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发生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北方联省的胜利—— 荷兰共和国的独立而告终。南部的佛兰德斯却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控制之下。因此,17世纪佛兰德斯的艺术受到追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又较多地受到同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影响,某些方面在形式风格上流于对后者的因袭模仿。于是在佛兰德斯艺术中发展了一种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艺术的纯朴自然的传统相比,表现出了相当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民族独创性的丧失。与此同时,一些艺术家面对历史条件的变化和观众欣赏趣味要求的转变,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创造一种新的民族绘画风格。
那时,在安特卫普集中了许多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其中有老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l D A.? .,1568—1625),其父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老扬·勃鲁盖尔于1609年成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的宫廷画家。他是佛兰德斯著名的风景画家与静物画家,在风景画方面受父亲画风的影响;在描绘静物花卉、花环时用笔特别细腻。1615年至1625年的10年间曾与鲁本斯合作。
雅各布·约尔当斯(Jacob Jordaens 1593—1678)于1615年成为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会员,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独立的艺术活动,后来接受鲁本斯的邀请,与其合作完成过重要的创作任务。如在1634至1635年间,他曾受邀参加了装饰布置佛兰德斯继任执政斐迪南主教亲王入城式的工作;于1637至1638年间,他还参加了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狩猎宫绘制油画的工作。此后,他也曾独自创作过许多作品,直到晚年仍精力充沛。他主要的成就表现在继承并发扬了佛兰德斯风俗画派的传统。《"国王"宴饮》的几幅变体《豆子国王》、《萨提尔在农家做客》1620、《秋天的丰收》1618-1620等都是他最杰出的作品,描写了佛兰德斯的市民生活,充满生活情趣与乐观主义。
《秋天的丰收》
《萨提尔在农家做客》
《豆王的宴饮》1638
? 《豆王节的欢宴》:约丹斯曾多次重复画这个题材,这可能是因为它最便于将神话内容与风俗画内容结合起来表现,并能更接近佛兰德斯人民的现实生活。“豆王节”是佛兰德斯每年一度的节日,1月6日那天,市民百姓大办宴席,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尽情欢宴。画中人都是画家十分熟悉的社会下层劳动大众,从他们粗放的动作中,可见纯朴善良,他们希望借助节日欢乐,在酣饮中忘记生活的烦恼和苦痛,画中女人和男人一样地享受生活的快乐,整个画面浸沉在尽情欢乐的气氛中。
《豆王节的欢宴》
安东尼·凡·代克(戴克 Anthonis van Dyck,1599—1641)14岁时所绘的《自画像》已表明他是一位早熟的天才;16岁时就开始在自己的绘画工作室独立工作。1617年成为鲁本斯的自由合作者与助手,以后凡·代克在意大利工作了6年之久,形成了自己的肖像画风格。自1632年赴英国直至逝世,一直是英国宫廷与贵族的桂冠肖像画家。虽然凡·代克画过不少宗教画,但他的主要艺术成就还是表现在肖像画方面。其早期肖像画体现出16世纪尼德兰肖像画的传统,比较朴实。后来到意大利、英国画的大批肖像画的主要对象为宫廷贵族、形成典雅华丽的风格,人物含蓄的内心活动被真实而深刻地表达出来,对英国肖像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自画像》1614
