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因素有哪些?水产养殖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2023-08-20 04:31:35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1)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因素

①外界因素。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环境和人为三大因素。

a.生物因素。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等。

b.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底质和淤泥、光照、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c.人为因素。养殖设施设计不科学、操作不细致鱼体受伤、放养密度不恰当、混养比例不恰当、放养患病养殖动物、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质量差或投喂不当、饲养管理不当等。

②内在因素。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力下降,是引发疾病的内在原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内因是关键。养殖动物对病原的敏感性强弱与其自身的遗传性质和免疫力有关,而生理状态、营养条件、生活环境等也都能影响养殖动物对病原的敏感性。天然免疫力的消退和获得性免疫力的减弱均能引起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下降,引发养殖动物患病。

(2)水产养殖的常见疾病

水产养殖病害种类比较多,依病原体和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将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分为以下几类:

①病毒病。如对虾白斑病、病毒性出血病等。

②细菌病。如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腐皮病、弧菌病、爱德华氏病等。

③真菌病。如水霉病、鳃霉病等。

④藻类引起的疾病。如卵甲藻病、小三毛金藻病、微囊藻水体中毒等。

⑤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小瓜虫病、纤毛虫病等。

⑥蠕虫引起的疾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线虫病等。

⑦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如中华蚤病、锚头蚤病、鱼虱病等。

⑧孢子虫引起的疾病。如黏孢子虫病、尾孢子虫病等。

⑨不良环境引起的疾病。如气泡病、泛池、氨中毒症、亚硝酸盐中毒症、冻伤病、应激反应等。

⑩饲料不足或营养不适宜引起的疾病。如跑马病、弯体病、瘦背病、氨基酸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代谢不良症等。

敌害生物。如青泥苔、水网藻、剑水蚤等大型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凶猛性鱼类、蛙类、水蛇等。

使用“抗生素”真的能防治虾类病害、控制各类疾病吗?

一,状况

1、烂鳃病:

?病原为柱状黄杆菌。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和成鱼均可受害,鲤、鲫、鲢、鳙、团头鲂和罗非鱼等也可感染,一般流行于4-10月,以夏季最为流行,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病,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和赤皮病并发。感染是鱼体与病原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后特别容易感染,在水质好,放养密度合理且鳃丝完好的情况下则不易感染。

2、赤皮病:

?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又称擦皮瘟,是青鱼和草鱼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种也可发生。荧光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鱼的体表完整时病原菌无法侵入,只有当体表受损时,病原菌才可乘虚而入。

3、肝胰腺坏死症:

俗称“偷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由于投苗密度过大、饲料投喂过量,养殖水质恶化等原因引起。

二、防控措施:

1、做好定期消毒和水质改良工作: 夏季气温水温持续升高,各类病原体活跃,易诱发各种疾病。应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清理,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2、强化投饲管理: 投喂饲料保证新鲜优质,并严格控制投饲量,避免残饵过多污染水质、底质。同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等,以增强水生动物的免疫力。

3、密切关注暴雨、台风等突发性天气预报: 如遇到暴雨大风天气,及时加固养殖设施,尤其是大棚、网围等。加强巡查,发现损坏,须及时补缺堵漏,检查网围和蟹池防逃设施并及时修补,修复电力线路和增氧设备,确保正常增氧。

近年来,一些细菌性疾病给虾业带来了损失,尤其是急性肝坏死病、白便、偷死等。在饲料中的环丙沙星和磺胺类药物,是治疗虾类细菌性疾病的常见选择。抗生素有杀菌抑藻效果,并直接快速成本低。但抗生素的使用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要问,抗生素真的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有好处吗?

抗生素对南美白对虾的影响

1、抗生素大多是好坏通杀(即广谱抗菌)

有些甚至能直接杀藻,过量或频繁的使用很容易导致水体菌相、藻相失衡,甚至严重的会直接导致倒藻、缺氧、中毒。所以一般外用过抗生素的池塘水色都非常难看(而镜检藻相却往往是正常的),那是因为藻类受药物抑制影响了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所以细胞内的色素体也出现异常变化。这种情况需要先连续用水维康氧化水体,破坏掉抗生素的药残影响,再少量多次的泼洒活菌制剂(如生物解毒剂、EM菌、益生菌等)慢慢调理。

2、消化功能衰退

抗生素能破坏对虾体内菌相,直接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只能长期的拌喂浓缩EM菌、益生菌、生物解毒剂等恢复肠胃消化功能(肠道若有变粗就要换另外的活菌使用)。

3、菌相失调

抗生素会阻碍肝胰腺发育,损伤肝细胞,甚至导致肝脏坏死。须用胆汁酸内服两个疗程(一个疗程七天)

4、棉花虾前期

抗生素会影响营养吸收,尤其钙、镁、磷、铁等元素的吸收,不仅影响蜕壳硬壳,还会直接影响生长(变成棉花虾)。

5、造成养殖前期抗病能力弱

抗生素刺激南美白对虾的应激,前期使用抗生素会影响到虾苗前期的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增强耐药性对于南美白对虾的后期生长好坏有很大关联!

