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地址在哪里

2023-08-20 00:04:08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南桥夜景奉贤区总面积687.39平方千米。总人口51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南桥镇解放东路168号,邮编:201400。行政区划代码:310120。区号:021。拼音:FengxianQu。

基本概况

奉贤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地处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北枕黄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东与浦东新区接壤,西与金山区、松江区相邻。境内有31.6公里杭州湾海岸线,13公里黄浦江江岸线。面积687.39平方公里,人口62.4万人,下辖16个镇,分别是南桥、西渡、邬桥、新寺、胡桥、庄行、金汇、泰日、头桥、奉城、四团、平安、青村、钱桥、光明、柘林,辖区内还有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和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南桥镇为区政府所在地。

奉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湿润,多雷暴雨降水。年内光、温、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熟制、多种作物栽培。

奉贤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奉浦大桥横跨浦江,大亭公路、大叶公路、莘奉公路等构成九纵六横的公路网络,东衔近邻浦东新区,西贯上海化学工业区,距虹桥机场30分钟车程,距浦东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有发达的水上交通,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流经奉贤,金汇港贯穿南北,打通了黄浦江至杭州湾的航线,浦东运河横亘境域东西。

奉贤区已形成以机电、服装、箱包、建材、机械、橡塑、化工、纺织等八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世界著名企业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美标公司、科勒集团、日本富士集团、比利时优西比化工集团、德国西格里碳素集团等一大批跨国公司落户奉贤区。上海新热潮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恒寿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亦落户奉贤境内。奉贤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支柱企业。机电设备制造、冷暖空调设备制造、电子仪器、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支柱行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这两大工业区的加速开发,为奉贤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大量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进入工业区,带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基建产业、住宅产业、商业服务业、加工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奉贤区制定了发展私营企业的政策,建立了24个私营经济园区,促进了私营经济的大发展,涌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私营工业小区。

以建筑业、餐饮服务业、服装加工业、电器修理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娱乐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奉贤区南桥镇有金叶商厦、农工商超市等大中型零售商店。奉贤区还有建成投入使用的头桥胶合板交易市场、杭州湾钢材交易市场、浦南大型建材交易市场,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浦南商品配货中心等。圣淘沙大酒店、悦华大酒店、古华山庄等中高档旅游接待设施为海内外宾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活动和良好的休闲环境。海湾旅游区首期开发了有三十多项游乐项目的海湾风光旅游城,有海滨广场、海滨浴场、娱乐中心、垂钓中心、国防教育基地、海防俱乐部、海鲜一条街、野营烧烤的海滩美食、海湾大酒店等。

奉贤区以“减麦、稳油、增经作、保秋粮”为发展思路,小宗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例日趋合理。种植业的特色瓜果、反季节蔬菜、养殖业的特种水产、珍禽养殖初步形成区域特色,成为奉贤区农业一大优势和结构调整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已建成保护农田1000公顷,高优高农田4900多公顷。奉贤区具备发展都市型农业的优势,现有耕地面积30000公顷,奉贤瓜果遐尔闻名,西瓜、“锦绣”黄桃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美誉。副食品生产种类齐全,年出栏畜禽1000余万羽。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l00公顷,成为沪上三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

奉贤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成就显著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区等。

奉贤区将建设“一城、一基地、三区”。“一城”就是建设杭州湾北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一基地”就是建设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强产业、精细化工为特色产业的综合工业基地,“三区”就是建设杭州湾北岸的生态旅游新区、都市型与城郊型相结合的滨海现代农业园区、濒海临江特色城镇和社区文明的示范居住区。

经济概况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稳步较快增长。2005年实现全区增加值2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下同)比上年增22.5%,占全市GDP的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9亿元,可比下降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7.7亿元,可比增长23.7%,对GDP的贡献率为68.8%;实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65.8亿元,可比增长24.9%,对GDP的贡献率32.2%。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为4.4:66.1:29.5。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全面提高,以及税源扩大、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使本区财政收入保持强劲增势。2005年全区的财政收入为60.61亿元,同比增长39.4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1.15亿元,同比增长43.4%。税收收入为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02%,其中第二产业的税收2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4%,第三产业的税收为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9%,二、三产业之比为49.9:50.1,第三产业的税收比重首年超过50%。增值税为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比重达40.8%;营业税为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56.8%,比重为26.9%,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所得税为10.78亿元,比上年降11.2%,其中个人所得税为4.23亿元,增长29.4%;房产税1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0.40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4.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9%;教育事业支出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文化、体育、广播事业费支出3017万元,增长18.48%;科学事业费支出为4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农业支出1.14亿元,比上年增18.8%,其中水利和气象等事业费为3965万元,比上年增长64.0%。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16.21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增幅为7.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按投资项目管理分,城镇投资完成42.34亿元,增长61.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79亿元,增长20.6%。农村非农户投资总额44.08亿元,比上年增长60.0%。三种投资项目的比例36:26:38。从产业投向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最快。第一产业投资仅为0.1亿元;第二产业投资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53.02亿元,增长28.7%,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1%;第三产业投资63.08亿元,增长81.3%。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36.2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优化

