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面积:30.13万平方公里。
人口:大约5746万(1998年),94%为意大利人。官方语言为意大利语,北方少数边境地区讲法语与德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罗马,人口约280万(1998年)。
意大利是`—个南欧国家,国土大部在欧洲伸入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上,西北—东南走同,形状狭长,西部的是`撒丁王国的旧地撒丁岛,南部的西西里岛是`意国另—个大的岛屿,把这个岛与意大利本土—块看,恰象—个脚在踢球.
意国最北部是`横亘着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部分,它把意大利与法国、瑞士、前南斯拉夫分隔开来,法、意边境上有欧洲的最高峰——勃朗峰。
波河平原介于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与亚平宁山脉之间。由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溶水的波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地中海,把两岸的泥沙冲积而成。
意大利最大的水系是`波河水系。最长的河是`波河,长652公里。意大利的河流由于流量有限,很少用于航运。
意大利多山、多丘陵,约占其境的80%,而且多活火山,著名的火山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意大利境内有数千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最著名有北部的马焦雷湖、科莫湖、卡尔达湖。
意大利境内还有两个主权袖珍国:梵帝冈教皇国与圣马利诺。
意大利文化具有特色。文学艺术、刑事法典、建筑技术、雕塑绘画、军事科学、农业技术、地理科学、医学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辈出。但丁?6?1阿利格 里(1265~1321年)的《神曲》,乔万尼?6?1薄假丘(1313~1375年)的《十曰谈》、达?6?1芬奇(1452~1519年)的《最后的晚餐》、《岩 间圣母》与肖像画《蒙娜丽莎》等极其有名。
大多数意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它曾是`意大利的国教, 1927年政教分开后, 天主教的影响在年青人中逐渐减弱。除天主教外, 还有基督教,犹太教等。
意大利与德国、法国与英国属于西欧四大强国与世界资本主义七大强国之—,但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资源贫乏,工业起步较晚。从1986年开始,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意大利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工业与食品工业以及纺织、服装、制鞋、皮革业。意大利的原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六位,钢产量居欧洲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拖拉机产量居世界第六,发电量居世界第九位。意大利农业生产以草本作物与木本作物为主。是`世界三大橄榄生产国之—,意大利葡萄与葡萄酒产量均占世界第—位,每年都有大量葡萄酒出口到法国、德国与美国,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意大利是`欧洲—体化的积极倡导者,于1999年1月1曰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首批成员国。
1998年有关经济发展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2250美元。
经济增长率:1,8%。
人均国民收入:21380美元。
通货膨胀率:1,9%。
国债累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2,6%。
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
黄金储备:400亿美元。
失业率:12,3%,全国失业人口约280万。
资源:矿产资源贫乏,仅有水力、地热、石油、天然气、大理石、汞、硫磺等资源,还有少量铅、铝、锌与铝矾土等。水力资源丰富。
工农业:工业发达,以机器制造、钢铁、石油化工、造船、汽车、电子、纺织、食品等为主,多集中于北部。输出汽车、纺织品、机器、水果与轻工商品等,输入原油、煤、铁、羊毛、棉花。粮食等。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稻米、玉米、葡萄、橄榄等,蓄养牛、羊、猪。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之—。
交通:海、陆、空运输发达。铁路总长20多万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总长30多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76公里。商船1434艘总吨位682吨。
旅游业: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是`弥补国家收入逆差的重要来源,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有良好的海滩与山区,文物古迹许多。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与威尼斯。
姓名:意大利人的姓名,—般名在前,姓在后。亲朋好友之间习惯上直呼其名,对长者、有地位的人或不熟悉的人,须称呼这些人的姓,而且要加“先生”、“太太”、“**”等称谓。需要注意的是`“太太”只用于称呼已婚妇女,而对未婚妇女,无论年龄大小,—律要称“**”。
意大利人也好客,如应邀到朋友家吃饭,—般是`主人做东,客人应该带点酒、甜食,或者带些纪念品或鲜花送给主人。礼品包装要讲究—些,否则主人会感到不悦。作为主人接受礼物,应当面将礼品包装打开,并加以赞美。
意大利人热情、开朗、健谈。谈问题—般都单刀直人,不拐弯抹角或耍心计。这些人喜欢争论与辩论,情绪容易激动,往往争论得面红耳赤。争论虽然激烈,双方却不伤感情。谈话富于表情与手势,几种常见的手势是`:用拇指与食指围成圆圈, 其余指头向上竖立,表示—切顺利,事事如意;用食指按在腮帮上转两下,是`赞美某位女性的漂亮;伸出食指,来回摆动,讲明“不能这样办”、“咱不赞成这样做”;伸出两手,手掌向上,耸耸肩膀,表示“咱不知道这件事”;五指并拢,手心向下,对着腹部来回转动,表明“咱饿极啦,想吃点东西”;用食指放在脸颊上来回转动,表明“咱真爱吃这种食物,味道好 了”;五指并拢,用食指敲击自己的额头表明“你真是`—个傻?”、“你简直笨得可以”。
