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减排工程由哪个部门实施

2023-08-16 07:31:06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由环保部门负责。

近年来,畜牧业生产加快发展,对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养殖总量不断上升,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统筹推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禁养区划定提出了明确要求。经商环保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配合做好禁养区划定工作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实际和畜产品供给需要,对禁养区划定方案提出合理建议,防止因禁养区的不当划定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冲击,努力确保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处理好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及时了解并报送禁养区划定情况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环保部门沟通配合,及时了解掌握本地区畜禽禁养区划定进展情况。8月31日前,各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目前已完成禁养区划定的县(区、市)的禁养区面积、涉及的畜禽养殖场数量和养殖规模等情况汇总后报送农业部畜牧业司。

“潢光一体化”始见于信阳市十一五规划。2009年2月份信阳两会上,《市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提出:加快推进“潢光一体化”进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积极申建光州市。“潢光一体化”正式列入信阳社会经济发展大战略。 近年来,潢川县经济快速发展。08年,潢川县GDP总量达到98.9亿元,工业增加值33.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3亿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08年,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8万,建成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36.6%,在全省县级排名第1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超万元。0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GDP排位第47名,位居前列。

光山发展进入快车道。08年,光山县GDP总量75.0亿元,工业增加值16.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亿元,城镇化率2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2元。

合并计算,两县GDP总量173.9亿元,工业增加值50.2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信阳市区(含师河、平桥两区),高于东部紧邻的河南省省直管县-固始23.6%。城市化水平位居信阳市之后,排名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超万元,为两县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1、经济基础较好。综合考量两县经济总量、在省、市经济排位以及快速发展势头,启动“潢光一体化”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一体化”后能够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乘数效应,成为经济增长、城乡一体化的“发动机”

2、交通优势明显。两条(京九 宁西)铁路、两条高速公路(沪陕 大广)、两条国道(312 、 106)、两条光缆(京九、乌沪)、西气东输两条支线均经过潢川,形成了五个黄金“十字交叉”。使潢川县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交通通讯中枢地位。

3、经济区域中心地位日渐明晰。随着信阳经济一体化进程,信潢固沿路经济带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了三个节点:西有信阳,东有固始,潢川、光山正处于中间节点。全省看,北有郑汴洛经济带,“一体化”后,加速信潢固经济带的中部隆起,势将形成南北对称的小“郑汴洛”。以潢川为中心,北有郑州,南有武汉,东有合肥,潢、光处于此圆形“一小经济圈”的中心点。历史上,两县经济基础薄弱,处于经济圈的谷地,以“一体化”为契机,促成经济规模化,建成信阳副中心,是破解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4、特色产业已具规模。目前,潢川已形成了“世界鸭王”-华英集团、糯米粉定为国家标准的黄国粮业为龙头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已具规模,年产值超30亿元。花卉经济走向全国,建立了巩固的经销网络,年产值超16亿元;2001年始,潢川便是全国畜牧百强县,畜牧养殖产业化发展至今已进入成熟。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独具特色,是潢川经济稳定、长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体化”另一坚实基础。

5、文化资源丰富。中国金桂为代表的潢川花产业形成的花文化、黄湖、黄国故址(国保单位)、中华黄姓起源等一批历史、传统文化走向全国,以至世界华人圈,光山亦是司马光出生地。丰厚的文化要素,历史底蕴为“一体化”注入了重要的人文、个性内容,奠定了文化基础与支撑。 历史上看,潢川即是豫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唐宋元明为光州,清设直隶州,建国初期置潢川专署,1952年迁入信阳至今,发展机遇因此中断。进入新世纪,京九铁路建成后,省政府提出了“北抓商丘,南抓潢川”的发展规划,后列入全省26个城镇化重点县和首批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全省35个扩权县之一,2005年又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十一五”发展成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中等城市的6个县之一,再次重现发展机遇。

全国看,信阳处在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区域中心,是沿西宁铁路东承西进的中继,潢、光正处于副中心位置,“一体化”有借势发展的潜力。

