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 农业工程
l.农业工程学报 2.灌溉排水学报3.农业机械学报4. 节水灌溉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7.农机化研究8.中国农机化
这是国内的,国外的你可以查一下EI。
完成项目
①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测试方法的研究”,98.1~200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万元,项目排名2,承担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
②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0万元,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配套15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检测技术研究。
③“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论及应用条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
④ “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的基础研究”,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28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成员”第二位。
⑤“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应用产品的研制”,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横向协作,20万元,项目负责人。
⑥“TCP-1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0万元,项目负责人。
⑦“激光法高效合成纳米金刚石的研究”,教育部,5万元,项目排名3,承担实验研究。
在研项目
① “无创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二期,100万元,列主持单位“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位,承担分析测试技术及仪器的研究。
② “基于TEAM模块的分析系统研制及其应用研究”,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10万元,项目负责人。
③ “新型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测量装置研发及产业化” 天津世纪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横向协作,90万元,项目负责人。
主要论著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的有2篇,EI收录8篇,在重要期刊上发表16篇,部分发表的论文如下所列:
1 “发动机排放动态测试及其高速数据系统”, 汪曣、张宏伟、赵学玒,《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4.4.(2000)
2 “电容式保温瓶玻璃毛坯自动测厚的研究”, 田锡惠、汪曣、赵学玒、任惠茹,《仪器仪表学报》,V0l.21.4.(2000)
3 “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内燃机排放成分动态检测中的应用”, 汪曣、张惠明、赵学玒,《燃烧科学与技术》,V0l.6. 3.(2000)
4 “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检测方法的研究”, 张惠明、汪曣、张宏伟,《农业机械学报》,Vol.32,No.3, (2001)
5 “牛奶主要成分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法”,李庆波、汪曣、王斌、徐可欣 ,《食品科学》,Vol.23,No.6, (2002).
6 “New Advancement in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Blood Glucose by NIR Spectroscopy”,李庆波、汪曣、徐可欣,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57-464[4916-88],ISTP检索,EI02517276330
7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Multi-components in Human Blood by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Zhao Xueling、Zhang Lu、Wang Yan、Xu Kexin、Wang Yi、Zhang Kai、Wang Xueqian, Photonics Asia SPIE Vol.4916,(2002),P490-497[4916-95],ISTP检索,EI02517276335
8 “四极质谱用于内燃机排气成分检测的研究”,张惠明、张宇、汪曣,《内燃机学报》,Vol.20,No.5,(2002).
9 “人体血糖浓度无创伤检测必要测量条件的研究”,李庆波、徐可欣、汪曣,《天津大学学报》,Vol.36,No.2,(2003).
10 “葡萄糖水溶液浓度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光学检测方法基础研究”,李庆波、张鲁、汪曣、胡小唐、徐可欣,《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1 “冰片的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谷筱玉、汪曣*、徐可欣,《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2) (谷筱玉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 SCI检索778LJ, EI04238195610
12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探索”,李文秀、汪曣*、徐可欣、雷震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10) SCI867ZM ,EI05038797996
13 “光程长对光谱测量误差影响的研究”,卢延辉,汪曣等,天津大学学报NO.8(2004)。
14 “信号分离技术在同时检测液体密度和粘度中的应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0l. 11.3
15 “Measurement of borneol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Gu Xiaoyu, WangYan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3 n2 EI05169051250
16 “Pathlength selection method for quantitive analysis with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LT’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I05048806592
17 “一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在冰片研究中的对比” 孙惠丽,汪曣等,中草药v36 n3
18 “提高中红外光谱法检测血糖精度的途径”, 汪曣,李宁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录用待排);
19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实现信号采样和PWM控制”,李宁,汪曣,微型机与应用2004 n7
20 “数字滤波技术用于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分析”, 汪曣, 李宁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3-241
21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9 22 “海水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系统”, 汪曣,王智丽等,2004年ISIST国际会议12-8
邵兵,男,汉族,副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甘肃天水秦安人,出生于1969年12月15日,中共党员,工学硕士研究生。
1988.9—1992.6,在兰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6.9—1999.6, 在兰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6—2000.3,毕业留校,在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
2000.3—2001.10,担任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主任、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
书记;
2001.10—2007.4,任兰州理工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
2007.4—2008.1,任兰州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主持工作);
2008.1—2010.10,任兰州理工大学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
2010.10,任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杨 萍 女,教授,1964年11月出生, 2006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管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40余篇,负责完成纵横向课题11项,曾获得省计算机应用成果二等奖、省计算机应用软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电子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副主编、参编、自编教材各一部。
现主要从事CAD/CAM、特种环境下的机器人开发、虚拟设计及仿真的研究。
刘军,男,博士,教授,副院长。2005年5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3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2005年工作于兰州交通大学;2005年兼职于浙江三花制冷集团;2006年至今,工作于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历任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主任、机电学院副院长等职。2010-2011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访问学者。现主持“863”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其他厅级项目2项。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中俄国际合作、科技部创新基金、甘肃省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省部项目7项,企业百万元以上重大横向项目32项;主持、参与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各类奖项6项;主持项目通过“国际先进”科技成果鉴定1项,获其他科技成果鉴定3项;获国家专利4项;作为副主编,参编教材两部。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自动化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发表科研论文32篇,被SCI/EI收录23篇。《机械与电子》杂志社特聘编委(2008-2011),《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等杂志审稿专家,并多次担任CDC、ICMLC、ICMA等国际会议审稿专家或分会主席。
邬再新 ,男, 1971年8月出生,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2001年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先后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电子信息办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机械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优秀新产品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4篇。 主要从事数控技术和机电控制、CAD/CAM、计算机测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
刘永平 , 男,1973年7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工程训练中心主任。1997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2006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7年6月至1999年7月在甘肃工业大学技术工程学院任教,1999年7月至今在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等职务;近年来一直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讲授过《人机工程学》、《机构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包装自动化》、《数控原理》等课程;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6项(其中,主持国防预研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机械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EI收录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编教材1部。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齿轮精密磨削加工、复杂形面成形理论及数字化制造技术、机床数控技术、精密测控理论与方法、固液分离理论与装备等。 曹立宏,男,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92年6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铸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为学院工会主席、副处级组织员、学院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学生党总支书记。
、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