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肉瘤”之名出《干金要方》。多因郁滞伤脾,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为颈,肩,背,臀和乳房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
疾病简介
皮下脂肪瘤(lipoma)是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多间隔,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极少数可出现于原来无脂肪组织的部位。如果肿瘤中纤维组织所占比例较多,则称纤维脂肪瘤。
疾病分类
根据脂肪瘤的可数目可分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单个称为孤立行型脂肪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称为多发性脂肪瘤。
按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错钩瘤)。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皮下脂肪瘤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发展慢,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钩瘤多发生于各个器官(肾脏,肝脏较为多见)的毛细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之间的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肝错钩瘤)。
发病原因
皮下脂肪瘤指“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皮下脂肪瘤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称之脂肪瘤。[1]
临床表现
皮下脂肪瘤是相当常见的皮肤病灶,由正常脂肪细胞集积而成,占软组织良性肿瘤的80%左右,无明显特殊病因,常发于皮下,也可以发生在内脏等深部组织。成熟的脂肪细胞成群排列,大部分均有一纤维外膜包围。然而,有时候也会有边缘不规则的脂肪组织散在地浸润在肌肉组织中。一般脂肪瘤常见于头部、颈部、肩部以及背部的皮下脂肪层。可以是多发性的,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被发现于40――60岁。病灶通常长的很慢,摸起来是圆形,柔软,可移动的,而且不会痛。
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脂肪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以及生活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脂肪瘤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脂肪瘤----发病率逐渐增高的特点。
诊断鉴别
1.诊断本病主要依据症状及体查。尤其是肿块体表特征。
2.为了与其他疾病鉴别,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
疾病治疗
皮下脂肪瘤一般不用治疗,但较大而且妨碍身体其它功能、有自觉症状者,可先采用中医保守治疗的方法,能取得一定效果。具体治则可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方用二陈汤加减。党参、姜半夏、云苓、姜汁炒竹茄各12g,陈皮、炒白术、炒白芥子、皂刺、制香附各10g,丝瓜络、山慈菇、胆南星、炒二丑各6g,水煎,日服1剂,分3次服。加减:肿块难消加黄芪、白药子、土贝母、陈皮;皮疹在肩背加羌活;在躯干加郁金、柴胡;在腰骶加炒杜仲、川牛膝。外治:可取山慈菇,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3~5次,直至肿物消失。 手术:对内科保守治疗不效者,自觉症状明显者,应采取手术切除。术中应对伸展到周围组织中的瘤小叶彻底根除,以免复发。建议手术治疗!
饮食注意
第一,从膳食营养平衡开始:1、多食含纤维的食物,因为纤维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通便、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降血糖、改善肠道细菌丛和预防癌症。2、综合膳食:1)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有专家提出脂肪所提供的能量每日不应超过7-10%。2)增加蔬菜、水果和 谷类食物在膳食中的比例,膳食纤维摄入量大于30g/天。3)减少蛋、肉、乳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4)控制膳食中盐腌、烟熏和碳烤的食物,不吃霉变和变质的食物,以减少食物中致突变/致癌物的摄入。5)饮酒适量。我们提倡的素食并不是提倡粮食加腌菜的单一膳食,我们提倡以谷类(包括豆类)新鲜蔬菜为主,适当搭配动物性食物(禽、肉、水产、乳、蛋)的平衡膳食。在食物品种方面,无论是植物性的还是动物性的都要求多样化和新鲜,这一膳食准则不但有利于脂肪瘤预防,而且也符合预防其他慢性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要求。