农业

该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种植业产值为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林业产值0.60亿元,比上年下降37.9%;畜牧业产值8.10亿元,比上年下降12.2%;渔业产值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淡水产品8.15亿元,增16.0%。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鼓励粮食播种,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5334公顷,比上年增长9.1%,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7.4%,比上年增长13.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11.0644万吨,比上年增长2.3%。油菜种植面积为3043.8公顷,比上年增长11.3%,每亩单产141公斤,总产6437吨,比上年增长8.8%。全年水产品产量3.90万吨,比上年增长20.0%;生猪出栏数37.78万头,比上年下降21.6%;牛奶产量1.35万吨,比上年下降12.6%;家禽产量1334万只,比上年下降3.6%。

积极打造奉贤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科技化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引进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大企业、知名品牌与本地农产品嫁接,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加工企业34个,已初步形成了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等产业链,打造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建立行业协会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合作社普遍实行种苗、技术和销售等“六个统一”;制定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32个,培育标准化品牌基地59个,完善了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检测、农业综合执法三大体系,促进了优势产业在高起点上发展;继续实施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及科技人员与2000多户农户科技结对,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3个,并与市农科部门合作建立了虾业、黄桃等科研基地,给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做好扶持粮食生产补贴资金发放、核查工作。2005年,该区扶持粮食生产补贴资金总计1540.379万元,其中:秋粮收购补贴50.012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21.5%。完成2005年绿肥、鱼塘整治的核查、验收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区实际种植绿肥39017亩,每亩补贴30元;全区设施粮田区域受工业污染的并且纠纷较大的鱼塘,整治1600亩,每亩补贴1500元。完成了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经营的5401亩区、镇两级水稻丰产方的汇总工作,其中:区级水稻丰产方3片、1100亩,每亩400元;镇级水稻丰产方6片、4301亩,每亩200元。

工业

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重点行业为龙头,加快工业新高地建设的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7.37亿元,可比增长23.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6%。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67户,比上年增加101户,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为5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1%。各企业加快自身发展,至年底,我区有105户企业产值超亿元,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达316.4亿元,占全区产值44.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6%。

工业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情况,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6.4%。全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692.9亿元,比上年增37.6%;工业利润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56.3%;实现税金22.9亿元。

工业向园区集中显现。在全区1167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分布在各园区的有620户,占全区规模企业数的53.1%,规模工业产值为363.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5%。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加快,2005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4户,比上年增加75户,实现工业产值为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7.9%。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重点行业对我区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明显。化工、金属等行业发展较快。电器、机械、信息、化工金属、服装、物流装备等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3.90亿元,比上年增长46.6%;拉动全区工业增长22.9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9%。我区一业特强输配电产值为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的6.5%。

建筑业

建筑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0.30亿元,可比增长23.7%。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7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施工面积为638.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2%,竣工面积为308.7万平方米。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15.0万元,比上年提高3.8%。建设工程参与各方自主创新,大力提升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全年有61个工程项目入选奉贤区建设工程曙光杯奖;102个工程项目入选奉贤区优质工程优质结构;15个工程项目入选奉贤区建设工程文明工地。4项工程正式入选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3项工程正式入选上海市金属结构建设工程“金刚奖”。

金融业

金融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年实现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2亿元,比上年增20.6%。全区有银行机构9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00.9亿元,年内新增存款31.5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企业存款146.3亿元,增1.2%;贷款余额234.1亿元,年内新增贷款21亿元,比年初增10.7%,其中中长期贷款140.4亿元,比上年增44.2%,占贷款总额的59.9%,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0.7亿元,增53.4%,占贷款总额的21.7%。资本市场在改革和规范中稳步发展。各类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8630万美元和5710万美元。在奉的2家上海市证券交易所各类证券成交额46.5亿元,比上年增长7.2%。股票成交额3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44%。

