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鱼的养殖和饲养都离不开鱼粮,鱼粮的配方和营养成分直接决定了鱼能否健康生长,一般来说,好的鱼粮需要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无机盐五大营养成分,部分观赏鱼用鱼粮还会有扬色物质。要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鱼粮饲料配方,就要以营养需要量标准为依据,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平衡,考虑鱼类的营养生理特点,符合经济原则。下面来了解一下鱼粮成分吧。一、好的鱼粮成分有哪些
鱼粮是用来喂养鱼类的饲料,一般市面上各种不同鱼粮的营养成分配比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一些劣质鱼粮还会导致鱼营养不良,因此要注意选择好的鱼粮,好的鱼粮成分应包括:
1、蛋白质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发育及繁殖所必须的养分,鱼类的肌肉组织、皮肤、神经及内脏器官的构成大多以蛋白质为主。一般鱼粮都会标示蛋白质含量,肉食性或偏肉食性鱼需要40%以上的蛋白质含量,杂食性鱼35%即可,素食性鱼类可以更低,30%左右就够了。还要注意,蛋白质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两种,要注意根据鱼的食性进行配置。
2、脂肪
脂肪是鱼类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还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平常蓄积于皮下脂肪,体表光泽更具细腻感,一般鱼类需要ω-3不饱和脂肪酸。
3、碳水化合物
主要功能是产生热能,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包括淀粉、糖类、纤维素等,淀粉比较容易消化,纤维素却不易消化,因此一般鱼粮上只提示纤维素,未标示部分则是淀粉。
4、纤维素
鱼类无法消化纤维素,但纤维素能帮助肠道蠕动,尤其是杂食性或偏素食性鱼类需要在鱼粮中添加纤维素,但偏肉食性鱼类就不适用含高纤维的食物。
5、无机盐
包括钙、磷、钠、钾、铁、碘等无机盐矿物质,一般在成分表上以灰分表示,这些矿物质大部份为骨骼构成成分,一部份为血球或酵素的成分。
6、扬色物质
这种是针对观赏鱼的,为了让观赏鱼更加艳丽动人,通常鱼粮里会添加一些含有扬色效果的原料,比如绿藻、螺旋藻、虾、蟹等,能助鱼类色素细胞堆积各种色素。
二、如何科学设计鱼粮饲料
设计鱼粮配方的步骤一般是:确定饲料原料种类→确定营养指标→确定饲料用量范围→确定饲料原料价格→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并计算结果,从而得到一个好的鱼粮饲料配方,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鱼粮配方,则需要做到:
1、以营养需要量标准为依据
要根据鱼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长速度选择适宜的营养需要量标准,并结合实际养殖效果确定鱼粮的营养浓度,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
2、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平衡
设计鱼粮配方时,除了要考虑各营养物质的含量,还要考虑各营养素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注意鱼饲料的多样化,多用几种饲料原料进行配合,取长补短。
3、考虑鱼类的营养生理特点
鱼类的生理特点会影响到鱼饲料中营养成分的配比,比如对于不能较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鱼类,其鱼饲料要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4、要符合经济原则
鱼类生产养殖中,鱼粮的费用通常占养殖总成本的70%-80%,因此在设计鱼粮时要注意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定出成本较低的鱼粮配方。
答案如下:
鱼的种类是有很多种类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所吃的食物也不同。有些鱼比较喜欢吃蚯蚓,还有些喜欢吃米饭,如果在河里面的大鱼,还会直接去吃小鱼。
鱼类主要分为草食性和杂食性。其中,杂食性的鱼喜欢吃的食物比较多,常见的食物为小虫子,比如草履虫还有鱼吃的小虫子,一般宠物店都有出售。但是,需要科学、适量喂食,如果一次性喂过多,鱼会因为进食过多而胀肚死。草食性的鱼喜欢吃水草、藻类等食物,同时喂养比较简单。
米糠40%、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
鱼饲料制作前,准备棉粕、花生粕、玉米粒、骨粉、贝壳粉等材料,根据饲喂的鱼品种调整原料比例,例如饲喂利于时可以增加谷物类饲料的比例,加入豆饼,将麸皮换成大麦即可。鱼饲料的制作原料准备好后,根据鱼的体型大小,饲喂小型鱼时,将材料切成合适的颗粒,可以用玉米粒或者直接用玉米粉,饲喂大型鱼时,可以将玉米换成肉类,处理之后备用。
鱼饲料制作时没有添加防腐剂,因此不耐储存,制作量过大时,将分装好鱼饲料放入冰箱冷冻,喂食前放在室温中解冻即可,最多只能储存15天,以免时间冷冻过久导致饲料不新鲜。
饲养鱼注意事项
1、定时:给鱼喂食通常要定时投喂,每天固定的时间喂食,这样可以形成一定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天投喂的次数比较多,所以要有一定的间隔,好让鱼能消化消化食儿,以免它吃太多患上肠炎。
2、定量:每次给鱼喂食,一定要控制好食量,通常家里养鱼的话,喂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这样鱼儿不会排泄太多,同时也能避免水体中有残饵,对水质很有帮助。规模养殖的话则要喂饱,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会影响生长。
3、定位:喂鱼的时候一定要在固定的地点,这样方便集中摄食,如果投喂的地方太散,鱼儿很容易吃不到,这样一来就会浪费饲料。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