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如何提高大棚地温

2023-08-18 14:11:07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一、冬季铺防寒草,降低冻土层厚度

冬季封冻前在蔬菜大棚内的地表上铺30厘米厚的防寒草,如稻毛、稻壳、树叶、豆皮、粉碎的植物秸秆等,可使冻土层厚度由1.6米降到30厘米左右。若是冬季不扣膜,不做水泥、钢铁立柱的大棚,在早春扣膜前可将防寒草点燃,使之慢慢燃烧,既可化地,又可补充钾肥,对防治病虫也有一定作用。

二、巧加温、快速化地

一些加温的大棚,早春扣膜后,先将大棚封闭严密,在晴天的白天,早晨晚一点揭开大棚的覆盖物,利用太阳直射光,再配合炉火加温,使空气温度尽可能提高,以气温提地温;晚上早一点盖上保温覆盖物。

三、耕层下铺设防寒草

在大棚内的耕层土壤封冻前,可从大棚的一头开始挖床,深度25厘米,将床底清平,床内铺上30厘米厚的防寒草,踏平,回填耕层土,再将第二床的耕层土挖到第一床上,将床底清平,铺上防寒草,再将第三床耕层土挖到第二床上,再铺防寒草,这样依次将耕层下全部埋入防寒草。防寒草不仅能隔断地下凉气的上升,也可减缓耕层土壤热量向下传导,从而大大提高耕层土壤的温度,而且在防寒草腐熟分解的过程中不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还可不断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待开春耕层化透后,结合施肥、挖地再将防寒草铺到耕层下。

四、塑料薄膜地面覆盖

蔬菜大棚施肥整地以后,将极薄的聚乙烯薄膜紧密地贴盖于畦或垅的表面,在晴天的白天,太阳的直射光穿过薄膜使地表土壤获得太阳的辐射热,表层土温升高,通过传导作用逐渐向下提高土壤的温度。另外夜间土壤中的热量不断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棚内散热,这部分有效辐射被地膜所阻隔,绝大部分不能散失到大气中去,这就更加速了土壤温度的提高。而且地膜栽培还有减少土壤水分蒸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效、抑制杂草、增强抗病能力、早熟增产等作用。

五、提高育苗床土的温度

蔬菜秧苗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蔬菜将来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蔬菜育苗场地小,便于管理,可选用能够每年生产的温室大棚。有条件的大棚可在蔬菜根系密集的耕层中铺设地热线,用来提高地温。

六、提高灌溉水温,改进灌溉技术

播种前打的底水必须用开水,播种后覆完土马上覆盖地膜,以保持较高土温;苗床用水应事先预热,使水温达到25℃左右后使用;大棚内的灌溉用水应在大棚内设置水箱预热3-5天后再灌。要用有机活化营养系列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海力宝等冲施,可显著提高2-3℃以上。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渗灌、软管微灌等新的科学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灌溉对地温造成的影响。

七、大棚小棚多层覆盖

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气温提高2-4℃,地温提高1-2℃;在大棚中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层幕,于夜间覆盖,可使棚内气温、地温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盖一层1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温提高1-2℃。

八、起垄栽培

高垄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但垄不宜过高、过宽,一般以高15-20厘米、宽30厘米左右为宜。

九、保持棚膜清洁

保持棚膜清洁,增加进光量棚内的热量。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当阳光透过棚膜进入棚内时,由于“温室效应”,使一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棚膜上的水滴、尘物等对棚内光照条件影响很大。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20-3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25%、28%。可见,保持棚膜清洁,有利于增加进光量,提高棚室温度。

十、燃放沼气

在塑料大棚内燃放沼气,可以增温补气(即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据在大棚黄瓜、番茄、青椒、菜花等蔬菜上试验,一般可增产20-40%。

十一、其它方法

1、大棚选址:在背风向阳坡处建大棚,或在有机质含量高、砂性较大、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含水量低的土壤上建大棚,在早春均有利于地温的升高。

2、悬空耕层:在建棚室前,先将耕层土壤清除,将地面下卧,砌墙后上盖水泥预制板,之后再回填耕层土,使耕层悬空50厘米、100厘米,然后再在上面建大棚。

3、地热白龙管加温:在水暖锅炉加温的大棚中顺着大棚方向在耕层下铺设白龙管,以锅炉热水加温使地温提高,配合空气加温。

4、地下通气道加温:顺着大棚方向在耕层下设几道通风道,可用薄的水泥预制板砌成倒梯形通气道或用瓷管烟道铺设,在大棚的两头安装换气扇,并与通气道对接。在早春的白天,密闭大棚,将棚室内热空气吹到地下,一头向里吹,一头向外抽,将热量贮于土壤中。夜间,将耕层中热量吹到大棚中,保证大棚空气温度,待天气回暖,地温无问题时,换气扇白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一头进风,一头出风,以调节大棚空气温、湿度。

5、堆火增温用炭火盆堆火,也能提高棚温。

大棚吸热材料有哪些?

