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饲料是指可获得最大营养物利用率和最佳动物生产性能,且能最大限度地注重饲料对饲养动物、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主要是土壤、水资源)的安全性,促进生态和谐的饲料。
生态饲料的特点是:①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动物排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②强调最佳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饲料的经济性;③强调安全性,即不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原料,不滥用会对环境(土地、水资源等)造成污染的饲料添加剂,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抗生素;④强调饲料的适口性和易消化性,善待动物;⑤强调改善动物产品的营养品质和风味;⑥提倡使用有助于动物排泄物分解和去除不良气味的安全性饲料添加剂。而生态水产饲料是指具有上述特性的水产类配合饲料。 由于水产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所用主要原料的类型有关,例如,我国的淡水鱼配合饲料中油料饼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国外如日本,动物性饲料资源丰富,所以,在设定水产动物营养需求参数时应充分考虑饲料的类型。
在水产动物营养需求参数方面的发展趋势是:①提供理想蛋白质模式或理想氨基酸模式,并与生产目标相对应;②提供总氨基酸、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③提供所有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及其恰当比例;④适宜来源碳水化合物(糖类)的种类及需要量;⑤提供有效磷、钙需要量,最新维生素、微量元素需要量;胆碱、磷脂等的需要量;⑥提供水产动物的有效能量需要;⑦提供水产动物生长模型,用于预测和控制动物的生长过程。
在实际饲料配方设计中,营养指标的设计必须考虑养殖的实际情况。例如,按照鲤鱼的可消化氨基酸模式或需要量设计饵料而不考虑蛋白质含量,可以得到与考虑蛋白质含量的饵料相同的养殖效果,但可以降低饵料的粗蛋白水平约1%,这样就可以显著降低鲤鱼粪尿中氮的排出量。 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植酸酶、果胶酶等是饲料中添加较多的酶。添加酶制剂既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量,又可以提高动物对酶作用物质的消化率。通常对于幼鱼,由于其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某些消化酶的分泌不足。此时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鱼生产性能。而当饲料配方中含有鱼虾不适宜消化的原料组分时,添加专用酶制剂也会有明显的效果。
谷物及其副产品中植酸磷的含量较高,但动物对桓酸磷的利用率很低。在水产饲料中添加桓酸酶也可提高桓酸磷的利用率,同时可改进饲料的转化效率。 与畜禽一样,水产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平衡受到破坏时,有害微生物会占优势,导致水产动物生病。在饲料中,使用经保护技术(包被等)处理的益生素可以帮助动物建立有益微生物占稳定优势的微生物区系,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
化学益生素是非微生物制剂,在动物肠道内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这些物质主要是一些寡糖类,如异麦芽糖、果寡三糖、半乳寡糖等。其特点是耐热、耐压,稳定性好,便于饲料中应用。 水产动物的消化道特性多种多样,消化液的pH也有不同,部分鱼为无胃鱼,因此,合理调节饲料的酸碱特性,进而调节胃肠中的pH为最佳值,可以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促进水产动物健康。
由于每一种饲料原料的酸碱特性不同,对饲料pH的影响就不同。在应用酸碱平衡剂时,应考虑不同饲料原料的酸碱特性(酸性因子或系酸力),使得最终能用较少的酸碱平衡剂达到预期的水产动物消化液的pH值,获得最好的使用效果和最低的添加成本。 8.1 饲料的最佳粉碎粒度控制技术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品种、特定饲养阶段的饲养动物对于特定的饲料配方的产品都有一最佳粉碎粒度,这一粉碎粒度是各种原料最佳粉碎粒度的组合。在这种粒度下,动物将取得对饲料的最大的消化率,使粪便中排出的营养物、干物质最少。各种谷物、饼粕的最佳粉碎粒度对不同的动物是不同的。特种水产动物饲料的粉碎粒度对营养物的消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尤为明显。在这一方面,仍需做大量的科学研究。
8.2 精细的配料混合技术
配料是保证各种原料组分准确执行配方的规定,而混合则是保证特定体积内各种饲料配料组分的均匀分布,从而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同时要尽可能减少混合后的分级。采用新型双轴桨叶混合机或单轴桨叶混合机可以实现高效混合(1~1.5分钟,CV值小于5%),保证饲料产品的质量。
8.3 蒸汽调质技术
对饲料进行蒸汽调质可以提高淀粉的糊化度,使蛋白质变性,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另外,调质也有利于饲料制粒、膨化和保持颗粒耐久性,减少饲料在输送和水中的损失,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8.4 挤压膨化技术
