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河蟹养殖近几年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形成成蟹的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北大荒与南大荒遥相呼应的可喜局面。黑龙江省以四大河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为主线,大大小小的河流、水库、湖沼、沟渠、泡子、苇塘荒甸星罗棋布,水中有各种水草小鱼虾、田螺、河蚌等,可开发利用养殖河蟹的天然资源相当丰富。从1996年盘锦人第一次北上黑龙江摸着石头搞河蟹养殖到如今中秋国庆春节的满桌蟹黄处处飘香,盘锦河蟹养殖在黑龙江全省已经完成了特种养殖规模性养殖产业化养殖的华丽转身。同时广大人民以过节送螃蟹为荣,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可喜景象。
然而,黑龙江河蟹养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人也接到不少反应各种问题的电话。随着河蟹养殖范围在黑龙江省内不断扩展,应广大养殖户的要求,二力河蟹养殖基地特别联系在黑龙江多位虎林、黑河、沙龙、肇东、密山等有多年成功养殖盘锦河蟹经验的养殖户共同交流探讨,总结出在黑龙江气候与水土等养殖条件下如何多养出大蟹好蟹的成功经验。一、气温条件。盘锦河蟹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且略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水温变化能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脱壳,15°---30度是最佳气温,河蟹呈现饱食状态,其他条件适合情况下平均每15天就可脱一遍壳,重量增加一倍;10°--14°河蟹处于半饱食状态,只增重不脱壳:;5°---9°时河蟹少量摄食,是池塘沟渠水泡苇塘河流等水体在0.3--1.5米等浅水区投苗的最佳温度;零下1°--4°时河蟹处于冬眠状态,身体各种器官处于休眠状态,不摄食,为了让扣蟹异地适应环境,以较低价格购入苗种,有深水域(1.5米以上)的地区优先考虑冬季结冰之前投放;水温在30°以上河蟹的生长和脱壳就会受到抑制,也容易滋生各种疾病,此时要考虑换水降温等措施,这也是南方热带无法人工养蟹的主要原因。另外水温突变对处于生长期的河蟹有很大影响,脱壳期的温差要求小于10°,变化很大会造成河蟹的死亡。?针对黑龙江省的积温带划分,投放的扣蟹苗大小也有较大差别。
第一积温带哈尔滨以南,常年有效活动积温在2700℃以上,包括哈尔滨市、呼兰南半部、宾县西半部、阿城、无常、宁安、东宁、双城、肇东、肇源、安达、大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市南半部、泰来、龙江西部。此积温带宜投放80--100只/斤的扣蟹
第二积温带哈尔滨以北、绥化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500℃~2700℃,包括呼兰北半部、巴彦、木兰、宾县东北半部、尚志、延寿、方正、海林、牡丹江、穆凌、鸡西、鸡东、密山、双鸭山、七台河、勃力、林口、桦南、依兰、通河、绥化南半部、望奎南半部、青岗、兰西、林甸、齐齐哈尔市北半部、富裕南半部、甘南南半部、龙江北半部。此积温带宜投放60--80只/斤的扣蟹
第三积温带绥化以北,海伦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300℃~2500℃。包括绥化北半部、绥凌南半部、海伦南半部、望奎北半部、拜泉南半部、明水、依安、富裕北半部、甘南北半部、庆安、铁力、汤源、佳木斯市、桦川、集贤、富锦、绥宾、饶河南半部。此积温带宜投放60--80只/斤的扣蟹
第四积温带海伦以北,嫩江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2100℃~2300℃,包括海伦北半部、绥凌北半部、伊春、鹤岗、罗北、同江、抚远、嘉荫、逊克、爱辉东半部、孙吴东半部、北安、讷(ne)河、五大连池、嫩江、拜泉北半部、饶河北半部。此温带以投放20--60只/斤的扣蟹为宜?