国内商业

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商业企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批零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18.21亿元,可比增长36.7%。市场销售平稳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能级提升对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商业销售总额20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吃穿用烧全面增长。其中吃的商品为4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穿的商品为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用的商品为4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烧的商品为1.38亿元,比上年增长78.5%。集市贸易成交额为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市场消费热点向轿车、家居类商品、通信类商品集中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移动电话、家用电脑、建筑装潢材料、化妆品等耐用消费品和小型家用电器销售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餐饮消费旺盛,全年完成营业额2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8亿元,比上年增22.1%。邮政业务加快发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年内全区投递路线长度为2696公里,比上年增长17.6%,为日益扩大的镇区提供良好的用邮环境。全年发送信函495.8万件,比上年增长9.9%,国内国际特快专递17.6万件,比上年增长23.9%。全年各类报刊订销1964.6万份。

房地产业

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商品房施工面积225.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5%;商品房竣工面积131.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4%,销售面积140.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91万平方米;住宅销售面积125.98万平方米。空置面积30.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42万平方米。全年成交过户面积525.87万平方米,成交数量2.04万套,分别比上年减少30.4%和50.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显现,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在全区56.5亿元税收中,非公经济占了87.6%,其中私营企业上交的税收为31.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达56.6%;外商投资企业上交税收6.25亿元,比上年增51.4%,占全区税收的比重11.1%,提高0.9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上交税收2.69亿元,比增12.5%。

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年内股份及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产值63.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产值3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私营经济工业企业产值294.90亿元,比上年增长78.9%。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达41.71%,拉动全区工业增长25.11个百分点。

非国有商业企业快速发展。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23亿元中,国有商业为1.82亿元,仅占1.8%;集体商业企业零售额为19.68亿元,占19.52%;私营经济零售额达53.78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53.3%,比上年增长16.3%;其他经济零售额为25.54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25.3%。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该区已有3976户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共9.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数27399人),其中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有3086家,有70968在职人员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共4391人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其他单位参保人数为6478人。不断深化医保制度,全区有6.86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有6.59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有6.3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为6.37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至年末,全区外来从业人员参保人数达6.8万人。

2005年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小城镇保险制度。至年末,该区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单位1037户,在职人数2.02万人(不含涉地农民13.81万人),参加小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有1.74万人(不包括退休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95万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人数3.98万人(其中涉地农民3.93万人);按月领取生活补贴的有8.96万人。

不断完善农村养老制度。至年末,还有10.06万农民参加农村基本养老,至年末发放人数有6.05万人,其中发放养老保险金的有3.49万人。

对外经济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为该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年内共批准外资项目173项,比上年增长27.2%,投资总额10.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外资企业项目平均规模617.7万美元;注册资本金为6.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5%;合同外资金额达5.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实际到位金额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0%。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大项目多、增资项目多的特点。全年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大项目有22户,投资总额达7.09亿美元,占总量的66.3%;合同金额3.29亿美元,占全区合同外资的59.7%。外商投资企业以独资和合资方式为投资主体,年内独资118个、合资55个。来奉投资的国家(地区)有23个,居前七位的有:日本40个、香港38个、美国17个、台湾16个、德国9个、维尔京群岛和韩国8个。

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年内该区外贸出口企业326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47家,专业外贸出口企业1家。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进口总额5.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85%;外贸出口总额1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各类出口主体出现全面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10.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出口产品的多样化是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机电类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全年机电、音像类产品出口5.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区出口总额的42.0%;而食品类、金属类、化工类、塑料制品类等产品出口也有较快的增长。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新成效,在保持对亚洲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年内对欧洲、北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出口量增长较快。全年对欧洲出口323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8%;对北美洲出口375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9%。

旅游

把握上海市举行2010年世博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全面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区国内旅游收入达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2%。至年末,全区共有13家旅游饭店和旅行社22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2.88万人次,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7243人次,比上年减少2.9%。其中,入境外国人5879人次,比上年减少34.6%;港、澳、台同胞1346人次,比上年增长22.0%。全区22家国内旅行社组织城乡居民外出旅游10.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海湾旅游区、青村世外桃源、申隆生态园等景区(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4.5%,营业收入6079万元,比上年增长178.0%。其中海湾旅游区和申隆生态园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为60万人次和15万人次。

