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赣人的吃穿住行
追求时尚高端流行戴帽子爱吃西域胡饼 颜真卿外孙让南昌渐别草堂
2012-07-22 01:55 来源: 江南都市报
如果你是一个古人,能生活在唐代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那时的长安,是世界一流的繁华大都市。“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文化精英们的笔下自觉地流露出大唐富庶的景象。数不胜数的诗句将大唐生活情状写得跌宕起伏,妙趣横生。
那时的江西地区虽偏离政治核心区,却也是相对安定与富庶的区域。江西人重教育,好读书,求登科,信仰佛道,民众生活精彩纷呈犹如万花筒。唐朝乐队在歌声中唱道,“菊花古剑和酒被咖啡泡入喧嚣的亭院,异族在日坛膜拜古人的月亮,开元盛世令人神往……”
梦回唐朝江西,拂去千年的封尘,从故纸堆中翻出那些艰涩的文字,认真地重新排列,努力组合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追求时尚高端的江西人
这一年,大诗人白居易44岁,已经离开京城,他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任江州(今九江)司马。在这里的第二年,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琵琶行》。江州与京城毕竟不同,这里的贵族、官僚、地主也有穿绫罗绸缎的,但数量有限,这是因为本地区衣料生产的局限性,好在江州人也会追随潮流,好一点的衣料都会从外地买进。
这时候,另一位著名诗人元稹倚门而立,北望长安。想当年元白二人同跃龙门,引为知己。分别后,除了书信,他还为好友寄去江西地区少见的衣料。为此,白居易专门题诗感谢老友,这首名为《元九以绿丝布白轻》的诗这样形容衣服:“绿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于春草浓。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字里行间尽是感激之情,好友远隔千里,真是相见不如怀念。
当时江西人穿什么衣服呢?一般是裳、裙、绔。裳也是裙,古代男女服装区别不大。绔就是裤子,不过与今天的裤子差别相当大,绔没有前后裆,只有两个裤筒,类似于现代的套裤。当时的男性服饰相对单一,头戴幞头、纱帽,身穿圆领袍衫,脚蹬靴或鞋,样式尚无明确限制。女性穿着则比较开放与自由,头戴钗饰,下身着紧身长裙,裙色多样,以红色为主。白居易江州作《江楼宴别》有云:“楼中别曲催离酌,灯下红裙间绿袍。”
江西人也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流行戴帽子。《太平广记》曾记载浔阳县吏“脱衣弃帽”之事。戴头巾也极其普遍,《太平广记》说了一个故事,戊子这年大旱,赤地千里,庐陵人龙昌裔囤米几千斛,趁机高价出卖。稍后,米价跌了一些,龙昌裔于是写祷文祈求上天再坚持一个月不下雨,并亲自到神冈庙祷告。在回家路上,龙昌裔坐在一座亭子里休息一会儿。忽然,一片黑云自神冈庙后涌来,接着龙昌裔被震死在亭子外面。官府检视龙昌裔的尸体,解去头巾,在发髻中查到祷文。
不满足于吃稻米
作为稻米的主要产地,唐朝的江西人自然以食用稻米为主。但也与今人吃西餐一样,唐代人也会尝试其他口味,江西流行的是“胡风饮食”。
《太平广记》说了一个奇异的故事,宝应年间,饶州(今上饶)龙兴寺一奴名阿六,从阴间起死回生的时候,“逢素相善胡。其胡在生,以卖饼为业,也在地下卖饼。”此外,《指月录》记载说:“(怀海)参马大师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师才揭开盘盖,马大师便拈起一片胡饼,示众云:是甚?每每如此,经三年。”可见,胡食在江西流行的主要是胡饼。什么是胡饼?这是汉唐时从西域传来的一种面点,像今天的烧饼,有素饼、油饼、肉饼、芝麻饼等。此外,受胡人影响,江西民众还吃胡麻饭。
武则天圣历三年(700年),朝廷下令禁止屠杀鱼蟹虾类。凤阁舍人崔融上奏反对,称:“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一朝禁止,倍生劳弊。富者未革,贫者难堪。”说明鱼蟹虾类水产对江西人饮食非常重要。南方鱼类丰富,武昌鱼、鲈鱼、鲫鱼等是当时有名的经济鱼。
白居易曾留下证明,元和十年(815年),大诗人还在被贬往江州的船上发现船家在烹饪鱼食,“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后来,他又在江州写下“亥日饶虾蟹……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同时,当时的江西人已有丰富的辨别有害水产的能力,如“鲋C鱼,文斑如虎”,“煮之不熟,食者必死”。
说到吃野味,除鱼虾等水产外,猪狗牛羊、鸡鸭鹅甚至一些野生动物也被江西人食用。如,有记载说“洪州有牛尾狸,肉甚美”,牛尾狸也称果子狸,是野味中的珍品。《太平广记》记载:豫章人钟传“不事农业,恒好射猎。熊鹿野兽,遇之者无不获焉。”
颜真卿外孙倡导砖瓦房
高宗显庆元年(656年),“九月戊辰,恩州、吉州火,焚仓廪、甲仗、民居二百余家。十一月,饶州火”;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抚州又发生大火;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洪潭二洲,火延烧郡舍。郡人先见火精飞来,旋即火发”;更厉害的是德宗贞元二年(786年)七月,“洪州火,燔民舍万七千家。”
古人对火异常敬畏,令人奇怪的是唐代江西一带为何经常失火?