第五积温带嫩江以北、加格达奇以南、有效活动积温在1900℃~2100℃。包括鄂伦春东南半部、孙吴西半部、爱辉西半部、呼玛等县(旗)。此温带以投放20--60只/斤的扣蟹为宜
第六积温带加格达奇以北,有效活动积温在1900℃,最底达1400℃,包括鄂伦春北半部。此温带以投放20--40只/斤的扣蟹为宜?
以上投放扣蟹要求同一水域的规格整齐
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一位地处第四积温带讷河的养殖户高价购买百头左右的扣蟹,由于未能因地因时制宜,而造成绝产现象。
二、酸碱度。盘锦河蟹养殖区域水中酸碱度(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河蟹适应生长的PH在7--8之间,酸性环境中河蟹对低氧的忍受力和摄食能力减弱,并影响甲壳钙质的沉淀,对甲壳形成影响较大,从而影响河蟹的生长。在大水面养殖条件下,酸碱度一般对河蟹的生长脱壳不大,但在池塘等水域密度高养殖条件下,由于投饵多,水质肥,加上夜间水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作物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使水趋向酸性而影响蟹的生长。因此,经常换水,形成流水或微流水对改善水质增加溶氧使河蟹保持正常生长。如果酸度较高,可以在水面扬撒生石灰来调节。根据我们多年的养殖经验,在河蟹脱壳期间,换新水时添加磷酸氢钙(一般饲料店都有出售),可使河蟹脱壳率比平时提高50%。附近有比较大型的水污染源,比如化工厂水泥厂淀粉厂等,不宜养殖河蟹。
三、投放密度。盘锦河蟹扣蟹放养密度与水质调节、饵料管理要相互协调合拍,不能人为造成过稀过密现象。如果过稀,浪费水体,产量低,效益差;密度过大,又容易导致河蟹相互争食、咬斗、争水体空间;由于密度过大,河蟹的排泄物增多,容易造成水肿融氧不足、污染水体,抑制河蟹的正常生长脱壳。条件不同投放扣蟹的密度有天壤之别,也直接影响秋季回收成蟹的产量和质量。如何确定单位面积的投放密度,对于初次养蟹的人们至关重要。根据秋季回收规格、肥满度和市场售价来看,在小鱼虾田螺等天然饵料较多以及水草丰美情况下,有流水资源水深在0.3--1.5米有深浅的水面粗放养殖,平均每平米可投放1只,换算成每亩(667平)投放80-100头的换算是667*1/90=7.5斤。根据水深浅天然饵料多少适当减少。比如水库养殖因为水体深,温度低,以投放百头的就只能每亩(667平)400--500只∑6斤。在精养的池塘,平均每平米投放2-3只,和80--100头的和18斤左右。套养草鱼连鱼等密度更少,平均每亩5-6斤。
以2011年中秋节前5天盘锦本地销售的价格为例,1.5两母蟹批发价格是28元,2两母是55元,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出春季投放扣蟹的密度和大小有多么重要了。关于投放密度问题,有很多都是南方的资料,长江流域的生长期长,有效积温比黑龙江高600--1500,所以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会造成损失!