城市信息化

信息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迅速提高。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为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1.54%。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全力实施政务信息化,着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努力引导企业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开路先锋和技术支撑作用。年内完成了《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制定,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该区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区政务网建设和应用步伐。在全区各委办局、镇、开发区等85家单位普及了网络办公系统(OA)、实现了部门电子简报和公务邮件的全区网络化、开通了在线消息及声视频对话和VOD视频点播功能,并于12月1日全面实现公文网上交换。新版“上海奉贤”政府门户网站于2005年8月31日如期与广大公众见面,更好地体现了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形象,本次改版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栏目,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力求更加方便快捷地服务公众。新增了区长网上办公、网上办事、网上咨询等栏目。其中,“区长网上办公”自2005年11月13日正式开通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两次“区长网上办公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不断充实和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至年底,在主动公开信息方面,全区的主动公开信息数达到2607条,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访问量达到了32.4万人次。年内,建设完成了上海市奉贤区对外招商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奉贤区国防动员指挥系统、奉贤区检察院涉密业务信息系统、预备役5团信息门户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奉贤诚信网等6个信息化项目。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内共发放社会保障卡1.3万张,至年末,全区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14.75万张;完成“百万家庭网上行”5000人培训任务;年内共受理“市民信箱”5000多人次。

自然地理

奉贤区临江濒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空气降尘量是上海市中心的十分之一,空气质量是上海陆地部分最好的。区内地势平坦,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2004年降雨量1162.0毫米,无霜期225天,年平均气温15.7℃。

奉贤区位于上海市南部,北倚黄浦江,南临杭州湾,有13.7千米长的江岸线和31.6千米的海岸线,浦南运河横亘东西,金汇港纵贯全境,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滨海城市。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奉贤区位列第253名。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奉贤区上榜。

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奉贤区入选。

2020年10月20日,奉贤区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10月,奉贤区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9月14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奉贤区上榜,排名第73位。

科尔沁kerchin

牛肉十大品牌,以肉食品加工为主业,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的多元化企业,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

2、皓月

始建于1998年,牛肉十大品牌,以肉牛屠宰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

3、伊赛

集肉牛养殖/牛羊屠宰分割/饲料加工/熟制品生产和连锁专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清真牛羊肉加工生产的集团公司,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

4、银蕨农场

始于1948年,上海梅林旗下,新西兰大型肉类加工厂,旗下牛肉/羊肉等产品居于当地较高地位,新西兰研发并使用草饲牛肉评级系统的农场,银蕨农场有限公司。

5、大庄园

大庄园创建于1982年,一家集进出口贸易、现代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食品加工、生态农牧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大庄园拥有牛羊牧场和肉源基地,配备19个物流分装配送中心,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大庄园还是世界较大羊肉出口企业新西兰阿兰茨集团的中国总代理,全球大型牛肉生产企业巴西JBS公司合作企业。

6、福成肉制品

成立于1998年,集肉牛养殖/奶牛养殖/肉牛屠宰加工/牛奶生产/餐饮连锁/饲料生产/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企业,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7、恒都

成立于2009年,集品种繁育/肉牛养殖/饲料生产/活牛交易/屠宰及精深加工/冷链运输/科技研发及市场营销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8、东方万旗

成立于2001年,集种牛繁育/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牛肉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牛肉产品供应商,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

9、秦宝牧业KINGBULL

成立于2004年,集肉牛的良种选育/标准化繁育/规模化育肥/屠宰分割/精深化加工及品牌化营销为一体的肉牛企业,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10、元盛食品

专业生产并销售冷冻/油炸/烧烤/深加工分割牛/羊肉等肉类食品的企业,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元盛食品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2. 中国大型牛羊养殖基地

1、大同市誉隆牛羊养殖屠宰有限责任公司。

所在地:山西省大同市。

经营范围:牛羊屠宰(凭屠宰证经营); 种畜禽生产经营(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2、云南养羊啦乳业有限公司。

所在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临安镇庄子河村委会样板山脚(鸿辉公司内)

经营范围:日用百货销售;农副产品种植、收购、销售;畜禽养殖、销售

3. 国内牛羊养殖区域分布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我国牛肉需求量逐年上升。而对于农村来说,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养牛行业,近年来也有不少农民及大学生返乡创业,部分人就选择了养牛,因为牛价相对稳定且疫病较少,养得好收益很不错。目前我国养殖最多的肉牛品种,非西门塔尔牛莫属了。西门塔尔牛也称为全能牛,原产地区是瑞士的西门塔尔河谷的中心地带,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后期不断改良,现在西门塔尔牛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品种了,目前国内规模达到100多万头,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西门塔尔牛养殖前景及养殖技术。

西门塔尔牛长得快,长则养一年短则养10个月就可以出栏,不过具体还跟引进的牛犊有关。如果是引进300~400斤的牛犊(6月龄左右),一般再育肥6~8个月可以出栏。如果是引进600~800斤的大牛,只需要再育肥3~4个月就可以快速出栏。但西门塔尔牛引进的时候越大,价格则越贵。

