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汝州市实现生产总值3316636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8953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7107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6034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25761万元, 比上年增长13.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8363万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0122万元。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4%。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25625万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07.9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61.7元。 汝州市相继被确定为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和商品猪生产基地,河南省瘦肉型猪、商品蛋、肉牛、活绵羊出口基地,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市、生猪调出大市、奶牛养殖大市。
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9530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438485亩,油料播种面积18.0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4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05万亩。粮食总产量452141吨,其中夏粮产量219832吨,秋粮产量232309吨。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650吨,油料产量38809吨,烟叶产量5567吨,蔬菜产量299259吨。猪牛羊禽肉总产量8.81万吨,禽蛋产量6.15万吨,奶类产量4.20吨。
201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43.5万千瓦时,农用拖拉机3.71万台,农用运输车2.97万辆,农村用电量29767万千瓦时,。 汝州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水泥、玉米淀粉、饼干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煤炭、电力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无砟轨枕、轨道板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世界第三的L-色氨酸生产基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配件和火车轮生产基地。产业集聚区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乡镇企业示范区、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180家产业集聚区之一、河南省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集聚区。
201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1650878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炼焦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主要产品产量中,水泥产量396.01万吨,淀粉产量34.93万吨,饼干产量5.24万吨,铸钢件产量9.32万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5.22亿元,利润总额8.57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6.3亿元。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0193万元。 汝州自古就被称为“商贾云集之地”。随着经济发展,汝州市的商贸服务行业更加繁荣。这里有投资2.6亿元建成的天瑞中州国际饭店,投资2亿元建成的金鼎时代广场,投资1.2亿元建成的汝东建材市场,投资20多亿元建成或正在建设的18个现代化小区;金博大、丹尼斯、德克士等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也纷纷落户汝州。汝州市还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中国曲剧艺术节等重要文化活动。汝州市拥有汝瓷开发公司、汝瓷研究所50余家,年产汝瓷200余万件,产值2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泉地热文化资源也在有序开发中。总投资26亿元的温泉国际度假胜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38.6亿元的温泉观光医疗主体园区等一批温泉文化开发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汝州市旅游文化特色园被省发改委批准为全省30个服务园区之一。温泉镇被确定为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
201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268万元。全市进出口总值265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314万美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00285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67471万元。
关于农用机械行业发展前景
国内农机装备现状:总量规模已较大,产品应用不平衡。2004年开始,农机促进法的出台和农机购置补贴的推行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机工业的发展。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83.68亿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目前国内农机产业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农机应用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域、产品种类、作业阶段等方面;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
国内农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与国外相比,国内农机行业仍显分散,全球目前形成了五大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其收入规模均在30亿美元以上,前三家15年收入达619亿美元,与国内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随着我国农机向高端化、全过程化转变,技术落后、资金实力弱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国家逐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门槛,未来国内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总量仍将增长、行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关注植保无人机等细分潜力领域。《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设定了行业发展远期目标,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整体上看,随着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农机行业总量仍将增长;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会有更大的空间,农业植保无人机值得关注。当前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处于成长初期,未来针对无人机的补贴政策出台等因素促进渗透率逐步提高,我们测算植保无人机整机销售市场规模年均近50亿元。
农用机械行业结构分布不均衡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总体发展向好,但各个领域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1.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迥异,气候、地形、土壤都有各自的特点。农业生产活动从东北平原的一年一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各个地区农业基础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巨大的差异。
2.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农业机械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机耕、机播和机收三大环节。目前我国机耕水平明显高于机播和机收水平。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我国机耕水平已达76.00%,机播水平为48.78%,机收水平为48.15%。
3.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高,2013 年已达93.71%;其次为玉米,2013 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为73.14%。
农用机械行业发展趋势(1) 机械化水平较低,行业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减少,人工成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再加上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发展,农机行业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绝对数值仍较低。《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统计显示,2013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较2012 年提高2.3 个百分点,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仅为51.57%,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仍待提高。进一步来看,机械化水平低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行业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得到较快发展;本身市场空间大的子行业,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粮食安全受高度关注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子行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2) 更新换代频率较高,行业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强劲发展,我国各项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增。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由于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农业机械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农业机械细分行业收获机械为例,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113.43 万台,而玉米收获机2013 年全国保有量仅为28.68 万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机械化率较高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新增需求逐渐减少。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是农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使用时间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一般在使用5 年左右即需要更新。此外,由于农机更新换代有助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节能减排,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对农机报废更新。2012 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了《2012 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试点范围内依法报废旧机并换购新机的农户可申请享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补贴机具包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因此,即使农机行业快速发展,达到较高农业机械化率,农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仍然存在,农机行业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