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镇陆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08平方公里,被国务院有关部门授予“中国螃蟹之乡”、“中国名镇”等称号。全镇目前共有水产养殖塘口1.3万亩,外湖养殖塘口4.2万亩,年出产水产品4000吨,06年水产产值达到1.2亿元,境内的螃蟹市场年交易量8万吨,交易额5亿元。
自1995年临淮镇开展大规模螃蟹养殖以来,坚持走水路、奔小康,狠抓水产业的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仅水产养殖一项共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项30余项,仅螃蟹养殖方面课题达11项,其中《低坝高网围大水面养鱼技术》、《洪泽湖网围养蟹实验》、《蟹苗培育及河蟹养殖实验》等项技术,为全国淡水大水体养殖提供了示范和技术基础,提供了淡水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新模式,意义十分深远,给临淮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养殖品种达数十个,养殖水平及品种质量领先全国,成为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为中国水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1996年开始,临淮镇群众自发成立了水产交易行和经济人协会,以螃蟹市场为平台,以企业带动水产品流动,开展境内外水产交易,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交易行数量从刚开始的一家到现在的数十家,种类从单一的螃蟹交易到各种水产品交易,范围从省内到远销韩国、日本。
合理利用养殖水域和自然资源,保护养殖水域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是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均衡上市:
1、改变鱼种的投放结构。首先,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投放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能够在水产品销售旺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投放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的投放量,减少鲤鱼、鲢鱼、鳙鱼的投放量。
2、囤养成鱼。冬季成鱼池干池后,将一部分成鱼囤养在鱼种池内,春天再上市销售。
3、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将平时捕获的鲜活特种水产品放入网箱中暂养,当市场价格升高时可随时起捕上市。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以上几种方法,保证全年都有鲜活水产品供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1.养殖优质品种
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草鱼、鲫鱼、鳊鱼等)的同时,应到具备苗种生产资质且信誉好的苗种场购买良种,选择经多代选育、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更新品种替代原有品种。
2.养殖新品种和特色品种
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水产特色品种较常规品种销路好、售价高。经营方式除向市场供应外,还可以通过推销给附近的酒店、景区和开发休闲渔业来进一步拓宽销路。特别是冷水鱼类虹鳟的养殖利润折合成亩计算,是鲤鱼等常规品种的百倍。虹鳟属于冷水鱼中的“低值”品种,如能充分开发利用冷水资源养殖,利润则更为可观。
3、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甲鱼、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
三、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1、种草养鱼。
主养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可以种植黑麦草、苏丹草和水生植物作为饵料。春、秋季青饲料占投饲比例的1/4,夏季占1/2。
2、投喂动物性饲料
主养鲶鱼、乌鳢等肉食性鱼类,可结合投喂一些切碎的野杂鱼和畜禽下脚料。投喂动物性饲料要注意水质变化,每天及时捞除残饵,防止败坏水质。主养青鱼、河蟹,可结合投喂一部分轧碎的螺蛳、蚌、蚬,每隔20~30天分批投放池中。动物性饲料可全程投喂,也要结合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3、渔牧结合
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4、推广全价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四、创新养殖经营模式:
1.养殖特大规格鲢鳙鱼
大水面水库、大湖养殖鲢鳙等无须投饲,鱼种费算是养殖成本中的大头。水库养殖回捕率一般在70%左右,也可进行网箱养殖、库湾拦网养殖和池塘养殖。
2.稻田种养结合
应充分发挥稻田资源优势,利用种间的互利作用,开发稻田养鱼、养鳅、养蟹,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双重目的。
3.一年养两茬鱼
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增加产量,提升效益,可通过一年养两茬鱼来实现。以鲫鱼为例,4 月末放养大规格的鱼种,同时套养同规格的草、鲢、鳙,6 月末可起捕上市。因6 月末市场商品鱼短缺,售价可较秋季高出1~2 元/千克。清塘后放养鲫鱼夏花,搭配同规格的鲢鳙夏花,越冬后出售鱼种。全年每亩利润可达近7000 元左右,该模式比“一年养一茬鱼”的亩产和利润均达到了翻番的效果。
4.开发“渔家乐”等休闲养殖经营模式
以“渔家乐”的经营模式,垂钓鱼和餐厅用鱼价格均可提高。可按斤称重或按天收费。现全国各地涌现大批“渔家乐”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地方经济。
我认为,水产养殖的出路在于结构调整。对于我们养殖户来说,就是要在品种和质量上做文章。
从历史逻辑来看,水产养殖业最终会趋于稳定,或者在某个稳定值内上下波动。就好比一口鱼塘,经过几年的养殖后,技术和经验稳定了,每年投入、产出相差不大,只是养殖户的受益随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再比如,某个村一直种植豌豆,实际上面积是趋于稳定的,因为可以种植的土地空间就是那么多。但是,我们可以种植高产品种,采用高产技术来增加产量。水产养殖也是一样,通过养殖高质高价品种,改善养殖技术和环境,可以增加产量和收入。
从生产地域来看,农业产业是特殊的,它的生产对象是生物,受生产环境、技术条件的影响很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适合生长在热带,到了冷地方就会受限制。虽然现代技术改变了一些生产条件,但是生物生理生长不能跳过,“揠苗助长”只会颗粒无收。就好比罗非鱼,养殖地域主要是在温暖或者偏热的地方,如果在冷地方冬天就会死鱼。所以,要根据地域性,找到适合的品种进行养殖。放眼全国,东西南北中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养殖特色,都形成不同的消费市场和文化。我们在做结构调整时,也要注意去契合。
从需求上看,满足人民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求,就是找到了出路。如果要以水产养殖为增加收入的手段,就必须融入市场,融入市场就需要找准需求。现代人对水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品质和健康。水产品的品质要好,还要绿色生态,这是多数人的消费观念。找准了这些,就去调优养殖品种,调整养殖技术,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