使用抗生素真的能控制偷死?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方爆发偷死病症,特别是高位池更加严重,损失更大。有人特别跟踪部分高位池从而对比发病池的“疑点”,发病池塘的共同点都是水质理化指标均正常,对虾肠道和肝脏都不同程度的发炎坏死等,水质用肉眼观察发现,池塘里都是有藻相,但是用显微镜观察却都没有藻类,水质一般呈暗色、暗红色,即有阳光时看到明显的有益藻类所应有的水色,但没阳光时都呈暗黑色,其中藻类主要以鞭毛藻类为主,或者有益藻类很少。

经调查后判断,大概率是由于之前发病时使用过多的抗生素,对虾的机体破坏严重,再加上恶化的水质,对虾机体的自我修复更难,有些对虾死亡跟人为的用药有直接关系,用药不当造成了一些续发症,即抗生素用过多后造成肝脏萎缩、水体恶化,从而导致对虾免疫修复系统损坏,对营养的吸收、转换、消化等都不能独立完成,造成对虾只能消耗自身的能量来维持生存,从而形成肌肉萎缩的虾,这可能也是非疾病造成“海绵虾”的原因之一。

开始很多养殖朋友把这些病症指向弧菌为真凶,形成一定的误区,从而过多的使用抗生素来压制弧菌,反而忽略了对虾机体的损害和水质环境的恶化,从而治标不治本,导致后面一系列的问题恶化,最后无力回天。

虽然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但其利弊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如果的确需要用到抗菌素时,应适时停药勿过分投喂,平时不要有定期拌喂抗菌素的习惯,更不要在有病流行时人云亦云做预防用大量抗菌素的做法。

白对虾病害检测新方法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致病菌的准确检测对水产动物病害的确诊和有效治疗都极其重要。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检测方法,并做好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害的有效预防,才是保证水产品的健康生长的根本所在。

最初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观察来诊断和检测,效率低,准确性不足、检测不够及时,且需要操作者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在大量采用PCR技术、DNA杂交和免疫学方法,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检测结果更加快速、准确。

其中PCR技术凭借着优异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被认为是现阶段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等项目的理想方法。但PCR技术需要精密昂贵的仪器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且对实验室环境及标本处理要求较高,检测时限长达两个小时甚至更久,难以实现快速检测的要求。

而快速、准确、便捷地进行虾类病害检测成为行业的迫切需求。

这边给大家介绍先达基因(gendx.cn)开发的酶促恒温扩增(ERA)技术,在恒定温度条件下,8-15分钟即可将DNA/RNA扩增数亿倍,配合独特的引物与探针自环化结构,使全程检测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灵敏度特异性可与常规荧光定量PCR媲美。

操作方法

一、鱼虾组织样品前处理,用核酸抽提试剂盒提取核酸,作为样品模板备用,推荐使用先达基因DNA释放剂。

二、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混合试剂,检测体系配制。

三、将反应管放置在荧光恒温扩增仪上,37℃条件下反应 8-15 min,根据荧光扩增曲线判。

其产品适合现场即时检测,反应温度更温和 。 扩增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 检测结果准确、灵敏 。 有效解决了扩增产物的污染问题 。 本实验技术整合反转录扩增,实现一步法扩增RNA病毒,操作简便易行 。

南美白对虾护理思路

1、养藻吸毒、强氧除毒。维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减少与避免产生有毒物质。

2、合理用药。尽量少用毒副作用较大的消毒剂及减少使用次数,主要是通过增氧与育藻来改善水环境,破坏病原生物的生长环境,竞争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达到减少病原生物的目的。

3、合理投喂。选择优质饲料并添加维生素C,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加料一般每隔2-3天才加一次,每次加10%左右。

4、日常加强管理,提高日常虾类病害检测效率,做好预防工作。

回复点赞收藏?邀请讨论管理···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