四、防逃措施。以专业蟹膜防逃措施为例,用厚0.1毫米以上的专用蟹膜,每隔2米钉1个高0.7-0.8米的竹杆或木桩,桩顶以1条8号铁丝或防老化尼龙丝拉直相连,用卡钉固定在桩顶,将薄膜像被单似的搭在铁丝上,开成双层,薄膜边下脚入土15厘米,用红砖侧立压膜或填土夯实。切记:竹杆或木桩在蟹膜外侧,否则河蟹会沿竹杆攀爬逃逸。
养殖盘锦河蟹做好防逃措施是成功的基础,可以不客气的说,防逃措施做好了,成功就一半了。这其中包括堤坝建设,堤坝上蟹膜的封闭式圈围,流动水的上下水口纱网设置,大型湖泊的围网设置等。二力河蟹养殖基地代购专用防老化蟹膜,片网,迷魂阵(地龙)竹杆等。
医蛭养殖技术资料
1、水质的调节:宽体金线蛭幼苗对于水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PH值<7时为酸性水,pH值越小,酸性越强。2:PH值=7时为中性水。3:PH值>7时为碱性水,pH值越大,碱性越强。水蛭喜欢中性水或弱酸性水,pH值在6.5—7.5之间为宜。
2、温度的控制: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幼苗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其生长。
3、饵料的投喂:宽体金线蛭幼苗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按其重量的2-3倍投放。
4、勤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5、投放密度:宽体金线蛭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
2. 水蛭养殖技术资料
不论利用房前屋后土塘、泥坑,还是在江河、湖泊,养殖方式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方式:即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精养。选择哪一种养殖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条件差的,可就地取材,采用野外粗放养殖;条件较好的,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水蛭的生长繁殖提供较理想的生态环境,通过工厂化养殖,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
第一种水蛭养殖方式: 野外粗放养殖
野外粗放养殖是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圈定养殖范围后进行保护的一种养殖方式。野外粗放养殖,并不是不管不问,也要通过投放足够的种源,适当投放饵料,最后进行捕捞。一般有水库养殖、池塘养殖、沼泽地养殖、湖泊养殖、河道养殖、洼地养殖及稻田养殖等。这几 种方式养殖面积较大,光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投资小,收益大。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不易管理,要时常注意预防自然敌害、防逃以及水位涨落的变化等。下面简单介绍其中的两种养殖方式。 (一) 沼泽地养殖 沼泽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生植物茂盛,沼泽地底层有机物、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动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即可放养水蛭。要定时进行观察,适当补充饵料。密度过大时,要适时捕捞。(二)稻田养殖稻田的特点是水位浅,水温适宜,又有水稻遮荫,从含氧量到丰富的饵料都适合水蛭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我国大部分稻田中,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水蛭。稻田养殖要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田土保水、肥力好的地块,四周用围栏圈围起来。在稻田的中间,根据地块的大小,挖一个或几个池塘。一般以100 平方米中间挖一个1 平方米的池塘为宜,同时池塘与池塘之间,以及在稻田的四周挖深、宽各约30 厘米的保护连通沟,使池、沟相通。当晒田、搁田或施肥、喷药时,要把水蛭用动物血引诱到池塘或保护连通沟里,使水蛭免遭杀害。施肥最好改为球肥深施,喷农药最好改为低毒或无毒农药。
第二种水蛭养殖方式:集约化精养 集约化精养是采用人工建池、投喂饵料的科学饲养管理方式。一般有鱼塘养殖、场区养殖、室内养殖、庭院养殖以及工厂化恒温养殖等方式。这几种养殖方式放养密度较大,资金投人相对较高,要求饲养技术精细。但单位面积产出多,经济效益较好。 (一)精养的物理性质 1 .透光性强,水层波动小:因为水浅,阳光可透射到池底,这样有利于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和底栖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因为水浅,水的上下层基本均匀,仅在刮风、温差变化条件下出现小的波动。为水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水色不定,水温呈季节性变化:水的颜色常因土质、水深、施肥种类及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而各有不同。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多时水体呈绿色,浮游动物多时水体呈**,腐殖质多时水体呈褐色或为酱油色,大量生长蓝藻时水体呈青绿色,鱼腥藻繁殖多时水体呈黄绿色,纤毛虫繁殖旺盛时水体又呈褐色,水蚤大量出现时水体则呈红色。 1 年中冬季水温最低,春季逐渐回升,夏季水温最高,秋季逐渐下降。在1 年中5~9 月份水温较高,是适合水蛭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时期。l 日中的平均温度,一般水温高于气温,平均温差水温低于气温,这样看来,水温比气温相对稳定。白天水温常低于气温,而晚上则水温又高于气温。3 .水体变质,则水中发出腐败臭味:如发现水体有特殊的腐烂味、臭味,则表示水体被污染,说明池底的有机物如吃剩的饵料、沉底的动植物残体、粪便等,腐败生成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此时则应及时换水或倒池清理,防止水蛭大批死亡。