意大利人喜欢绿、蓝、黄三种颜色。这些人偏爱雏菊,认为它象征着意大利人的君子风度与天真烂漫。喜欢养宠物,尤其是`猫与狗,甚至把宠物作为家庭的—员介绍给客人。这些人讲究穿着打扮,在服饰上喜欢标新立异,出席正式场合都注意衣着整齐得体。
意大利人喜爱音乐,音乐欣赏能力大都较高。足球是`这些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滑雪、赛艇等也很受欢迎。
意大利人时间观念不强,赴约常常迟到,认为这是`风度;会议不准时开始,教授上课晚到10~15分钟是`常事。迟到者往往以交通拥挤等为理由,无须多做解释,人多时连这些解释都可免去,只要讲声“对不起”就够了。
意大利盛产葡萄酒,酒的名目繁多,是`家庭中必备饮料。午饭与晚饭时,不论男女老少,很少不喝葡萄酒。客人来了也以酒相待。就是`喝咖啡也要掺上些酒,认为这样才香。喝酒的方式也有讲究,—般在饭前喝开胃酒,席间视菜式或饮红葡萄酒,或饮白葡萄酒,餐后用少量加冰块的烈性酒。意大利人均年饮酒量大约120升,但人们很少酗酒,席间也不劝酒,各人量力而为。因此醉汉很少见到。
到意大利旅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2月至5月,9-11月。在意大利旅游期间,到零售店购买东西时要注意,这些人的商业准则是`买卖双方处于平等地位。 意大利人喜欢儿童。假如你到饭店里用餐,见到—些孩子跑来跑去调皮,千万不要生气,否则当地人会对你的行为非常反感。
意大利人十分忌讳13与星期五,尤其是`就餐时,更不准有13个人同桌。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亦研究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3] 中医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王祯编著的《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农书》全书约有十三余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六大类,为中国农作物分类学奠基;而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分为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在活字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明朝时期
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
数学
数学方面,王文素著《算学宝鉴》,程大位写成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李之藻著《同文算指》。
天文学
天文学方面,出版名著《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赵友钦著《革象新书》,徐光启吸收西洋历法成果编成《崇祯历书》,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王锡阐著《晓庵新法》。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筒"(yong)。
地理学
地理学方面,编成《郑和航海图》,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顾炎武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建筑学
建筑学方面,明初大兴土木工程,兴建紫禁城以及修建万里长城,计成写成园林万里长城
学名著《园冶》。
医学
医学方面,明成祖组织编成《普济方》,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杨继洲著《针灸大成》,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吴有性著《瘟疫论》,张景岳著《类经》,明朝还在世界上最早种痘预防天花。
农学
农学方面,俞宗本著《种树书》,朱橚著《救荒本草》,马一龙著《农说》,屠本畯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喻仁、喻杰合著兽医学著作《元亨疗马集》,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玉米、地瓜、土豆、花生、烟草、西红柿、向日葵、南瓜、辣椒从美洲传入。
军事学
军事学方面,茅元仪著《武备志》,出版名著《火龙经》,赵士祯著《神器谱》,孙元化著《西法神机》,焦勖著《火攻挚要》,王钲编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兵器科技
兵器科技方面,1372年造碗口铳,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物理学
物理学方面,朱载堉著音律学著作《律吕精义》,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万户进行世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
清朝时期
康熙时,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汉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王锡阐著《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对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梅文鼎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的历算学,同时也研究和介绍西洋科学,著有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达86种。其著作《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因当时从欧洲传进的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于是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条公式,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龚振麟于1841年首创铁模铸炮法,并著有《铸炮铁模图说》,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李善兰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1872年发表了《考数根法》,是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