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路过一片姜田,看到一个大嫂在姜地里撤棚膜,除草。我走向前去看了看她的大姜,长势的确不错,但节间稍显短,显然是肥料不够导致的,特别是刚发出来的分枝,节间要比头芽的短。问及原因才知,大嫂已有近40多天没有施肥了,主要是因为这些天雨水太多,姜地里的土壤湿度太大,没法冲肥。我感到很诧异,那她上的滴灌系统是干什么的呢?
一,今年的特殊气候原因,影响大姜的施肥
今年的雨季来的较早,三天两头的下雨,这对大姜来说是很不错的天气,湿度大有利于大姜的生长,因此而减少了浇水的次数,从而省下了不少的油钱和工钱。
但是,今年过多的雨水冲刷,大姜地里的肥料流失就高。因为土壤水分充足,不浇水,因此给施肥带来了麻烦。撒施吧,容易造成浪费,冲施吧,土壤水分太足,容易造成内涝,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姜农处于两难的境地。
在大多数的人看来,大姜浇水和施肥是同步的,施肥后就得要浇水,浇水时最好混用肥料,水肥不分家。可现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在同大嫂的唠嗑中,大嫂也烦心的一件事儿。二,上的滴灌可利用,土壤也不差这点水分
现在的农村劳动力少,加上大姜种植区水利条件设施比较完善,有压力很高的输水管道。因此,姜田大部分都用安装了简易滴灌、微喷灌系统。尽管增加了购置成本,但其省工,节水,增产,增效的优点越来越受姜农所接受。
像大嫂这套简易滴灌,是由水泵,输水管道及喷头组成,而她却差一套肥料系统,如果再加上一个肥料罐,注肥泵,排气阀,接入管道系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滴灌施肥问题。
而且滴灌施肥在土壤含水量高时,肥料的利用率越高,基本上不存在肥料流失的问题,而且用水量少,肥料利用率高,用量少,从而降低施肥成本。
我们在选择肥料时,应选择适合滴灌的肥料,最好是将所施肥料事先溶好,将澄清的肥液倒入施肥罐中,以防止堵塞。
在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大姜采用滴灌或微喷灌来施肥,可以很好的解决当下土壤水分过大,不易冲肥的问题。因用水量少,土壤中也就不差这点水分了。滴完肥后再滴清水15?20分钟,即可冲洗管道,又可稀释一下肥液,岂不够美?
大嫂听了我说的后,也笑了,说得加肥料系统这一块。因为"老爷们都出去打工了,安上这一套东西,俺自己就可以办了"。
大姜是喜湿作物,保持土壤湿润是大姜高产稳产的基本保证。大姜幼苗期需水肥量较少,一般仅用滴灌系统滴水即可,土壤水分太多还不利于提高地温。在旺盛生长期,大姜生理活动十分活跃,生长量显著增加,需肥需水也在增加,而大姜的吸收能力有限,因此最好是勤施少施肥水,而安装了微喷灌系统,就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满足大姜生长期间对肥水的需求,尤其是在汛期不易施肥的情况下,滴灌施肥是最好的选择。
具体的施肥方法要根据树体状况和土壤肥力情况来确定。蓝莓根系为须根系,吸收能力弱,根系多集中在树冠投影外缘或稍远处,因此施肥部位应以这些根系集中的地方为主,以诱导根系向外发展,扩大吸收面积,不能离得太近或太远。肥料种类不同,施肥的方法和位置不同。蓝莓根系浅,多分布于地表20厘米范围内,因此施肥深度不宜过深,以5~20厘米为宜。有机肥以相对深施为好;氮肥移动性强,应浅施;磷肥集中施。
基肥施用主要有环状施肥法、条状沟施肥法、全园撒施后翻土法3种。环状施肥法适宜幼树施肥,具体方法为: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垂直投影边缘挖宽20~30厘米、深15~20厘米的沟施入。生产中应注意肥料切忌不能集中倒入沟中,应分层撒施。条状沟施肥法适宜盛产大树,即在蓝莓树行间树冠垂直投影边缘挖条状沟,将肥料与土混合后施入沟内。全园撒施法适宜盛产蓝莓园,把肥料撒匀,结合秋耕深翻10~20厘米,将肥料翻入地下,但要注意靠近树体处的肥料不宜过多。施肥时尽量不要伤害根群,尤其是6~7月份的新根。
追肥以滴灌施肥为主,可在萌芽期、膨果期及采果后等几个时期分次随浇水施肥。滴灌肥所用的化肥原料必须溶解度大、杂质含量低。肥料混用时注意肥料匹配性,防止产生沉淀,微量元素以采用螯合态的为好。常用化肥在常温下的溶解度和养分含量见附表。
滴灌施肥时先确定施用何种肥料以及每种肥料的最适用量。选择好肥料后,将预先计算好的肥料放入肥料罐中,充分溶解成母液,再把母液注入滴灌系统,使其在管道中和灌溉水充分混匀,最后通过滴头准确地施入蓝莓根际土壤。施肥时期、肥料浓度可根据土壤类型、基础肥力、土壤含水量、生长期等因子作适当调整,一般浓度以0.3%左右为好。
根外追肥是指将肥料喷洒在树体上,具体应抓好落叶前和萌芽前两个时期,落叶前补尿素,萌芽前补锌。花期喷氮肥和硼肥,坐果后补钙,果实膨大期以喷磷钾肥为主。喷施叶面肥应选择气温18~25℃的阴天或晴天的早晨或下午进行,树叶正反面都要喷到,并注意不同肥料的匹配性,防止反应产生沉淀影响肥效。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