(二)精养的化学性质 1 .酸碱度(pH 值)。酸碱度是指池塘中水的pH 值。主要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类之间比率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一般在6.5~9.5 之间。pH 值在昼夜之间有周期性的变化:黎明时,二氧化碳含量多,水的pH 值下降(变酸);白天,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水的pH 值升高(变碱)。实践证明,中性的水体或弱碱性的水体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 2 .气体溶解量。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氨气、硫化氢和甲烷(沼气)等。一般较为重要的是水中含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的含氧量大于0.7 毫克/升,水蛭就活动正常;当水中的溶解氧小于0.7 毫克/升时,水蛭就会纷纷爬出水面,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池塘中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水温的昼夜变化密切相关。其中含氧最多的时间是下午,这是因为水中绿色植物在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大量的氧气。而黎明时水中含氧量最低,这是因为夜晚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动物没有停止氧气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呼出。 3 .无机盐溶解量。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这些盐类的溶解量对浮游生物以及其他动植物的数量,对水蛭的生长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5
(三)精养的生物组成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池塘中的生物组成有明显的区别。但一般由以下几大类生物组成。 1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一般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动植物。它们的活动能力有限,大多是靠水体流动而被动地移动,它们是池塘生物组成的主要部分,对水蛭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浮游植物主要包括低等的浮游藻类,如夏季大量繁殖的蓝藻(微囊藻、鱼腥藻等)、绿藻(鼓藻、空球藻、团藻),春季秋季生长旺盛的硅藻等。 浮游动物主要包括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它们大多是单细胞的有机体,如草履虫、喇叭虫、尾棘虫等。 2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 1)漂浮植物如水浮萍、芜萍等,它们完全漂浮于水面或水中。 ( 2 )浮叶植物其叶面漂浮于水面,而根生长在池塘底土中,如菱、若菜等。 ( 3 )挺叶植物其根植于泥土中,而茎、叶挺立于水面之上,如芦苇、莲子草等。 3 .底栖动物:底栖动物中包括软体动物中的蚌、螺类,甲壳动物中的虾、蟹类,非浮游性的枝角类、挠足类等,还有水蛆蜕、摇蚊幼虫、蚌蟒幼虫等。 4 .其他动物主要包括鱼类、蛭类、水蛇、鳖、水鼠等。 5 .真菌和细菌在严重污染的池塘中,各种危及水蛭生命的真菌和细菌大量繁殖,对水蛭的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
3. 医蛭如何养殖
水蛭养殖周期为一年半,最大个体可达65克,平均也在35-50克左右,亩产量能达到100公斤以上。 水蛭又称蚂蝗,以干燥全体入药.
4. 哪里有养殖水蛭技术
1、地点选择: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让蚂蚱食用。
2、建造面积: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自然条件下养殖蚂蚱,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
5. 水蛭饲养技术
水蛭养殖疾病常用药:
A 、青霉素
由青霉菌培养液提取,青霉素主要是杀菌,低浓度时可抑菌,包括青霉素F.G.X.K等多种,以青霉素G较为稳定,抗菌作用也较强。青霉素G是一种不稳定有机酸、难溶于水,但其钾、钠盐的亲水能力大,青霉素杀菌的机理主要是抑制转肽酶,阻止胞壁合成,使胞壁缺失,菌体内含物外渗、细胞溶化死亡。
B 、先锋霉素
(头抱菌素)与青霉素在化学结构、理化特性、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等方面均极相似,但杀菌谱较青霉素广,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茵的杀灭作用。可以治疗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引起的疾病,毒性也较青霉素小,本品与青霉素一样,也是杀菌剂,对真菌和原生动物导致的疾病无效,其作用机理也是阻碍细菌的胞壁形成。
C、多粘菌素B
