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主要农作物是

2023-08-15 23:56:37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主要有以下作物:

一,水稻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二,玉米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三,小麦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四,马铃薯

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五,红薯

番薯别称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山药、甜薯、红薯、红苕等,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

依靠科技进步,贵州实现了农村粮食基本自给,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快速成长,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贵州省喀斯特岩溶地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土地零散、贫瘠、破碎,耕种条件差,不利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

 通过不断稳定粮食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促进粮食平衡增产;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好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等基本建设项目;加大中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普及力度;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种粮效益等,实现了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粮食年平均总产量1114.29万吨,比“十五”期间增加6.2万吨,增长0.54%;年平均亩产254.4公斤,比“十五”期间增加13.3公斤,增长5.5%,保持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势头。其中,2009年粮食总产量1168.27万吨,创历史新高。

 2011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在遭受大面积、长时间的特大旱灾,大面积秋粮绝收的前提下,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努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了全省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

 

 特色农产业找到贵州特色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辛勤探索,贵州已经找到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农业发展之路,那就是“在巩固粮食、油菜、白酒、烤烟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油茶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集中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当前,我省牛、猪存栏在全国排名第6和第11,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中药材是全国四大基地之一,蔬菜是全国同时进入夏秋菜和冬春菜两大功能区的两个省份之一,火龙果种植面积有望达到全国第一,果树栽种成为石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径。薏苡、荞麦种植面积分居全国第一和第三,芸豆是全国第三大出口省份。

 此外,全省累计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12个,30多家企业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贵州省著名商标。蔬菜初步建立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鲜菜销往20余个省(市、区)和港澳、东南亚地区。油辣椒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并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原红苹果、罗甸火龙果、凉都红心猕猴桃、开阳富硒枇杷等精品水果销往10多个省(区),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

 农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时期,贵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十五”期末的35.86%提高到42%,科技支撑贵州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引领贵州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

 5年间,贵州选育通过全国或省级审定的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新品种达248个,示范辐射面积3370万亩,新增农产品117.69亿公斤,新增产值110亿元。“油研”系列优质油菜在长江流域12个省市累计推广1800万亩,创造社会效益10亿元以上。以自育水稻新品种黔优88为核心,以氮肥后移技术为重点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经省内反复验证,已具备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生产能力。在国内首创马铃薯周年生产模式,先后建立专用商品薯基地50余个。

 5年来,贵州农业高新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初见成效,科技领域不断拓展。新型农药研发居国内领先水平,建立了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工程试验区,推进全省信息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同时,农村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省54个县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形成了“科技特派员+合作社(或科技协会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责任编辑/黄莎莎)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