《画家佛兰斯·史奈德和夫人》(1620-1621):这幅肖像画是夫妇肖像画的典范,当中的主角是凡·代克的朋友。整幅画像中,人物占满了画面,只留下很少的背景空间,使他们就像是突然出现在我们视线中似的。画中两人的手上下交叠在一起,显露出鹣鲽情深;他们的衣着样式严肃,却很阔气,男士的蕾丝花饰、女士胸前的华丽刺绣及大圆形绉领,显出衣着雅致高贵,披风和衣衫的黑色调深浅相间、错落有致;而飘荡在两人间的气氛,甚至渗透到背景中远方的景致里;精准描绘的人物表情,则将观画的人拉进他们谈话的世界里。构图在表面上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背景中的梁柱让人物和背景呈现对称状态。
凡·代克大量运用中间色和灰色,以冲淡鲜艳色彩的浓度。而在黑色衣衫处理上,则使用了蓝灰的明亮色调,以点出衣衫上的褶痕效果;棕色背景上,则直接使用浓厚的白色绘出外翻的蕾丝衣领和袖口;至于额前的头发,乃是先以淡色上彩,当颜料还在潮湿状态时,即以暗色轻轻掠过,这种技法在画中处处可见。
《奥地利主教-王子唐斐南多》:这件作品是凡·代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画的是菲力普四世的弟弟唐斐南多的半身画像。作品中年轻的王子身着短大衣,脸朝向观赏者,右手持指挥棒,胸前披着将军绶带。在他背后,有一把剑,看起来似乎是他祖父卡洛斯五世在米尔贝格之战中使用的那把。他极尽奢华的服装,无论是在红色与金色的布料上,还是携带的钻石上,都可以显出他的华贵。在浓密的金色头发的衬托下,显出精细的髭须和不起眼的山羊胡,领口间镶着宽宽的白色昂贵花边,将人物的头部与奢华的衣服连接起来。而这件华丽的衣服这正是他在诺德林根之战中战胜瑞典人和其同盟后,于1547年凯旋布鲁塞尔时穿的衣服。凡·代克在这件作品中通过昏暗的背景,华丽的帘幔,准确无误的细节,把人物光亮,华丽,完美的形象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由于后部空间的黑暗与单调,从而将观看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人物本身,从而使其更加形象逼真。
诗性的孤美总是在刹那之间将世间华丽的词藻汲取而去,悄无声息而又留下恍惚的记忆。当记忆的泊位相互交织而又无法找寻一个固定的基点之时,静止成为维系这场光阴逝去的恒定。莫雄的水墨作品中的物象依旧如其惯有的艺术创作一样将视角转入静物花卉题材,这种看似轻松的物象却可以承载人情绪中最敏感善变的意象思维,无论是枯萎的花朵还是娇艳的色彩都是一种对情绪的描摹,作品中对于物象之间布局的把握,悬置的空白,拥挤的枝干都是作者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种视觉美学传达,这种审美意识上的自觉性力图再造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图像。
对于水墨艺术而言,对形式上的探寻已经成为变革水墨艺术的一种主流方法,从林风眠开始,水墨艺术自身的图像结构,造型意识,绘制方法,美学承载等本体语言便成为实验的对象,西式审美方式的介入和中式固有本体的融合使得水墨从单一、固化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情节中脱离出来,形式美便属于这种开放性表达的方式之一。莫雄将其油画创作中的构成方式和色彩倾向以及自身的情趣感知相结合,用水墨作为基础媒介进行组合式的挪移。其画面中休闲而又恬静的气息被先验和无序的结构走向变得激烈起来,带有表现意识的涂抹既是将物象抽象的归纳也是情感在绘制过程中的碰撞交织。然而这种现代美学又在其物象的日常场景中被恰当的融入,花瓶与台面及水果等物品的位置经营和结构秩序成为其画面所追求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调整既是有关绘画本体审美语言的重申,也是对画面在阅读过程中的图像提示与趣味引导。大片的重色与破碎的枝干,及零星漫步的点状色彩是画面中较为突出的主要形式张力,恍惚的影像和不确定的边界使得物在空间之中被时间穿梭,虚幻甚至带有模糊倾向的光感将审美置于往事的追问之中。在其画面中水的轻盈和混沌,以及色彩的浓淡与焦灼促成了复杂的表象,半透明的墨色在轻佻的线中被紧紧的串联,而有趣的是莫雄水墨作品中也使用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表达方法,例如青花瓷器上的纹路和传统中绘制瓶花的染色勾晕。现代审美与传统物象在莫雄的画面中有机的结合并产生了一种区别于两者的特有审美价值。