是由多粘杆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多肽类化合物。与之相似的还有多粘菌素M及E等。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高度杀灭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等极少有效,多粘茵素对机体的毒性较大,但细菌对它不易产生抗药性,与其它抗菌素类也很少有交叉抗药现象。除此外,本类药物的排泄慢,半衰期较长,用药过程中易造成蓄积中毒,目前对菲牛蛭尚在试验中。
D、 氯霉素
为广谱性抗菌素。最早由链丝菌培养液中取得,现已可以人工合成。本品对细菌性疾病(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但对真菌和原生动物无效。常用于治疗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溃疡。
E、土霉素
即羟四环素或氧化四环素,简称OTC,亦为广谱抗菌素。与其性质相似的还有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全成,本品的作用是抑菌,不杀菌,主要用于全身性细菌感染,防治各种肠胃炎。
F、抗真菌类药物
顾名思义,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对象是真菌(霉菌)。对细菌和病毒等一般无效,已知包括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和克霉唑等,多数使用一种叫克霉灵的药品,治疗水霉菌的效果较好,克霉灵的常用浓度为(0.2一0.4)X10-6。
6. 日本医蛭养殖技术经验
日本医蛭:又名医用蛭,蚂蝗、线蚂蝗。
体狭长,略呈圆柱状,背腹稍扁平。前端钝圆,在正常体态时头部宽度小于最大体宽,中段稍后最为粗大。体长30-60mm(个别最大的长达90mm),体宽4.0-8.5mm,,尾吸盘直径4.0-5.5mm,背面有5条黄白色的纵文,以中间一条最宽和最长,黄白色纵纹将灰绿色分隔成6倒纵纹,背中两条最宽阔,北侧两对较细。灰绿色纵纹在每节中环上较宽且色淡,因此看上去似由继续的 棒 状 纹组成。体背侧及腹面均有黄白色,而在背侧又各有一条很细的灰绿色纵纹,口孔很大口底有新月型的颚3枚。背中及两侧各有一枚,其游离的角质纵嵴上各有一列锐利的 细齿,齿数约55-67个 宽体金线蛭体形大,略呈纺锤形,扁平且较肥。前窄后宽,长6—13厘米,宽1.3-2.2厘米。背部通常暗绿色,有5条由黑色和淡**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其中间条纹较粗、较长,腹面暗灰色,在水中以肌肉收缩、身体收缩运动爬行。两个最大区别就是形态,日本医蛭中间宽,金钱水蛭是纺锤形,颜色也不一样,金钱水蛭颜色暗绿。
7. 水蛭养殖
以一亩田地养殖100斤水蛭来计算,场地、种苗的成本在1.5万元,每亩的产量大概是500斤,平均每6斤新鲜水蛭可风干为1斤干水蛭。新鲜水蛭售价为70元/斤左右,除去成本的利润为2万元左右。干水蛭的售价是500元/斤,售卖干水蛭的利润是2.6万元左右。
养水蛭的成本以及利润的计算:
1、成本。每亩投入100斤左右的种水蛭,成本大概是1.5万元。
2、利润。每亩的产量大概是500斤,新鲜的水蛭价格在70元/斤左右。新鲜的水蛭平均每6斤才能风干为1斤干水蛭,因此风干的水蛭价格比较高,大概是新鲜水蛭的数倍,市场上的干水蛭价格都有所不同,一般的在500元/斤左右。因此售卖新鲜的水蛭能够收入3.5万元,除去成本1.5万元,利润在2万元左右。如果售卖风干的水蛭,每亩产量大概是83斤,产值在4.16万元左右,除去成本1.5万元,利润是2.6万元左右。
养殖水蛭的注意事项
1、水蛭苗的成活率较低,而且不容易隔代繁殖。因此在选苗的时候要注意挑选。要想在投种一年之内就有好收成,必需选二龄以上的健壮水蛭作种苗。种蛭的体越大越健壮,产卵量、孵化率和成活率越高。
2、养殖水蛭之前要对水质进行考察,如果水源被污染了,将有可能导致所有的水蛭死掉。
3、在养殖池的池底做好防逃工作,因为水蛭特别喜欢钻到泥巴里,稍有不慎,将会逃走,无迹可寻。
4、养殖水蛭目前虽然是国家比较重视和扶持的产业,但是近年来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养殖之前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
8. 医蛭养殖场
不怎么样。销路问题。销路是引种的前提,特种养殖由于其“特”决定了其销路之“窄”。
虽然水蛭紧缺,但市场并非敞开收购,药商以自己的销路为前提收购,各级药材站也是根据去年医院的用量以销定购,这就致使很多人怀宝不遇,最终低价出售。
闯市场绝非一般养殖户的能力和财力所及,且市场不成熟,农民只有依赖回收,而有些引种的场家连商品蛭都未出售过,抄来几家药市的地址交给引种者就完事大吉。
引种户一定要到药市亲自考察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寻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是特养致富的关键之关键。卖给谁?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了,你就可以引种了。
9. 水蛭养殖技术书
水蛭养殖周期为一年半,最大个体可达65克,平均也在35-50克左右,亩产量能达到100公斤以上。水蛭又称蚂蝗,以干燥全体入药。由于野生资源遭到破坏,其价格上涨。养殖水蛭方法简单,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好项目。养殖水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高度在80~9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2.大量放养水生植物: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水蛭怕阳光直射,因此大量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作为田螺的饲料,又可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3.供给充足的饲料:每667平方米水面应投入50千克左右的田螺。