进入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省管县”步伐。以“一体化”促成“省管县”,以“省管县”获取省财政支持、政策倾斜,反哺“一体化”,形成良性发展,面临难得的政策机遇。目前,利益于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刺激计划,潢川已争取资金3.34亿元,位于全省黄淮四市第一,全市第一,部分资金可用于启动“一体化”进程的前期准备。 目前,实践“一体化”的经验不多。前些年,河南省有过“渑义一体化”(渑池、义马)试点。“一体化”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件创新工程,要有办大事的魄力与决心,令人鼓舞的是市委、市政府站在“实现中原崛起,推动信阳经济大发展”的高度,开始审视、布局“潢光一体化”。在此,提出若干思路,以期抛砖引玉。

1、整合行政资源,首先实施行政一体化。建设中心城市,周边应伴有卫星城,目前,潢川、光山同为县级城市,无主、次之分。“一体化”的唯一选项就是“融城”。而“融城”的首要是实施行政一体化。前期可组建强有力的“一体化”领导机构。机构拟应市级规格,市主要领导负责,两县主要领导参加,实施“市长工程”。兼顾效率、稳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统一有序地进行行政资源整合。

2、整合城市规划,实施城市布局一体化。两县原有城市建设规模及实施部分已有相当基础。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规划升级,重新定位主城区,划分城市功能区,重点规划产业集聚区。鉴于潢川的区位优势、经济地位,光山应积极向北发展,潢川适度南倾。

3、整合行政区划,实施区划一体化。目前,“一体化”区域有潢川、光山两个县级区划,一个河南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效率、集约为原则,拟应实行“两办一区”体制,即潢川办事处、光山办事处和开发区。

4、整合经济资源,实施经济一体化。目前,光山工业基础较好,潢川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特色突出,立足于区位优势商贸、物流发展势头强劲。突出两地优势,合理进行经济布局。如:在建的华英工业园可沿潢光路向南延伸,鼓胀产业集聚区,形成沿路经济带。

5、整合基础建设,实施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着手潢光路的拓宽改造,建设高等级公路。二是启动、加快面向开发区的京九大道和面向沪陕高速门户的万亩花卉示范园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形成主城区的向心力、辐射力。三是论证、规划沿潢川火车站、光山县城、潢川县城的环路建设。四是从细节入手,如可先期开通潢光两地市内公交。

6、整合宣传资源,实施对外宣传的一体化。潢、光两县要统一思想,充分利用两地宣传资源,通过部门、媒体、网络、人文等各个渠道,立体宣传,面向全省、全国积极推介“潢光一体化”,招商引资,获取政策支持,为“一体化”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按照功能对接、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的要求,坚持把潢光一体化放在信阳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建设理念和标准,动员全市力量,着力推进潢光的区域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加快推进潢光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潢光一体化发展,力争“十二五”末,使潢光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共建、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成为豫东南、皖西、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通讯枢纽城市;以轻工、商贸为主的生态宜居复合型城市。

突出城市特色,推进功能对接。充分发挥两县优势,通过整合区域资源,强化产业互补,完善服务设施,突出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娱乐功能相互对接,功能互补。

实现相向发展,推进空间对接。按照“五大复合”理念,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快编制潢光一体化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等规划,加强功能性组团建设,加快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统一规划建设,重点做好潢河两岸集景观、休闲、居住、商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片区、万亩花卉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密切空间联系,实现相向发展,推进空间对接。

加快通道建设,推进城区对接。完善两城间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潢光路、滨河大道等快速通道建设,加强供排水、电、气、暖、通讯等地下管网建设,优化通道沿线加工业、现代物流业、商住、文化和生态建设布局,推进城区对接。

统筹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对接。结合两县实际,合理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推进潢光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潢川西部工业集聚区、东部经济技术集聚区建设,重点做好王岗高科技示范园、食品工业集聚区等园区建设,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食品加工、花卉产业、特色养殖等产业,逐步实现两县的产业对接。

建立共享机制,推进服务对接。推行教育、科技、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和金融、电信、电力等同城化,推进服务对接。

加强生态共建,推进生态对接。构建生态共建机制,加快建设两县城之间主要干道两侧绿色走廊,规划建设潢河两岸生态景观带,着力建设大型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项目,着力发展都市型农业、观光农业和花卉产业等产业,强化潢河、南大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实现生态协调共建,推进生态对接。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