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羊我国羊业历史悠久,绵羊、山羊品种和饲草料资源丰富。
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族人民素有养羊的传统和丰富经验。
最近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为发展养羊
图为:羊
我国羊业历史悠久,绵羊、山羊品种和饲草料资源丰富。
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族人民素有养羊的传统和丰富经验。
最近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为发展养羊业生产,投人了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显着地改善了生产基本条件。
同时研究和推广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及先进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制定了一系列的绵羊、山羊品种、各类羊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使我国养羊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养羊大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还不是世界第一养羊强国。
我们国家具有推动养羊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丰富
全国现有绵羊品种70个,其中地方品种40个,培育品种巧个,引人品种15个;山羊品种67个,其中地方品种59个,培育品种4个,引人品种4个。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来,辽宁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培育出全年长绒型绒山羊新品系;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乡,发现了具有乌骨乌肉特征的乌骨绵羊群体等新的种质资源。
这些绵羊、山羊品种分别适宜于不同的生态经济地区,是我国家养动物物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持续发展我国养羊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二、草地资源面积辽阔
根据农业部的资料,2008年全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
我国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
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2008年达94725.5万吨,折合干草约29626.8万吨。
其中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甘肃等六大牧区天然草原干草产量16438.4万吨,约占全国天然草原干草产量的55.5%。
载畜能力约23178万个羊单位。
近年来,国家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230个县(旗、团场)陆续实施了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等工程项目,采取了草原围栏、补播改良、人工种草等工程措施,工程区内植被逐步恢复,草原生产力和可食鲜草产量显着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另外,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2867万公顷,围栏面积5467万公顷,禁牧、休牧、轮牧草原面积9000万公顷。
三、农副产品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和饼粕等资源丰富
我国的农作物资源十分丰富,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特别是农作物秸秆和饼粕等资源。
根据农业部畜牧司的资料,2007年全国青贮秸秆已经超过1.8亿吨(鲜重),折合干秸秆4500万吨,氨化(含微贮)秸秆5300万吨,加上未经处理直接饲用的秸秆,被畜牧业利用的秸秆资源约为2.2亿吨,占全国秸秆资源总量的1/3。
四、中国养羊生产技术条件较好我国养羊的历史悠久,农牧民养羊经验丰富
近60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研究和推广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及先进实用的综合配套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队伍,建立了分布在全国农村、牧区、并且较为有效的社会技术服务系统。
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养羊业现阶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重要基础。
1、农区以舍饲为主的畜牧业称农区养殖业。农区养殖业的特点是家畜种类主要是消耗粮食较多的猪、家禽、役畜和山羊等,饲料来源是农产品、饲料粮、秸秆和野草、野菜等,并利用山坡和零星草地放牧。兼用型养殖业比较发达。仍是中国养殖业的主要部分。
2、在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牧为主的养殖业称牧区养殖业。家畜主要是草食动物。经营管理粗放,农牧结合不密切,饲草供应季节性波动大,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威胁,家畜生产力低而不均衡。中国的牧区位于北部和西部边疆,包括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
3、利用草地直接放牧牲畜,或将草地作为饲草刈割地以饲养牲畜的畜牧业即草地养殖业。从草地的分布情况,可以分为北方草场和南方草山草坡两类。发展草地养殖业的主要途径是:改良草地。有条件的地方扩大人工种草。建设牲畜棚圈。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改革不合理的流通体制。
扩展资料:
养殖业的扩大再生产同各类畜禽内部的公畜、母畜、仔畜、幼畜的比例有十分密切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畜群结构,对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饲料是养殖业的基础,只有不断解决好饲料问题,才能加快养殖业发展。养殖业的商品性很高,而产品又不便于运输而且易于腐坏。因此,要求收购、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密切 配合。养殖业对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有较大的适应性,即可以放牧,又可以舍饲。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