这其实与他们的住宅有着潜在联系。隋唐五代,江西的房屋主要以草木屋为主。伐竹盖房,是江西村野特色。元稹被贬至荆州时,作《茅舍》一诗,虽云楚俗,却正是对江西(荆楚)地区民宅的描绘。茅舍建构材料多为竹或茅草,十分简易,多沿水岸而建,低矮狭窄。在旱灾季节,容易导致火灾,蔓延迅速。民间为预防火灾,邻里间联合日夜巡逻。
民间房屋的结构一般有厅、有房,还有院子以及养殖家禽的地方。隐士文人建造草堂是唐代的风气,江西地区以庐山最为盛行,从一些诗句中可见一二。马戴《题庐山寺》曰:“白茅为屋宇编荆,数处阶墀石叠成。”白居易的庐山香炉峰下草堂极为著名,他为此做了数首“草堂”诗:“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
南昌人草房火患之灾一直到一个叫韦丹的人来了后才得以改变。韦公其实名头不小,但他的外公却更加出名,即唐代传奇人物颜真卿。据说韦丹幼年父母双亡,一直随外祖父颜真卿读书。这个韦丹及第后一开始被任命为安远县令,他却让庶兄代己为官,自己入紫阁山读书。
后来,韦丹任江南西道观察使,看到南昌百姓多以茅草竹椽结屋,年久干腐,往往一炬成灰,深以为忧,乃广征工匠,教百姓烧砖制瓦建房,并由官方出资建造一批砖瓦房,平价或降价卖给百姓。房价究竟多少,韦丹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求赢利。有能力建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免除一半赋税,以后慢慢归还欠款。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一时间,南昌增民房1400间、楼台4200余处,成江南一大都会。
此外,唐代富有贵盛之家,建别墅之风盛行,其布局以小空间的建筑结构为主,布置精巧,宁静素雅。江西某些地区也有别墅建设。《太平广记》记载有云:“宜春郡民章乙,所居别墅,有亭屋水竹”。
出远门必定设酒宴饯别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南方极少有人养马、驴,奇怪的是江西人乘马驭驴却颇为平常。《太平广记》中有不少这方面的故事,例如卷三七四《胡氏子》说,胡家得意外之财富后,当即“市置仆马”;卷一六八还说一名叫熊执易的士子乘马到长安区赶考。这些供旅行的马、驴并不一定是自家所养,当时出租马、驴的行业极为兴盛。
因江河湖泊纵横,舟船是出行的重要工具。舟船在江西,有条件的人家自备,而民间相互借用非常普遍。唐天宝年间,崔姓县尉去吉州赴任,“乃谋赁舟而去,仆人曰:今有吉州人姓孙,云空舟欲返,佣价极廉。”
尽管唐代道路交通、行旅条件比起前朝有很大进步,但外出远行仍十分艰难,“不远游”仍是民众生活的基本选择。如果非要出远门,民间习俗是一定要举办家人聚会,设酒宴饯别,尊长会告诫旅途中应注意的事项,还要选择佳期吉日祭告祖先神灵,祝福他们一路平安。民间习俗认为五月是凶月,不出行。此外,远行如果要渡越关津,须随身携带公牒,证明身份、地位以及出行的理由,否则极可能被当做逃犯、流亡者被官府逮捕。这些远行风俗,在江西当然一样流传。
(注:文中所涉史料来源于陈金凤著《江西通史·隋唐五代卷》)
潮州菜,简称潮菜,香港称"打冷"。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潮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潮州菜属中国八大菜系中的粤菜,以昂贵著称,其选料考究、刀工精细,且烹调方式多样,着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国最高端菜系之称。中国菜享誉全球,潮州菜堪称中国菜登峰造极之作。勇于创新是潮州菜誉满全球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潮州菜主要菜品有潮式"打冷"、厚菇芥菜、麒麟鲍片、归参熬猪腰等等。2010年潮州菜代表广东参加上海世博会,2012年潮州菜代表中国菜参加韩国丽水世博会。2014年8月,潮州因潮州菜成功入选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美食城市"。