摘 要: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清洁能源地利用问题更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介绍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个方面论述地热资源的利用,对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指出地热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利用;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TK01+9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存在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

2 地热资源的利用

2.1 地热发电

用于发电的地热流体要求温度较高,一般在180℃甚至200℃以上才比较经济,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藏、川西一带,总发电潜力5800MW/a。其地热发电基本原理与火力发电相同,即通过能量转换定律将地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其带动发电机组发电。我国自1970年10月第一座实验性地热电站在广东丰顺建成投产以来,相继建成了湖南灰汤、西藏羊八井、西藏那曲及西藏郎久等地热电站。地热发电运行成本低,电力便于输送,不受热田位置限制,又属于高品位的能量,没有环境污染,所以地热发电的利用价值明显高于其他的利用形式。

2.2 地热直接利用

地热供暖:应用地热采暖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该利用方式不仅是节约煤炭、降低煤耗、减轻烟尘污染、改善环境的有效方法,还因地热水温稳定、供暖质量高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目前利用中低温地熟供暖的地区有河北、辽宁、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

地热温室:我国的地热农业温室分布面很广,规模较小,其中包括蔬菜温室,花卉温室,蘑菇培育、育种温室等。北方主要种植比较高档的瓜果菜类、食用菌、花卉等;南方主要用于育秧。其中花卉温室的经济效益较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地热温室发展的方向。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进程,各种性能优良的温室将逐步建造,室内采用地热供暖,以提高室温,既安全经济又无污染。

地热工业利用:地热能在工业领域应用范围很广,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中低温热水,地热用于工艺过程是比较理想的方案。我国在干燥、纺织、造纸、机械、木材加工、盐分析取、化学萃取、制革等行业中都有应用。其中地热干燥是地热能直接利用的重要项目,地热脱水蔬菜及方便食品等是直接利用地热的地热干燥产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地热干燥产品有着良好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

地热水产养殖:地热水产养殖是地热直接利用项目中的重要内容,水产养殖所需的水温不高,一般低温地热水都能满足需求,同时它又可将地热采暖、地热温室以及地热工业利用过的地热排水再次综合梯级利用,使地热利用率大大提高。地热水产养殖可以分为大规模生产性养殖和建立观赏区。生产性养殖一般采用地热塑料大棚,以鱼苗养殖越冬为多;观赏游乐区可以放养金鱼、热带鱼及锦鲤等品种供游人观赏。

地热水疗:地热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分和化学元素,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具有多种用途的清洁、医疗和保健作用的资源。温泉浴对关节炎、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血管病、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及各种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对各种老年病的康复有一定作用。浴疗水温高于皮肤温度,可兴奋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扩张,脉搏加速,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另外温泉浴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使血管输液功能增强,提高机体内分泌功能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防止血管硬化,有延年益寿之效。

3 地热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地热资源利用领域的拓宽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但是人们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意义认识不足,将地热混同于一般的矿产资源或水资源。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未能建立有自己特点的地热产业,使宝贵的地热资源开发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益的水平上,且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地区天然的温泉没有充分利用,被白白浪费;一些开发商对地热资源的特点认识不清,造成地热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热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由于埋藏深,补给途径远,再生能力弱,其资源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竭。要保持其资源的长期连续稳定开采,做到有计划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盲目无序随意开采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快速枯竭。为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的,在开发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资源利用中心的高教低耗体系,要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与设施,提高地热开发的科技含量,发展节约型、效益型的开发利用模式,努力提高地热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使地热创造更高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3.2 环境保护问题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水污染、热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地面沉降等。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向大气和水体排放大量的热量,造成周围的空气或水体温度上升,影响了周围环境和生物的存活生长,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热流体中所含的各种有害气体和悬浮物将排入大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含盐量较高的地热水排入农田将侵蚀土地、破坏植被,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同时地热水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氧、铀及钍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长期地热流体开采而不回灌,将导致地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所以,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要正确认识,给予必要的重视,且积极、认真的研究,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严格监测和防治,是可以解决和控制的。

结语

地热资源与太阳能、风能及潮汐能合称为“四大可再生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与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对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的要求与日俱增,无论作为清洁能源还是保健资源、水资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单一的开发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经济效益也不理想,我们应根据资源条件,贯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从单一的粗放型利用向综合的集约化利用发展,不仅能取得较好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田廷山,李明朗,白冶.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徐军祥.我国地热资源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资源与环境,2005,4(2).

