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某些作物因缺乏某一中微量元素,会出现相应的缺素症状今绿的复合肥适合种水稻,因为水稻基肥,追肥,田间都有水,不会烧根,一般说来含硫酸钾的复合肥,适合种果树,含绿的复合肥适合种水稻。
这个时候要合理的选择每亩地的追肥量。既一亩地20-30斤即可,并且要用专门的耩施肥料的耧,尽量不要离农作物的根系太近。像水稻、谷子、高粱、棉花、菠菜等粮食和蔬菜作物对氯元素的临界值比较高而已,如果对这些粮食或者蔬菜作物使用大量氯肥也会有不良生长。黄瓜黄瓜虽也是耐氯力较强的作物,但耐氯临界值低于菠菜和萝卜,可适量施用氯化钾或单含氯化钾的复混肥,但要控制用量和注意施用方法。
高氯对忌氯作物的毒害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氯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但当浓度过高时,它又抑制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氯毒,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如何使用复合肥不烧根,在种作物之前连同有机肥,一起均匀的撒施在地里,用大机械耕抓耙细,然后再种植作物,这样就不会烧根。
粮食稻田使用肥料现在普遍使用复合肥,因复合肥里含有氮磷钾三元素肥料,所以一般使用复合肥合适。肥料使用过程中,没有那种肥料是好的,那种肥料是差的说法。任何肥料,只要合规,运用得当,都是好的。 水溶性最好的现在是磷酸二氢钾。氧化钾和氯化钾的区别,氧化钾比较适合在缺硫、泡水浮泥、烂泥田、泥炭田、冷浸田的稻田上使用,氯化钾比较适合在容易积水、还原性强、有机肥不足的稻田上使用。
常用的含氮肥料有氯化铵(含氯离子66.3%),氯化钾(含氯离子47.5%),氯离子在土壤中的转化主要有:在酸性土壤中,氯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盐酸,能增强土壤的酸度,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里,残留的氯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大的氯化钙。所以,长期单独施用氯化铵、氯化钾等生理酸性肥料,一方面会引起土壤变酸,使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影响;另一方面,肥料中副成分能与土壤钙结合,生成氯化钙。氯化钙溶解度大,能随水流失,而钙是形成土壤结构不可缺少的元素,钙盐流失过多,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板结。
1、因作物施用含氯化肥
根据全国对主要作物的耐氯临界值试验,综合产量和产品品质因素,将作物耐氯程度分为强耐氯作物、中等耐氯作物和弱耐氯作物3类。
(1)强耐氯作物 土壤氧浓度达到600-800mg/kg,相当于每公顷每季施氯量1350-1800kg时,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作物有水稻、麦类、玉米、高梁、谷子、棉花、红麻、萝卜、西红柿、甜菜、茄子和果树中的猕猴桃、香蕉、桃树等。
(2)中等耐氯作物 土壤氯浓度300-600mg/kg,相当于每公顷每季施氯量675-1350kg时,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作物有亚麻、大豆、菜花、菠菜、蚕豆、豌豆、草莓、花生、苹果、山楂、甘蔗等。
(3)弱耐氯作物 土壤中氯浓度<300mg/kg,相当于每公顷每季施氯量675kg时,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作物有辣椒、大白菜、马铃薯、莴苣、油菜、烟草、甘薯等。
强耐氯作物施用含氯化肥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根据质量检测结果,氯对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籽粒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对油菜、大豆的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甘蔗、甜菜的含糖量以及蔬菜中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均无不良影响。同时蔬菜中施用含氯化肥还可降低蔬菜中硝态氮含量。
2因地区施用含氯化肥
含氯化肥应重点用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或季节以及灌溉条件的地方。在多雨地区或季节,施用含氯化肥后氯离子可随水淋失,因而随肥料带到土壤中的氯离子不会因积累而引起“氯害”。在盐渍化土壤中,因氯离子含量较高应少用或不用含氯化肥。
3含氯化肥应早施深施
氯离子能抑制种子萌芽,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所以含氯化肥应早施、深施,以便土壤吸附,氯离子被淋失,降低作物根层受氯害。作物根系大多集中分布在10-25cm土层内,因此,含氯化肥作基肥层施、条施、穴施应在8-12cm以下。
4含氯化肥制成复混肥施用
用含氯化肥与尿素、磷铵、重钙或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钾、硝酸钾等肥料加工制成复混肥,不仅可减少氯离子的危害,而且氮、磷、钾配合施用,可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氯离子的积累与年降雨量、土壤质地和种植制度关系密切,在干旱少雨地区施用含氯化肥,氯离子在土壤中积累较多,残留量高达30%-80%;在南方多雨地区,每公顷每季施氯量300-1450kg,5年中土壤中的氯离子也无明显增加。据研究,在降雨量为1500mm条件下,被认为是“忌氯作物”的甘蔗、甘薯、马铃薯,每公顷施氯量332-135kg,对产量和质量并无不良影响。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