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让武昌鱼闻名海内外,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淡水鱼类。
热干面: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是中国五大名面。
襄阳大头菜:襄阳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四大名腌菜之一。
秭归脐橙:秭归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武当山冻豆腐:武当山的冻豆腐据说是明代道士张三丰首创的。
洪湖莲子,湖北省洪湖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宜都蜜柑: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京山桥米:湖北省京山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
随州银杏:湖北省随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992年9月至1993年1月,石首市国营五股岔渔场技术员;
1993年1月至1994年1月,石首市天鹅州白鳍豚管理处干部;
1994年1月至1994年3月,石首市天鹅州白鳍豚管理处技术副科长;
1994年3月至1995年1月,石首市长江河道开发办干部;
1995年1月至1996年2月,石首市水产局生产科副科长;
1996年2月至1996年9月,石首市研究室农经科干部;
1996年9月至1997年1月,石首市研究室农经科副科长;
1997年1月至1999年3月,石首市小河口镇党委宣传委员(其间1999年1月,任副镇长);
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石首市天鹅州开发区党委副书记(其间2000年3月,兼任天鹅州白鳍豚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宜昌市水产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2001年12月至2002年5月,宜昌市农业局水产办副主任;
2002年5月至2006年11月,宜昌市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其间2002年5月至2004年10月,兼任宜昌市农业局水产办主任,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在省地税局挂职任征管处副处长);
2006年11至2010年12月,宜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任宜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11年10月至11月任中共秭归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1年11月至今任中共秭归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在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修建前,中华鲟的产卵场位于长江上游干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于葛洲坝枢纽的阻隔,不能溯游到上游产卵场的中华鲟,在紧接葛洲坝下的宜昌长航船厂至万寿桥附近约7公里江段上,形成了新的产卵场,面积大约330公顷。为了补偿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从1983年起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培育技术和养殖规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长度为8~10厘米、重3~5克的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1万尾左右。因此,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主要依靠在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
中华鲟是溯河洄游性鱼类,一生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产卵洄游时进入长江,上溯数千公里抵达长江上游进行产卵繁殖,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中华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不易恢复。由于水土流失、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农药残留物等造成的水污染;航运业对其的威胁和渔业捕捞的严重过度;尤其是葛洲坝截流阻断了洄游路线,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华鲟洄游路线问题。
但三峡工程在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这就有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造成长江中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导致中华鲟已成为濒危物种。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如不采取坚决果断的保护措施。不出50年,中华鲟将有可能灭绝。 数量少
葛洲坝截流后出生和放流的中华鲟洄游产卵繁殖的数量极少。
效果不明显
中华鲟放流的规模和规格过小,中华鲟增殖放流实际效果不明显。
水位低
一旦三峡大坝截流,葛洲坝下的产卵场水位将降低,可能给中华鲟造成致命的威胁。 自1981年长江葛洲坝截流以后,农业部采取了果断措施
(1)实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鱼
将中华鲟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国家先后投资支持湖北省、四川省在长江沿岸建立渔政站,并帮助渔民转产转业;1983年全面禁止对中华鲟的捕捞,并严格限制科研用鱼;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严格执行了全江禁捕,从而保护了亲鲟和幼鲟洄游,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产卵种群。
(2)开展中华鲟科研
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98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局、宜昌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孵化的成功,此后不久便开始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苗和幼苗。据统计,1983-1998年,共增殖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苗近600万尾。1999年12月投放10万尾10CM以上大规格中华鲟苗,超过15年来同种规格鲟苗的总量。
(3)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集中全社会力量来保护中华鲟。在沿江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保护中华鲟的意识日益提高,沿江渔民误捕中华鲟后均能自觉放生,发现不法分子偷捕能举报,市场上经营利用中华鲟的行为已绝迹。
研究表明,由于对中华鲟采取了全面保护的对策,从而延缓了中华鲟资源衰退的进程,基本保全了溯河产卵亲体,为中华鲟自然繁殖、研究和增殖放流打下了基础,中华鲟物种数量已开始回升。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