据史料记载,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
潮菜的很多菜品调料,是与闽南菜共有或者大同小异的。如蚝烙、腌咸蛴、清蒸鱼(指加香菇丝和白肉丁的古法)、沙茶酱等;潮菜的很多特点,如善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等,也同时是闽南菜的特点。很多由闽入潮的"福老"及其先祖也都是中原的名门望族。他们或者是为躲避战乱南迁而来的,或者是罢官后占籍潮地,总之多数出身富贵门第,是所谓的"钟鸣鼎食之家"。正是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饮食文化和精细的烹调技艺,并且最终使潮菜由"蛮俗"升华为一种美食。
冻红蟹、鱼饭、生腌咸虾蛄、还有"卤鹅",都是潮州特色菜,在潮汕人的家常菜当中,有四种是肯定有的,潮式卤水、潮式生腌、潮式小炒,还有被称为潮式"打冷"。什么叫做潮州"打冷"?就是把新鲜海鲜蒸熟,等凉冻后沾香蒜油或豆酱(揭阳普宁做的尤为出名)吃,风味别致,没有腥味,反而格外鲜美。这种做法由先前渔民于无意间发现的,从而流传了下来。
潮州菜菜肴品种繁多,别具风味。共同特点是烹饪海鲜见长;郁而不腻;荤菜素做;汤菜鲜美,保持原汁原味;用料广泛;刀工精巧;注重造型;口味清纯;讲究食疗养生;辅以各种佐料(酱碟)。注重色、味、香、型、器、酱,具有清、淡、鲜、嫩、巧、雅等特色。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而酱料中的南姜、梅膏、鱼露、红豉油、三渗酱等,尤为潮州特产。各样菜肴上席时,必配上酱碟佐食,如生炊龙虾必配橘油;生炊蟹必配姜末醋;干烧雁鹅必配梅膏芥末;清炖白鳝、清炖水鱼必配红豉油。酱碟繁多,蔚为大观。
潮州菜在讲究色、味、香的同时,还着意在造型上追求赏心悦目。厨师用竹笋、萝卜薯类等,精工雕刻成各式各样花鸟造型,作为点缀或菜垫,形成独特的"彩盘"艺术。潮州菜的筵席自成一格,大席喜用12道菜,其中咸、甜点心各一道。喜席必有头尾两道甜菜,称为"头尾甜"。席间穿插上功夫茶,解腻增进食欲。如此等等,与广州菜,东江菜的风格迥然不同。
潮州菜善于烹制以蔬果为原料的素菜。对蔬菜果品,粗料细做,清淡鲜美,营养丰富,如护国菜、马蹄泥、厚菇芥菜、糖烧地瓜等,皆为美食家所称道。潮州菜用料丰富,且制作精妙,加工方式依原料特点而多样化,有煎、炒、烹、炸、焖、炖、烤、焗、卤、熏扣、泡、滚、拌等,而且刀工讲究。多样化的制作方式,形成了潮州菜的独特风味特色。
潮州菜还具有"三多"特点。第一是潮州菜水产品多,大半取于海族,鱼、虾、蚌、蛤等一直是潮菜的主要用料,可以烹制成许多名菜美食。潮菜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如明炉烧荸、生炊龙虾、炊鸳鸯膏蟹、红炖鱼翅、红(火文)海参等,都以新鲜水产品为主要原料,味道清鲜,郁而不腻。又如清炖乌耳鳗、清汤蟹丸等,汤菜清炖鲜美,保持原汁原味。第二是潮州菜素菜式样多且独具特色。它是通过肉类烹制而成,上席时见菜不见肉,是素菜荤做,使它达到"有味使三出,无味使三入"的境地,让青蔬软烂不糜,饱含肉味,鲜美可口,素而不斋。名品有厚菇芥菜、玻璃白菜和护国菜等数十种,是广东菜系中素菜类的代表。第三是潮州菜甜菜品种多,而且用料特殊。红薯、芋头、南瓜、银杏、荸荠、莲子、柑橙、菠萝和豆类等植物固然常用,而肥猪肉、五花肉等荤料也可以制成上等名肴,以植物做的甜腻相宜。潮州菜甜菜代表作品有金瓜芋泥、清甜莲子、羔烧白果、甜皱炒肉等。潮州菜的甜菜独具特色,如甜皱炒肉,其皮起皱纹,肉软烂甘香,甜味清浓。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