大棚里白天吸热晚上散热的材料

在大自然中白天吸热,晚上散热的有不过就装修材料来说 这种材料应该是还没存在的

就算是有也是高价 不过至少我还没听到过这种材料

不排除高科技的机器

白天吸热晚上扇热的温室大朋材料

看看CCTV7科技苑栏目20140522期,还有就是搜一下未棚墅蓄热墙。

温室大棚用什么保温?

温室大棚的 加温设备 有锅炉、循环马达、热交换器等等,

加温能源 有燃煤、燃气、燃油,地热或太阳能等等,

保温设备 有卷帘减速电机,

保温铺盖材料 有外保温棉、无纺布或草帘,内保温膜。

温室大棚加温方法有哪些

冬季生产反季节蔬菜,是保证蔬菜周年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是指春夏蔬菜秋延后及春季提前生产,种植时必须采取防寒措施,达到提早上市目的。

(一)地点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地区,要求选择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处于平原区域低海拔或丘陵的地方,水源方便,土壤条件适宜,并尽可能有挡风屏障(如北面高山屏障或其它建筑物),避免冷风直接袭击。

(二)品种选择

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要选择耐寒、抗病性强、早熟的品种,秋延后品种还要求苗期耐热。如辣椒有更新4号、更新5号、湘研9号辣椒、湘研10号辣椒、湘研11号辣椒、广椒2号、辣优4号,茄子有丰茄1号、丰茄2号,黄瓜有津杂三号黄瓜、津杂4号黄瓜、津春4号黄瓜,早青一代西葫芦等都是良好的保护地栽培品种。

(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冬季大棚蔬菜保温防寒

营养钵育苗: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的作用,在阳畦内摆上塑料营养钵育苗,外界气温在-10℃左右时,畦内温度在6~7℃,营养钵内温度在10℃左右,幼苗能缓慢生长,不受冻害。

配制热性营养土:鸡粪是热性粪肥,牛粪是黏液丰富的透气性粪肥,二者腐熟后各取20%,拌细土60%。这样的营养土吸热生热性能好,秧苗生态环境佳,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植株耐冻健壮。分苗时用生根素灌根:生根素是用钙、磷、锌等与长根有关的几种营养元素合理配制而成的。钙决定根系的粗度,磷决定根系数目,锌决定根系的生长速度和长度。使用生根素后,根系可增加70%左右,深根增加25%。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不会因缺水缺素造成抗寒性差而冻伤秧蔓了。

保温防冻害:水分比空气的比热高,散热慢。冬季室内土壤含水量适中,耕作层孔隙裂缝细密,根系不悬空,土壤保温,根系不受冻害。所以秧苗冻害多系缺水所致,因此,冬前浇足水或选好天气(20℃以上可浇水)灌足水可防冻害。

中耕保温防寒:地面板结,白天热气进入耕作层受到限制,土壤贮存热能少,加之板结土壤裂缝大而深,团粒结构差,前半夜易失热,后半夜室温低,易造成冻害。进行浅中耕可破地面、合裂缝,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能,又可保墒、保温、防寒、保苗。?

叶面喷营养素抗寒: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上喷光合微肥,可补充根系因吸收营养不足而造成的缺素症。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可增加叶肉含糖度及硬度,提高抗寒性。冻害后叶面呈碱性萎缩,喷醋可缓解危害程度。宜用100~300倍液,少用或不用生长类激素,以防降低抗寒性。

晴天反复放风炼苗:冬季晴天上午棚内最高温度可达32℃以上,这时应该反复放风,使室内外温差缩小,使植株缓慢适应环境,健壮生长。谨防一日猛长,十日受寒,造成闪苗和冻害。

补充二氧化碳:碳、氮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比为1:1,作物对碳、氮比的需要量为30:1,目前广大农民都认识了氮的增产作用,却忽视了碳的增产效果。冬季棚室蔬菜易徒长黄化,太阳出来后1小时可将晚上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12时左右便处于碳饥饿状态,气温高时可将棚膜开开合合,放进外界二氧化碳,提高抗性和产量。气温低时闭棚,人为地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作物抗寒力,大幅度提高产量。

及时盖苫保温:一般棚室,白天吸热贮温,晚上释放能量占室内总量50%~60%;土壤吸热放热量占20%~30%;空间存热占20%~30%。根据当天气温,盖苫后1小时室温就可能保持到18℃左右。若高于18℃可迟些盖苫,若低于18℃则要早些盖苫。

......>>

冬季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棚有那几种加温方法?