4. 中国最大的种羊养殖场

1、山东养羊基地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畜牧开发区。养羊事项要选好品种,因为羊的品种非常多,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养殖条件的羊。比如有些羊适合在棚内养,而有些只能在野外散养,所以要在室内养殖就必须选择适合在室内养的品种,不要选择在野外养的品种。

2、养羊时也要注意隔开养,比如种羊就是需要和其他的羊分开,羊长大以后,成年的公羊和母羊也要分开。如果不分开,可能会影响它们配种,这样有可能会使交配产生的下一代质量不是很好。如果有一些羊已经成年,但有一些羊还很小,这种羊也不能放在一起养殖。

3、饲养时可以把饲料和药品相结合,在饲料里面加一点促生长的药品,这样就可以让它们长得更快,而且也不容易生病。有些养殖者为了让羊长得更快,会喂一些比较精细的饲料,但是这样并不会让它们长得更快,反而会让它们的胃产生疾病。

二、养羊补贴每年都有吗

1、养羊补贴基本上是每年都有,但是必须每年达到一定条件才能获得,而且补贴金额每个地方可能都不一样,实际金额必须以当地政策为标准。目前养羊必须要达到一定规模才

5. 全国最大的养羊基地

苏南属于哪个城市啊,长江以南吗 那边养殖黑山羊,黄羊,白山羊的比较多吧 你可以去你们当地的畜牧局了解一下 辽宁沈阳小尾寒羊养殖户结交养殖朋友

6. 中国牛羊养殖分布图

2020年中国存栏最多的20个规模牧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东北三处,总存栏46.6万头,分布在64个牧场中。其中西南地区2个牧业集团8万头,西北地区15个牧业集团15万头(包括内蒙),东北地区2个牧业集团3.5万头。

在这20个规模牧场中,主要品种为安格斯和西门塔尔,存栏量不相伯仲,褐牛和地方黄牛也有少量存栏。说明规模化饲养的肉牛品种中还是以国外大体型牛为主,地方牛种为辅。安格斯和西门塔尔这两个品种在我国不论南北,均能适应生存,产生经济价值。

其中西南地区牧场具有小牧场、大存栏的特点,建场和管理适应当地平整土地较少的特点,多以区域内集中牧场群的形势呈现。新疆内蒙等北方地区多以大型单体牧场的形式存在,地广人稀更适应大规模养殖。

2019年我国牛存栏9138万头(20年数据尚未公布),肉牛行业TOP20的集团总量才占我国牛总存栏的0.5%,说明我国肉牛行业仍然存在规模化程度低,缺少大型甚至超大型牧业集团,缺少全国性的牧业集团的现状。

7. 中国最大的牛羊养殖基地在哪里

没有最大,只有专业性强,正规化的养殖场。山东这边形成了肉牛养殖市场,是全国最大肉牛集散地之一。

8. 全国牛羊养殖基地

东北养牛基地在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养牛场大型养牛基地,是东北规模特大良种繁育场、人工受精场、胚胎移植场,承担着全市牛、驴畜牧良种的保种、引进、改良、换代、繁育、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基地长年供应的良种有: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等

9. 国内最大的羊养殖基地

6月23日,记者从省畜牧局获悉,郑州学志畜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肉羊饲养场,在荥阳市金寨回族乡建成并投入生产,是目前我省最大的肉羊饲养场。

该肉羊饲养场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占地100亩,设计年出栏30000只,单批最大饲养量达10000只。今年2月第一批肉羊4000只已出栏上市,计划7月底第二批5000只出栏。据悉,该公司还计划投资5000万元,重点建设标准化肉羊饲养合作社、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和肉羊饲料加工生产线,于未来三年全部建成。

据郑州市畜牧局负责人介绍,该肉羊饲养场除供应郑州市外,还将向长葛清真牛羊肉加工厂输送部分肉羊,将对提高郑州市羊肉市场自给份额、稳定全省羊肉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10. 牛羊养殖地区排行

1、三菱养牛基地:河南省郑州市天洋区隔岸路133号;

2、青鸟养牛基地:河南省开封市三木区飞霞南路948号;

3、东方养牛基地:河南省洛阳市林河区飞霞北路114号;

4、新瑞养牛基地:河南省安阳市北瑞区黎明西路110号;

5、苍南养牛基地:河南省新乡市南山县沿河北路101号;

6、丰庆养牛基地:河南省焦作市南山县乐清人民路1号;

7、吉祥养牛基地:河南省信阳市瓯海区荣新路37号;

8、合水泽养牛基地:河南省南阳市苍南县金狮路111号;

9、金色时代养牛基地:河南省周口市安阳路21号;

10、白汉养牛基地:河南省许昌市苍南县东建大道33号。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