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病害和虫害防治(水稻出现病虫害情况后应如何处理)

2023-08-15 22:43:42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农村种植水稻病虫害反复主要原因在于防治工作没做到位,病虫害源头没控制好以及当前的气候状况利于病虫害多发等因素。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使水稻田间的青蛙、蜻蜓等益虫大幅减少,害虫缺乏天敌,稻田生态系统不完善,害虫极易繁殖。

农村种植水稻病虫害反复主要原因在于防治工作没做到位,病虫害源头没控制好以及当前的气候状况利于病虫害多发等因素。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重视治疗,忽视预防

大多数农民朋友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停留在见虫杀虫,见病治病的思想阶段,其实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重要性远远高于发生以后的治理。

这些人们如果田间没有病虫害的话认为提前预防工作是没必要的,怕花冤枉钱。其实预防工作做好了,病虫害就不会发生严重,用药成本不会增加,水稻产量也不受影响。

反之,病虫害发生了再去用药防治,用药成本增加不说,病虫害已经对水稻造成了危害,产量受到影响。

这个世界上没有死虫率或者治病率100%的特效药,用药过后,残存的病虫害在合适的条件下会重新繁殖,卷土重来。

还有就是一般在水稻收割之后,稻田就闲置了,不翻地,不清理稻茬,使病虫害顺利越冬,逐渐积累,以后发生越来越严重。从种植前的源头做好预防工作,病虫害的发生就不会反复。

二、防治体系不完善

农村水稻种植多为散户,也有少数包地大户,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都是各忙各的。

尤其是如果发生迁飞性的害虫比如稻飞虱,这家今天用药把虫打死了,可隔几天,隔壁没用药的田中害虫很可能又会转移到这块田里来。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按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要求,最好是能做到群防群治,统防统治。做好水稻统防统治,病虫害防治及时,农民省心省力。

三、农药选择和使用不当

在水稻生产中,农民选择和使用农药存在以下误区:

1、如果一种农药有效,长期偏爱单一使用这种产品,不善于复配或轮换交替用药,导致病虫害抗性上升很快。今年南方水稻爆发的“黄金卷叶螟”就是此类原因造成。

2、使用农药时不善于利用助剂的作用。

农用助剂能够有效增加药液在水稻叶片以及害虫体表的附着能力,增强药液的渗透性,大幅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在以前,大家都忽视了助剂的作用,最近几年,农用助剂也逐渐得到农民的重视。

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害虫天敌减少

水稻种植中,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使水稻田间的青蛙、蜻蜓等益虫大幅减少,害虫缺乏天敌,稻田生态系统不完善,害虫极易繁殖。

化肥的使用,尤其如果氮肥过量,水稻贪青,对病害的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病。

五、气候条件的影响。

2020年南方多雨,水稻病虫害发生量明显增加。

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一方面由于湿度过大,水稻病害易发,另外一方面水稻两迁害虫都是随着风雨迁徙,这种气候条件适合害虫产卵繁殖,并且在下雨的时候没法打药。

等到天气晴朗时,病虫害可能就发生较重了,防治工作带来难度,很难打干净。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及特点

杂交水稻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基因工程,是由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可以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有性杂交,最后生产出的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水稻属于农业部门中的种植业。

一、杂交水稻属于哪一领域

1、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等,其中杂交水稻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基因工程。

2、杂交水稻指的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可以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有性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其适应能力比父本和母本更强,产量更高,与常规水稻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自己留种。

3、杂交水稻制种分为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二系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恢复系),杂交方法分为三系法和两系法,其中两系法配组自由、育种程序简化、育种周期缩短、不育系多样化,但是不育系繁殖和组合制种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

二、水稻属于什么农业部门,一年产几次

1、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半湿润和湿润地山地和丘陵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盆地地区)、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副业,其中水稻属于农业部门中的种植业(南方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以旱田种植为主)。

2、水稻一年种植次数与种植地区有关。如果是海南、西双版纳、广东等地区,则一年可以种植3次;如果是长江南北等亚热带地区,则一年可以种植2次;如果是东北等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的原因,一年只能种植一次。

中国水稻区域广阔,那你们知道水稻 种植 区的气候条件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一起来看看。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

 1.热量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多种稻作制度 中国稻作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为18~ 25℃;全国各稻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与水稻需要高温的时期是一致的。海南岛稻区>10℃的积温达8000℃以上,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 10℃积温达5000~8000℃,可以种植双季稻;长江流域以北至华北>10℃积温为4000~ 5000℃,可以种植单季中稻;东北、西北稻区>10℃积温为2000~4000℃,可以种植一季早稻。