光圈大的作用:
一个是增大通光量
第二个就是缩小景深
当然,还有个比较隐藏的影响,就是画质,在后面会论及。
先来谈谈通光量
因为标注的F数值实际上和光圈孔半径的倒数成正比而镜头的通光量又和孔的面积成正比(好复杂)所以换算下来就是F值每增大1.4(即?),通光量增加一倍。通常F值顺序如下(一个等比数列)1 ,1.4,2,2.8,4 ,5.6,8,11,16,22,32 ...... 以上每级通光量减小一半。
现在就很清楚了,F4比F5.6光圈大一级,单位时间的通光量大一倍,即在曝光量相同的前提下,采用F4比采用F5.6,快门速度可以快一倍。换句话说,F4,1/125' = F5.6 1/60' 这样看起来,大光圈的作用就很明显。比如拍舞台模特,光线不足,这时候同样焦距下,sony F717的F2.4(长焦端)能够比普通家用机的长焦端F4.8快门快4倍左右,这样因为快门慢导致的糊片几率当然大大缩小了。
再来谈谈景深
所谓景深,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照片中清晰的那部分距离范围。你拍照时候,以对准焦的那个物体为中心,离它距离前X米,后X米那的东西都是清楚的这个X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景深,X越大,景深越深,反之亦然。大家都看过那些经典的人物片子,除了主体人物是清晰的以外,比主体近和远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模糊,这样你一眼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没错,这就是利用大光圈造成浅景深的例子。同一个镜头,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同样以F717为例,长焦端F2.4和F8的背景虚化有天壤之别。前者可以把你从茫茫人海里“抓”出来,后者可能就要费半天劲了,除非你是美女。
ok,从上面的讨论看来,光圈大是很有好处的。那为什么DC厂家不把光圈做的越大越好呢?
首先,得考虑成本。光圈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扩大镜头的口径,以追求更大的通光可能镜头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东西,72mm口径就比52mm的贵。为什么大多数长焦机(F3.X)比家用机的长焦端光圈(F4.9甚至5.X)大?因为长焦机都是口径巨大的大炮,自然和家用机那个小镜头相提并论,当然,价格差也摆在那里。
第二,光圈做大并不意味着画质上升。玩过摄影的都知道,同一个镜头画质最好的往往不是在大光圈,而是在最大光圈收缩3-4级情况下。所以对于大多数消费DC,大光圈下的图像质量都不如中等光圈。
第三,景深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大光圈意味着对焦必须非常准确,否则稍有对错很容易就把主体拍糊掉。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传统胶片傻瓜机,那玩意都是利用小光圈下的超焦距,根本无需对焦(因为此时景深长,从1.5M到无限远都是近似清晰的),比需要调焦对焦的机器方便的多--用家用机不就图个方便?
第四,广角端做到F2.8的光圈并不难,但长焦端要做到F3以上就很不容易了。这个可以有个直观的理解,一个长筒望远镜的进光量当然不能和眼镜比,对吧?所以有全程F2.8光圈的镜头很少。
ok,因为上面的诸多考虑,现在的数码相机厂商大多把3倍光学变焦家用机的光圈设定在F2.8-F4.8就是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取平均的缘故。
结论一:大光圈有利有弊。
上面谈过了大光圈,下面来谈谈小光圈的问题。小光圈有啥问题?在我看来,目前大多数家用机的问题并不是最大光圈不够大而是最小光圈不够小!
