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1959年4月29日,针对当时不切实际的农业生产作风,毛泽东就机械化等六个问题撰写了《党内交流》,提出了著名论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 在机械化”。 我国农业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经过一段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农业生产已由以人力、畜力为主的转变为以机械动力为主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高,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升。 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司机梁军是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的原型。 1976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社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提到当时有一些极端的声音指责机械化“人多地少,不需要机械化”? ”。 然而,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 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如何用更少的人力多耕种土地成为一个大问题。 以水牛为代表的畜牧业。 好消息是,我国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机械化发展之路,如今“仅用世界7%的耕地就可以为世界22%的人口提供基本足够的粮食”。 2004年以来,陆续出台的多项“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机购置补贴列为国家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三农”工作薄弱环节。 应用农业机械研发,促进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截至2018年底,我国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300多个示范县率先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已经采取了新的步骤。 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 加快补全过程机械化生产短板,统筹建设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 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中的应用,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力。? ; 发展农机社会服务组织,推动农机服务机制创新。 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到2025年,农业机械装备品类基本齐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农机总功率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 全国农作物种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区(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作物种植收割综合机械化率 (县)已达55%以上。 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产品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模式不明确、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技术系统不完整。
1、研究基础薄弱
农机化科研基础数据积累不够,土壤、作物(动物)和机器互作机理研究不足,现代农业生产和健康养殖新工艺设计理论缺乏,原创性重大突破少,难以满足我国地域多样性、作物多元化、农艺复杂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技术模式不明确
例如,在耕作方面,无论土壤类型、水田旱田和丘陵平原,现在全国大都采用旋耕,犁耕、深松和免耕等耕作方式没有优化组合,造成土壤耕层“浅实少”,有机质低且分布不均匀。
在种植方面,水稻插秧与直播、油菜移栽与直播、玉米种植平作与垄作等,不同地区宜采取何种种植方式,缺乏科学论证;在收获方面,油菜、马铃薯的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甘蔗整秆收获与切断收获、牧草刈割与饲草青贮致密收获等技术路线不明确;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路径不明确等。
3、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
适宜不同区域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品种、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模式和田间管理技术缺乏,机械化与规模化结合不紧密,饲草料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滞后,家庭农场种养一体化模式与技术亟待完善,设施园艺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低,影响产能的充分发挥。
4、技术系统不完整
缺乏对农业机械化的系统研究与技术集成,尚未形成完善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标准化的机器配置系统,关键配套技术与机具不足。粮经饲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中省时、省力、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地和节能的机械和农业剩余物资源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之间衔接与配套不足,技术规范不健全,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适应。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