 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大陆的影响,中国稻区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要高,7月份平均气温,南京(32?00?N)为28.0℃; 日本鹿儿岛(31?34?N)为 27.2℃;济南(36?42?N)为28.2℃;阿尔及尔(36?08?N)为24.8℃;齐齐哈尔(47?20? N)为22.0℃;苏黎世(47?23?N)为18.4℃。优越的热量条件使中国水稻的分布比其他国家更北。

 2.光能资源优越,有利于水稻高产 中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水稻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为(256~342)?107J/m2;而日本同纬度地区为(217-290)?107J/m2,我国比日本约多18%,特别是在秋季,水稻抽穗灌浆期,中国大部分稻区日照充分,对水稻高产十分有利。

 3.光、热、水同季 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稻区的降水基本上集中在夏季;而夏季又是气温较高, 日照较强的季节。因此,在我国稻区,光、热、水三种最重要的气候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水稻生长季,这时中国水稻气候的一个极重要优点,是水稻在中国成为最重要粮食作物的自然背景,世界上与我国纬度相近的其他地区,如美国西部与南部稻区,中东,北非等地,夏季降水都很少或较少,或则不能种植水稻,或则需要较大量的灌溉。

 4.水稻气象灾害较多 中国水稻气候条件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是气象灾害较为频繁,中国由于背靠欧亚大陆,自秋到春,都会有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侵袭,因此,全国各稻区都会遭受冷害。抽穗开花期是对低温冷害最敏感的时期,中国东北,西北稻区以及南方双季稻地区,抽穗开花期冷害都是水稻生产的威胁。

 中国沿海稻区,在7?9月,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台风的威胁,台风造成水稻倒伏、落粒,有时也会造成水灾。

 中国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季风强弱的年际变化,造成气候的年际变化较大。因此,中国稻区的旱涝灾害较为严重。北方稻区春旱较重,对育秧不利。华中伏旱较重,华南秋旱较重;对中、晚稻不利。

水稻种植区的特点

 ⑴、小农经营。 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

 ⑵、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但是泰国是特例,其出口多。

 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⑷、水利工程大。 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和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4.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也分布着大片的稻田,但采用的是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为八大农业之一。

水稻种植条件

 ①、具有更高增产潜力的超级稻品种

 超级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能,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在不同纬度地区可以分别达到亩产700、800、900公斤,是水稻超高产的主要条件。

 从提高结实期群体光合生产积累能力的群体质量理论分析,超级稻应具有粒/叶(cm2)比高,叶片挺立,穗大粒重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利于在有限的适宜叶面积指数(LAI)条件下,形成更多的总颖花量和更大的总库容量,夺取超额高产。多穗小穗小粒型品种,粒/叶(cm2)比低,总库容不宜提高,不具有超级稻条件。

 ②、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⑴温度 高产水稻一生需要有适宜的大气温度条件,尤其是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这40天中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不能出现低于15℃和高于35℃的危害性温度。观察结果一致表明,粳稻抽穗期的日均温度25℃左右最利于提高结实率,灌浆至成熟期日均温度21℃左右千粒重最高(昼温26℃左右,夜温16℃左右,昼夜温差10℃左右)。在北方寒地稻作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但是,在那里粳稻的生长期间,尤其是抽穗前后的40多天时间具有很适宜的气候条件,同样能出现超高产记录。如2005年红卫农场最高产量记录为733公斤/亩,2006年七星农场最高产量记录为830.5公斤/亩。

 ⑵热量辐射 热量辐射强是水稻超高产的又一气候因素。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太阳热辐射量大,水稻产量高,如云南永胜桃源乡高产田亩产可达1100-1200公斤,黑龙江省七星农场高产水稻亩产可达830公斤,表明了太阳辐射量和水稻产量密切相关。

 ⑶大气湿度 较低的大气湿度也是水稻超高产的重要因素。首先,大气湿度低是雨日少,降雨量少的结果,意味着日辐射量大,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生产率。其次,在高温强光条件下,较低的大气湿度使蒸腾量加大,能显著降低稻株的温度,免受高温的危害,保证了光合生产和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再次,大气湿度低病害就轻,有利于高产。

 ⑷灾害性天气 高产地区还要求基本没有台风、龙卷风等灾害性、毁灭性天气灾害。

 ③、具有较好的土壤条件

 ⑴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供氮水平 在同类土壤上,土壤供氮能力都表现为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上升而上升,但是,不同土壤类型不能用统一的公式推算有机质和土壤供氮量的关系。即有机质含量相同的不同土壤其供氮量也不相同。

 ⑵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供氮水平 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供氮量的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供氮水平相同。

 ⑶土壤肥沃 也是超高产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要有一定的基础产量(空白田的产量)。

 ④、具有能控制土壤水分的灌排条件 超高产栽培田不仅保证能及时灌水,更要保证能及时排水,特别是在生育的中后期为提高根系活力,采取间歇灌溉,必须有及时排出积水的条件。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