首先来看看小光圈有什么用。
小光圈,和上面大光圈对应的,就意味着进光量小,景深深。景深浅用来拍人物,那景深深呢?用来拍风景用。小光圈不但能创造深景深效果,让风景全部处于清晰段,而且能够产生一种通透的效应,同时也比较有层次感(相对而言,因为家用机的层次感始终是个软肋)。
进光量小也是有特殊用途的。典型例子是拍瀑布和夜景。瀑布有两种拍法,要凝固瀑布的流动,清楚的看透水滴自然是大光圈+短快门,但要创造那种象拂尘一样的水线流动效果,就必须要尽量拉长快门时间(1/2秒或更慢)这时候就需要小光圈了。用canon A系列拍过瀑布的都有体会,F8对于白天的瀑布还是太大了,如果强行降快门速度势必造成过曝。这时候就觉得,如果有一个F26的光圈就好了。
当然,这是近乎开玩笑,消费机器最小的光圈也就是F11左右,因为CCD大小比传统135胶片小很多,所以相应的光圈孔径也小很多,能做到F11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目前的DC,不仅仅消费机,就连大多数半专业机也是最小F8这大大限制了DC在夜景和动态摄影方面的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广角端和长焦端不但最大光圈不同,最小光圈往往也是有差别的。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柯达的6340,这个施奈德认证镜头在广角端可以有F2.2的大光圈,但最小却只能到F5.6。架上三角架拍夜景的时候就知道有多痛苦了....... 人家A70好歹还能到F8呢......
更倒霉的是,新出的7440广角端最大光圈收缩到了F2.8,最小光圈还是F5.6,优点去了,缺点还在。
结论二:最小光圈值得注意,尤其是广角端最小光圈。
大光圈对手机拍照的作用
大光圈除了可以带来更大的景深和背景虚化效果之外,还是提升相机的快门速度。手持手机拍照的安全快门一般在1/30秒左右,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即使拍摄静止的物体也有可能出现模糊。而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为了保证最低的快门速度,手机会自动提高ISO感光度,导致画面上出现很多噪点。
如果手机的光圈够大,同样的快门速度下CMOS能够获得的光线也就越多,反之就可以用更高速的快门来防止画面抖动。所以在拍摄运动的场景,或者环境光线较差的时候,大光圈镜头比小光圈镜头更有优势。而在拍摄人物静物的时候,大光圈也可以带来接近单反的背景虚化效果。
所以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光圈肯定是越大越好。今年备受好评的三星S7/S7 Edge就拥有F/1.7的超大光圈摄像头,这也是该机的最大卖点之一。目前国产智能手机的光圈普遍在F/2.0左右,能够低于这个数值的国产手机非常少见。而即将到来的OPPO R9s与索尼合作,搭载了IMX398感光元件,在维持1600万像素的同时,光圈提升至F/1.7,这也是目前智能手机摄像头所能够达到的最大光圈。
除了拥有F/1.7超大光圈之外,OPPO和索尼还联手研发了双核对焦技术,让OPPO R9s的拍照对焦速度更快,拍摄的照片更加明亮、清晰。虽然OPPO R9s尚未发布,但是从目前公布的参数来看,单单是F/1.7的光圈值就足够让广大摄影爱好者期待了。
大光圈是摄像机的镜头,一般定位都在专业或准专业级上,其做工也要比一般的镜头要好得多。在画幅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级别的光圈(无论是牛头还是狗头)在相同条件下,其通光量相当,景深也基本相同。
光圈本身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光学器件,一般在镜头组里,是镜头的一部分。一般由数片卷叶型金属片构成,中间形成一个大小可调的孔,通过金属叶片的转动,可以调节此孔的大小。这就是光圈大小的来历。
拓展内容:光圈怎么用?
大光圈适合拍摄人像或者静物花卉,因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更能够凸出拍摄主题。我们看到的很多照片除了人物之外背景完全是模糊的,这就是大光圈镜头的功劳。
背景虚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尤其是在为女孩子拍摄写真的时候,可以借助背景虚化来将四周围的杂物统统“抹掉”,仅仅只突出被拍摄的人物。可以说大光圈背景虚化是拍摄人像最基本的技巧。
相反的,小光圈更适合拍摄风景,光圈越小景深越深。小光圈拍摄的照片每一处细节都很清晰,配合广角镜头最适合拍摄风光大片。
另外在拍摄光绘、星轨、流水等题材的时候,光圈应该尽可能收小,同时借助三脚架延长曝光时间。有必要的话还需要加上滤镜减少进光量。当然这些就属于专业摄影的范围了,本文就不再累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