,提供信息,让大家通过羊肚菌种植获得收益,致富奔小康。

 赵家镇党委、政府按照既抓保障粮食生产,又抓增收的思路,依托羊肚菌人工栽培核心技术优势,突出特色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采用“稻—菜—菌”粮经复合种植模式。近年来,羊肚菌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有34个农业合作社56户农户种植。去年共计2600余亩,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将突破3000余亩,最高产量将突破600斤/亩,总产量将达到150万斤,产值将超过1亿元,农民户均增收15万元。

 三十几年来,食用菌给赵家镇带了巨大的财富,让千百万农民从

 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变成了食用菌种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羊肚菌更是给赵家镇食用菌产业带来了次新的发展机遇,让全镇的农民寻找到了高附加值的新品种,赵家镇的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片肥沃富饶的土地焕发了青春。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