挤压膨化加工的温度、压力条件比制粒、膨胀更为强烈,是水产饲料、宠物饲料的首选加工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这些动物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8.5 活性饲料添加剂的液体喷加技术
许多维生素、酶制剂、益生素产品都是热不稳定的。这些添加剂如果在混合机处添加,经调质、制粒或挤压膨胀、膨化加工后损失很大。而采用在制粒、膨化后直接喷涂在颗粒饲料表面,则会大大减少这些添加剂的损失。如果采用真空喷涂工艺则效果更好。 9.1 饲料的加热杀菌技术
(1)将粉状饲料装入可加热的混合机中加热,可以杀死某些有害细菌,瑞士布勒公司已推出此类产品;
(2)将粉状饲料置于调质器或蒸煮器中进行灭菌,然后在特殊冷却器中冷却;
(3)将饲料制粒、挤压膨胀、挤压膨化,进行杀菌处理。
9.2 饲料的排序生产技术
为了避免生产不同动物饲料之间的交叉污染,将每日加药饲料的生产按照动物种类和对药物的危害敏感程度排序,使得按照此顺序生产的饲料产品不会发生安全风险,同时可减少冲洗的操作。
9.3 制订设备冲洗程序
当排序生产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时,就进行必要的冲洗作业。保证将混合机中残留的药物冲出,冲洗后的物料要单独存放和处理。
鱼类食物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料;一类是人工按鱼类营养需要生产的配合饲料。在目前大规模养殖条件下,人工配合饲料已成为饲养鱼类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然而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人工配合饲料,如何选择饲料和采取科学喂养方法,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是每个养殖者所关心的问题,现就水产养殖中饲料使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养殖成本与价格的关系
饲料成本与养殖所占比例平均达40%-50%,高的竟达65%左右。因此,养殖户要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降低饲料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有些人偏面认为饲料价格低,投资就少,成本就低,尤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认识更为突出,然而饲料使用结果并不是这样,请看下面公式。
单位鱼产量饲料成本=饵料系数×饲料价格
由此看出,单位鱼产量饲料成本是由饵料系数和饲料价格确定的,在选择饲料时可有以下两种选择:
A饵料系数较高,但饲料价格较低。 B饵料系数低,但价格较高。
二、饲料质量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假设在投饵率为4%的情况下,一个有1000公斤鱼池塘为例,投喂上例A、B饲料。
A饲料饵料系料1.85,则日增重为(1000×4%)/1.85=21.62公斤。
B饲料饵料系数1.25,则日增重为(1000×4%)/1.25=32公斤。
以同样生长100天,A饲料长鱼2162公斤,则B饲料可长鱼3200公斤,比A饲料多长鱼1038公斤。2.以同样增长2162公斤,A饲料需100天,则B饲料只需67.6天(2162公斤÷32公斤/日),比A饲料投喂少32.4天。即在相同时间内(100天),B饲料比A饲料多长鱼1038公斤。在相同增重时B饲料比A饲料可节约32.4%的时间。
三、投饵量与投喂方法
1.投饵量。根据鱼种放养规格、数量、吃食鱼的计划增长倍数和饵料系数来确定。
即:投饵量=放养重量×增长倍数×饵料系数
以此可计算出全年所需饵料总量,以便安排全年所需饮料计划及资金,避免造成资金、饲料缺口,及早作好准备,一般7、8、9三个月是生长高峰期,投饵量占整个生长过程的65%,这段时间内抓住时机,备足饵料,才能保证鱼的正常生长。
2.日投。根据全年计划投饵量和各月所占比例来计算,也可按鱼类递增体重1%~5%来计算,求得每月平均投饵量,一般中旬为平均量,上旬较少些,下旬要多些。
3.日投喂次数及时间。夏花鱼苗,水温较高,个体较小,日投饵次数应不少于5~6次,7~9月份鱼摄食最旺,生长最快时期,日投饵次数应4~5次。10月份以后随着水温降低,投饵次数逐渐减少,直到鱼不再摄食为止。每次投饵时间不少于20分钟,以保证鱼吃八成饱而不浪费为原则。
4.投饵原则和方法。匀、足、好是总体原则。匀是根据鱼的需要量,每天均匀投喂,这样不仅可预防疾病,保证正常生长,而且可以提高饵料利用效率;足,就是最适的投饵量,满足鱼类的需要;好,就是饵料质量优质,营养全面、适口、新鲜等。
定时、定量、定位是基本投喂方法,同时结合看天气、看水质、看鱼吃食及活动情况灵活确定投饵次数和数量。
综上所述,在水产养殖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在饲料使用方面主要取决于质量,而不是价格(当然质优价廉更好)。在资金、生长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养殖者应选用优质饲料料,采取科学的投喂方法。
一般时间为40到60天,因素主要有水分多少,加工工艺及贮藏方法,原料的选择,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油脂等营养物质的多少等
要看你是哪种饲料了,有很多种
夏秋季 45天 冬春季 60天
或者
夏秋季 60天 冬春季 90天
较为常见
也有 不分季节 直接写90天的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