个人认为冬天比较冷,可以在里面烤火,放几个煤炉。。。

大棚内温度的调节主要是指保温和降温两个方面。大棚保温主要是在晚秋、冬季及春季,一般开始于10月下旬,结束于4月中下旬。常用酿热物、火炉、电热丝、水暖、风暖、蒸汽、覆盖等调节方法进行加温保温。在实际操作中,有时还需几种方法同时配合使用。

一、合理布局

大棚在搭建时,要具有能充分接受阳光的条件,避免遮阳。选择农膜时,最好选用无滴膜。大棚顶膜必须选用新膜,不能用旧膜。大棚面积越大,温度降低较慢,保温效果越好。

二、多层覆盖

在霜冻来临、日最低气温0℃-4℃时,在大棚内套小拱棚,并可加盖遮阳网或无纺布。当大棚外界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时,在大棚外围的裙边处加盖草片,大棚内的小拱棚上覆盖两层薄膜,在两层薄膜中间夹一层遮阳网或无纺布,并在靠近大棚两侧处的小拱棚边覆盖一层草片。如果温度还太低,则可在大棚顶膜上覆盖一层遮阳网,甚至在大棚内距顶膜10-20厘米处覆盖二道膜。

三、临时加温

在外界温度特别低、采用多层覆盖也不能达到要求时,则应考虑采用临时加温措施。方法有:

1.明火加温明火加温不能在大棚设施内燃烧柴火或煤,可用木炭燃烧加温,但应注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危害。

2.电热线加温在大棚土壤内埋入电热线,利用电热线加温以提高土温。该法普遍用于冬春育苗和保护地栽培,效果好,但使用成本较高。

3.热风炉加温在电厂或有锅炉的工厂附近,可利用其余热进行加温。该法成本低、效果好,特别适合在连栋大棚或大跨度大棚内使用。

4.热水袋加温白天在大棚内放置水袋,水的比热大,白天能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为热能贮存起来,在夜间降温时逐渐释放热能,从而提高大棚温度。

5.水暖加温将水送入锅炉内加温,使水变成蒸汽、热水或温水,通过传送铁管引入保护设施内的铁管或暖气片内增温。冷却后从回水管回到锅炉内重新加热,不断循环。

四、填充酿热物

在整地、作畦或作苗床时,在土壤中填充酿热物,如新鲜垃圾、厩肥、牛粪、猪粪等并加稻草,然后再填埋菜园土,利用酿热物发酵释放的热量提高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这种方法在冬季果菜类育苗及蕹菜、落葵等叶菜作物的早熟栽培上具有良好的效果。我省农村常用猪牛粪等作酿热物,掺合一些鸡、羊粪或人尿等。酿热物一定要是新鲜的,踩床时分层踩入,厚度20-30厘米,含水量70%左右。

五、生态保温

在冬春季节育苗或栽培上,应在播种或定植前10-30天整地、施基肥、覆盖农膜,使大棚预热,提高土温。在棚四周开防寒沟宽25-30厘米,填入马粪、鸡粪、羊粪、锯木屑、柴草等,上面盖土稍高于地面。定植时苗坨要与地面相平或稍高于地面,不宜定植太深。定植后速浇定根水,最好用深井水浇灌促缓苗。没有覆盖地膜的,生长前期应在行间多次中耕松土,可提高地温、保墒。

六、及时防冻

寒潮到来前,如果大棚内没有再盖小棚的条件,可在土壤较干时灌水,有一定的防冻效果。在棚外-3℃-4℃时,棚内秧苗可不受冻害。霜冻前,在棚外薰烟,可使棚周围气温提高1℃-2℃,棚内气温相应增加。此外,还可选用cr-6植物抗寒剂75倍喷施,结合在播种前用50倍液浸种,移栽时用100倍液浸根,或叶面喷施。辣椒苗3-4片叶时,7天1次,连喷2次0.5%的氯化钙液,防冻效果好。

做温室大棚有什么特别的注意事项吗?