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放1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将血块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血块放置时间不得超过两天。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一层黏膜作为保护膜。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里面,让其自行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5.注意观察:水蛭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而不是在水中繁殖的。繁殖期内,如果水漫过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就会因缺氧而死亡,所以应注意察看,以确保养殖成功。6.及时捕获:捕获期一般在10月份。打捞出来的水蛭按大、中、小分开。大的筛选出来放回池中留做水蛭种;小的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词养,以便第二年养到15克以上时打捞出售;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品后出售。
10. 养殖水蛭最新技术
牛蚂蟥学名宽体金线蛭,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主要用于提取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作用的天然水蛭素。宽体金线蛭体长大,扁平,略成纺锤形。成蛭体长6-13厘米,宽1.3-2厘米,大的体宽可达3.5厘米。背面通常为暗绿色,具5条由**和黑色两种斑纹相间形成的纵纹。侧面下端各有一条**纵带。腹部淡**,杂有许多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
人工养殖水蛭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可以利用废弃的池塘或庭院养殖。现将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池。
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处建池。一般池底宽3-5米,池口宽6-8米,池长50米以上,可依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以便水蛭打洞产卵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10-20厘米。池子设进、排水口。池底可放些树枝,供水蛭栖息。一般要设1年生幼蛭池,2年生幼蛭池,3年生种蛭池,4年生种蛭池。池边要留草,池中种植水草,作为螺蚌的食物。每隔2米用瓦片正反相叠从池底直摞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约13目)的白色尼龙纱网。池中适当投入腐熟的畜禽粪肥,一般每亩水面投入200公斤,中后期酌情投施,原则是少量多次。
二、蛭种投放。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动即迅速缩为一团的3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体重18-20克,每亩放种蛭30公斤。一般繁殖两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种蛭投放前用8-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气温10-15℃时浸20-30分钟,气温16-20℃时浸15-20分钟。池水用优氯净或强氯精消毒,3天后放入种蛭。种蛭宜在4月上中旬投放。
三、饲料投喂
宽体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放,养殖中期和后期每亩各投入200-300公斤;河蚌一次性投入,中小型池每亩投入60-80公斤。
四、水质调节
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生长。7-8月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五、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
宽体金线蛭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茧的成蛭,以免出现空卵茧。孵化期间,尽量避免在养蛭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要保持湿润,可覆盖1层水草。下雨时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浸过平台。幼蛭孵出3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
六、分池
一般在7月上旬分池,即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类管理。宽体金线蛭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50-70条,有条件者可进行流水养殖,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00-150条,但要分次多量投入田螺。
七、采收:一年可采收两次。
第1次安排在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第2次安排在10月中下旬,可捕捞一部分早春放养的宽体金线蛭,但大部分宜在第二年捕捞。捕捞时,先排一部分水,然后用网捞起,也可在夜间用捞网捕捞。水蛭全部捕捞后要清池。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