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产量影响经济效益,海蛎人工养殖产量大概有多少?

2023-08-16 02:46:13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一、分配

牡蛎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也是全球分布物种。牡蛎不仅美味营养,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海鲜珍品。牡蛎是人类食物中锌含量最高的。牡蛎是一种食物链短、生长快、产量高、分布广的贝类。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化水产养殖、加工和开发水产品之一。目前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有牡蛎生产基地,主要产地有福建、广东、山东、辽宁、广西、浙江等。其中,牡蛎是最重要的繁殖物种。

二、养殖区

2018年,中国牡蛎养殖面积14.44万公顷,比2017年增长4.27%;2019年,中国牡蛎养殖面积达到14.51万公顷,比2018年增加07万公顷。福建、山东、广东、辽宁受自然条件和养殖习惯的影响,养殖规模较大。2019年福建牡蛎养殖面积3.69万公顷,山东、广东、辽宁牡蛎养殖面积分别为3.53万公顷、2.75万公顷、2.25万公顷。2019年,福建、山东、广东和辽宁的牡蛎养殖面积分别占牡蛎养殖总面积的25.46%、24.30%、18.96%和15.51%。

三、输出

中国牡蛎产量保持相对乐观的趋势,总产量保持小幅增长。2018年,中国牡蛎养殖产量为513.98万吨,比2018年增加8.58万吨,2019年中国牡蛎养殖产量达到522.56万吨。2019年,福建牡蛎养殖产量201.26万吨,广东牡蛎养殖产量113.92万吨,山东牡蛎养殖产量86.99万吨,广西牡蛎养殖产量65.93万吨。2019年,福建、广东、山东和广西的牡蛎养殖产量分别占牡蛎养殖总产量的38.51%、21.80%、16.65%和12.62%。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国非常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牡蛎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超载、产业链不完整、内需驱动力不足、产业集中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十三五”以来,中国牡蛎产业符合标准渔业优质绿色发展的要求,以特色养殖为基础,扶贫攻坚,坚持提高质量和效益,减少收入,增加绿色发展,丰富渔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当前和未来,中国牡蛎产业将进一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基础,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消费市场,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加强监测预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市场上常有的海水鱼中,无法人工养殖的有带鱼、鲅鱼、鲳鱼、黄姑鱼、沙丁鱼、老板鱼、小黄花鱼等,鱿鱼和乌贼也无法人工养殖;既有捕捞也有人工养殖的有鲈鱼、黑裙、大黄花鱼、六线鱼,还有螃蟹、海蜇等海鲜;基本上全为人工养殖的有牙鲆、大黄花、大菱鲆、半滑舌蹋等。

带鱼、鲅鱼是市民餐桌上的大路鱼。于贵运介绍,山东省带鱼年捕捞量为12。6万吨,产地主要是浙江舟山渔场、福建外海、山东省石岛渔场和日照外海等。过去渤海湾带鱼非常有名,现在很少了。鲅鱼全为捕捞,山东省近海都有生长,年捕捞量是18。8万吨,居各类海水鱼产量之首。

于贵运还介绍,在捕捞的海产品中,鱿鱼年产量15。3万吨,小黄花9万吨,鲳鱼4。6万吨,乌贼1。7万吨,黄姑鱼1。6万吨,沙丁鱼1。5万吨,鳕鱼0。56万吨。海蜇90%以上是自然捕捞,对虾4。4万吨的年产量中主要是人工养殖,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

螃蟹年捕捞量2。8万吨,养殖量2。1万吨,河蟹以养殖为主。著名的莱州棱子蟹是在大海里自然生长的,近年来山东省实施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向大海放了众多的蟹苗,然后再回捕。

据统计,全省海水鱼年产量为173万吨,其中捕捞161万吨,其余是养殖的。

养殖的未必不如野生的

不少消费者对人工养殖的海鲜存有偏见,认为养殖的不如捕捞的。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李鲁晶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许多养殖鱼类,如鲈鱼、黑裙等大多采取近海深水网箱养殖,接近自然状态。扇贝、毛蛤等贝类海鲜,采取的是在天然状态下的保护性养殖,属于自然生产性质。

在池塘养殖的鱼虾也大多严格按要求进行健康养殖,甚至养殖的鱼虾水质环境还好于自然状态的水环境。

有人认为,酒店里带黄的螃蟹和母虾虎,是用药物控制养殖的。李鲁晶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虾虎全是捕捞的,没有人工养殖一说。至于带黄的螃蟹,那是经营者特意从大量螃蟹里挑出来的。

李鲁晶介绍,健康养殖或者说生态养殖,山东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健康养殖方式之一是工厂化养殖。

完善的工厂化养殖包括流水养殖池、水质控制、水温调节、水体净化等专用设施,现在有些先进的养殖场还配备有自动化水质监控设备,利用电子计算机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全自动化控制生产过程。因此,工厂化养殖是集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效果最好的养殖方式。

山东省大菱鲆大多数采取的就是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殖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水产养殖的前沿,目前发达国家工厂化养殖非常普及,养殖品种除了鱼类之外,还包括虾蟹、贝类、藻类等。

健康养殖的另一种方式是深水养殖。

深水养殖又称深水网箱养殖,是在将传统的浅海网箱养殖向更深的海域推广后形成的。由于深水网箱养殖远离海岸,水质良好,污染少,天然饵料丰富,集约化程度高,可以生产出大量、优质的水产品,深受渔民欢迎。山东省深水网箱今年已发展到1870个,数量全国第一。

目前,已经进行深水养殖的种类主要以鱼类为主,包括花鲈、黑鲳、牙鲆、大菱鲆、六线鱼、黑鲷、真鲷、石斑鱼等。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