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马鸡的相关文化

2023-08-18 18:12:43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马鸡被公认为是雉类鸟中典型的社会性单配制鸟类,一雄配一雌。中国古人把马鸡称为“毅鸟”,面对敌人,不惜性命奋勇格斗。古代从汉武帝时(公元前156-前87)起就有武将戴褐冠的制度,晋、隋、宋时一直沿袭这个制度。

清代改褐冠为蓝翎和花翎制。蓝翎为褐羽,为品级较低者戴,花翎外部为褐羽,内部为孔雀羽,以翎眼的多寡定等级,有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之别。

《本草纲目》有言:“褐鸡猛气,其斗期于必死,今人以褐为冠,象此也。”“毅鸟”之称并非空穴来风,人们的确观察到在繁殖季节雄性的褐马鸡为争夺配偶格斗的场面:两只雄鸡鼓翅跳跃,利爪尖喙上下并用,一时之间羽毛翻飞,血珠四溅,必得一方认输逃逸才结束战斗。繁殖季节的蓝马鸡也有同样的现象。20世纪80年代,鸟类研究人员格玛江初在白马雪山观察白马鸡,在繁殖季节雄鸟并没有为争偶大打出手:它们似乎严格实行“一雄一雌”婚配制度,雄性之间相安无事。因为马鸡是典型的森林地栖鸟,树木、灌丛难免遮挡视线,而警惕性极高的马鸡往往是远远见到人就闻风躲进灌丛里不见踪影,所以以往关于几种马鸡的进攻行为都是观察研究者对马鸡个体行为的随机记录。

藏马鸡(拉丁名:Crossoptilon harmani)也叫哈曼马鸡。雄鸟的体长为72-81厘米,体重3000克。头顶被以黑色的软而卷曲的短羽如绒,头侧裸出,满布绯红色疣状突,格外醒目。藏马鸡的羽色介于白马鸡和蓝马鸡之间。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之间的高山和压高山森林、灌丛和苔原草地。常呈5-10只的小群活动。大多在开阔的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活动和觅食。夜晚则栖息于树上。早晨和黄昏时常发出高声的鸣叫,声音短促、粗犷而洪亮,呈断续的“咯,咯,咯,咯”的声音。遇到危险时或直接飞到树上,或飞向山下,但飞不多远就落到地面上奔跑。主要以植物的叶、芽、果实和种子等为食,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及西南各省部分地区。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