第二:尽可能避免接触其他致癌物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从而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禁食驴肉狗肉。
希望对你有帮助
每100克黑鱼肉中含有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1.2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以及糖类,维生素A、B,烟酸等。 [性味归经] 甘、寒,无毒。入胃经。 [功效] 补脾益胃,利水消肿,治温痹、脚气、妊娠水肿等。 [食疗方法一] 黑鱼一尾,重约500克,冬瓜500克,洗净,同入锅煮,不放盐,熟后分2次食用。可治妊娠水肿 [食疗方法二] 黑鱼一尾,去肠脏留鳞,洗净,冬瓜适量,加少许葱白、大蒜,同煮,不加盐,熟后吃鱼喝汤,每天1剂,连吃3~7天。可治心脏病水肿和营养障碍性水肿病症, [食疗方法三] 将黑鱼切片,与米糠200克,花生50克,米仁50克,同煮汤饮服。可治疗肾脏炎水鼓腹大。但遇到严重心力衰弱患者时,此方无效。 [食疗方法四] 肾炎初起时,用黑鱼煮汤,但不放盐,饮汤食鱼,疗效甚好。 [食疗方法五] 大黑鱼一尾,约重500克,去肠留鳞。在鱼腹中放入适量大蒜瓣和赤小豆,以填满鱼腹为度,再用厚粗纸包数层缚定,先在清水中浸到里外浸透,然后放入灰火中煨熟,取出淡食或蘸醋少许,食之,一天分数次吃完,连吃数天,可治疗慢性肾炎。 [食疗方法六] 将500克黑鱼粉末和等量的海带粉末、钙质粉末、小麦胚芽粉末与黑砂糖(蜂蜜)100克均匀拌合,再加400克的豆酱充分搅拌,用平底锅将芝麻油加热,再离火使油冷却至微温,将拌好的豆酱等物放入,再以弱火将它们均匀搅合均。豆酱宜选用盐分含量少的一种。这种豆酱富有甜味,且所含大豆的营养成分,是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质的补充源,能促进孩童食欲,不但孩子喜欢吃,就是成年人的偏食者,也可一试。因此,此方治小孩偏食症有奇效。因这种豆酱不会腐坏,只是因为怕油会变质,改变风味,所以最好三个月内吃完。 [食疗方法七] 黑鱼一尾,独蒜头3个。鱼洗净切块后与独蒜炖汤,加少许盐或不加盐,食之。可治疗肝硬化。 [食疗方法八] 鱼1尾,将茶叶放水中煮沸,加鱼煮食。可去湿利尿、消浮肿。 [食疗方法九] 鱼1尾,赤豆100克(用高梁酒泡一夜),大蒜头100克,放入鱼腹,隔水蒸2小时,不加盐,淡食。可去湿利尿、消浮肿。 [食疗方法十] 鱼1尾,腹中纳入大蒜瓣,用纸泥封固,在炭上煅存性,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2克,温开水送服。治各种浮肿。 [食疗方法十一] 鱼(长15cm)烘干,煅成灰,睡前用黄酒送服,每次10~15克。可通气、消肿、下气块,治胸闷、胃胀。 [食疗方法十二] 鱼500克,去肠杂;生姜3片,红枣3个,水7碗,煮成2碗,早晚2次,饭后吃,每周2~3次,治肺结核久治不愈、身体虚弱。 [食疗方法十三] 鱼1尾,大蒜适量,白芨适量,煮汤食。治肠痔下血。 [食疗方法十四] 鱼1公斤,煎汤洗小孩周身,可预防麻疹。 [食疗方法十五] 鱼250克,水豆腐500克,咸橄榄4个,同水煮吃。治耳痛、火气上升。 [食疗方法十六] 鱼量不等,去肠脏杂物,将蚯蚓切碎拌成肉泥,填入鱼腹中,隔水蒸熟,调味食之。治产妇少乳。 [食疗方法十七 鱼1尾,去肠脏杂物,以苍耳叶填满,外以苍耳叶放锅底,鱼置于叶上,加少量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治风疮、顽癣、疥癞经久不愈。 [食疗方法十八] 大鱼头一个,南星5克,天麻5克,草乌5克,将鱼头捣烂,加上药,共捣。用时调成糊状涂在腮上,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治口眼歪斜。 [食疗方法十九] 鱼头骨5个,焙干,苍术25克,胡椒1.5克,共研末,每次服10克,用黄酒送下。治抽搐麻木。 [食疗方法二十] 鱼胆汁加冰片少许,点眼。治砂眼。 [食疗方法二十一] 鱼1尾,去肠脏杂物,留鳞,将赤小豆和大蒜瓣填入鱼腹内,以满为度,不加盐,蒸熟后可加糖醋分数次吃完。。治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 [食疗方法二十一] 鱼1尾,去肠脏杂物,加当归15克,益母草30克,炖至肉烂脱骨,去骨刺及药渣,加红糖适量,食肉喝汤,治月经不调。 另:黑鱼与螃蟹等水产生物一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只能活宰现吃,黑鱼一死它的营养就会大打折扣,一些体质过敏者食用后还会致病。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