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揭开地膜:水稻苗床湿度大不出苗,需要在中午时揭开地膜进行通风。2、调节温度:将大棚温度控制在22-25℃,促进水稻快速出苗。3、控制浇水:等待苗床表面干燥发白时再为水稻浇水。4、防治病害:向水稻喷洒除菌药剂,使其健康生长。
水稻苗床湿度大不出苗的处理方法
1、揭开地膜
养殖水稻时,如果苗床湿度过大,导致种子无法出苗,就需要选择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时,将地膜四周揭开一部分,为苗床进行通风换气,使水蒸气快速蒸发,降低苗床含水量,等待1小时左右,就要将地膜盖好。
2、调节温度
水稻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养殖水稻时,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植株受热而腐烂,而如果环境过低,则会使得水稻的种子活性降低,需要将大棚内的温度调节至22-25℃之间,促进水稻旺盛生长。
3、控制浇水
养殖水稻时,需要在80%的种子出苗后揭开地膜,有利于其合成叶绿素,并且要控制浇水频次,以免浇水过多而导致水稻渍水烂根,最好等待苗床表面干燥发白时,再为水稻浇灌水分,促进其健康生长。
4、防治病虫害
水稻容易感染稻瘟病等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植株的茎叶上出现褐色不规则圆斑,养殖水稻时,需要选用抗病性良好的品种,并且在水稻出苗前2-3天,向其喷洒一次除菌药剂,降低水稻的染病几率。
1、种子根发育期:床土保持旱育状态,棚外最低温度低于8℃,采取昼夜保温措施,棚外温度15℃开始通风炼苗,昼揭夜盖。出苗80%时,撤掉地膜,增加光照,促进绿化。
2、第一完全叶伸长期:此时外界温度变化很大,不能一味采取保温措施。通常要求棚温控制在22-25℃,最低气温低于10℃(棚温12-15℃)采取保温措施,最高温度超过28℃采取降温措施。在湿度管理上坚持不浇水的原则。
3、离乳期:此时要求棚温控制在22-25℃。具体根据气温变化,多设通风口进行通风炼苗,避免通底风,防青枯病发生。此时秧苗根部土壤温度低于8℃不浇水、棚外气温低于10℃时不浇水、中午棚温高峰期不浇水,水温低于16℃不能作为苗床用水。浇水一般在上午8点前或下午3点到5点进行,浇水要一次性浇透。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