1楼

温室大棚,是用来在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的设施。温室大棚的基本特点是能透光,可以保温,这样才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温室大棚的种类很多,根据材料以及外形加温条件等的不同分为: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大棚;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按照温室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种植温室,养殖温室,观赏温室,商业温室等。现在最经常提到的多是蔬菜温室大棚。

大宇舜龙农业装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员提出 在温室大棚的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加强温室大棚的保温

温室大棚中储存热量的主要是地面,三面墙体和后坡。因此为了提高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了便于提高土温,建造半地下式畦面。在建造大棚的时候,室内畦面建造成低于室外地面30~40厘米,这样室内的土温降低比室外慢,保温作用较好。

2、加强温室大棚墙体和后坡的厚度。实践证明,要想抵御冬季的灾害性天气,温室土墙体底宽应达2米,上宽应达1.5米,呈一梯形。若砌砖墙,厚度应不少于1.2米,即内50厘米为吸热层,中空80厘米,内填打成捆的麦秸,作为隔热层,外18厘米作为防寒层。冬季后墙外还应再靠30厘米厚的玉米秸。

3、设置温室大棚后坡仰角

一般情况下,后坡都是面朝北。后坡仰角建成45度左右,可以增强后坡的受光蓄热能力。增强保温性。

二、提高温室的可利用面积

温室大棚的投入一般都比较高,那么怎样使投入小,利润高呢?适当的增加跨度和厚度,只要增加一小部分投入,却可以使室内面积扩大许多。比如,对于100米长,10米宽的温室大棚来说,温室向南延伸1米的话,可以利用的面积就会增加11%。而脊高只需增高20厘米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屋面角。增加温室大棚的长度也是减少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的一种办法。更主要的是室内空间增大后,温度变化平稳,尤其是夜间降温速度慢。

三、温室大棚的薄膜覆盖面要保护好

白天接受日光照射,受温面积最大的是薄膜覆盖面,夜间最大的散热面也是薄膜覆盖面。因为薄膜覆盖面得面积较大,所以薄膜覆盖面的保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做好薄膜覆盖面的保护工作。

拱棚建造误区及改进措施

因为拱棚的土地利用率高,建造简单,于是很多原来种植露天菜的菜农开始建造拱棚。但是很多菜农在建造拱棚时多存在一些误区,如:拱棚内的所有立柱都垂直于地面、棚面平直、拱棚两侧无挡水墙等。那么针对这些误区菜农应该如何改进呢?在这里大宇舜龙农业装备技术服务农有限公司介绍一些方法,希望对菜农有所帮助。

改拱棚两侧及两头立柱垂直埋设为倾斜埋设

菜农在设置拱棚立柱时,习惯将拱棚内所有的立柱垂直埋设,拱棚在遇到大风时,棚体被风一吹,就会发生倾斜,严重时导致立柱断裂,拱棚倒塌。实践证明,采用倾斜埋设立柱的拱棚,其抗压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所以菜农在决定建造拱棚时,应将拱棚最中间的一排立柱垂直埋设,而对于拱棚两侧的其它立柱,则应采取倾斜的方式埋设。以南北向建造的拱棚为例,如果建造拱棚时所需的立柱排数为奇数,则应将拱棚最中间的一排立柱垂直设置,而对于紧靠中间立柱东侧的立柱,菜农则应让其向东侧倾斜,并且立柱的倾斜角度越向外越大。但菜农也要注意,棚最外侧立柱的倾斜角度以不超过2度为宜。而对于拱棚中间立柱西侧的立柱,在埋设时则要注意向西倾斜,并且倾斜的角度要与东侧的立柱对称。而对于拱棚南北两头的立柱,也应稍稍向外倾斜设置。当这些立柱使用竹竿将其连成一体后,其相互之间的支撑能力增强,能大大提高拱棚的抗风、抗压能力。经过这样的改进后,如遇到西风时,大棚西侧的立......>>

温室大棚的原理是什么?

采用的是吸热保温原理,一方面大棚的材料可以采光吸热,二是同时也有保持温度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

还有,温室里可以使用加热的装备,最常用的就是暖气,圆翼型暖气在温室里最常用,因为这种暖气比较便宜。日光温室保温性能比较好,成本也比较低

蔬菜大棚里为什么热

空气流通差,形成小环境气候,而薄膜属于吸热材料,所以就形成了热度

日光温室外覆盖保温材料有哪几类

日光温室保温覆盖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外保温覆盖材料,包括草苫(帘)、纸被和棉被等,主要用于温室外部覆盖;另一类为内张挂保温覆盖材料,包括农用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或丰收布)和塑料薄膜,主要用作温室内张挂保温幕(又称热帘或二道幕)或加设中小拱棚。

日光温室对外保温材料的要求是高保温、不吸热、质地轻、结实耐用、造价低;对内张挂保温覆盖材料的要求是高保温、防雾滴、质地轻、结实耐用、易卷折、价格合理。

(1) 草苫(帘):草苫是目前我国各地日光温室生产上使用最多的保温覆盖材料。草苫的保温效果一般为5~6°C,因草苫的编织厚薄、疏密和所用材料干溼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时也受室内外温差及天气状况的影响。草苫编织越厚、越致密、用材越干,其保温效果越好。草苫可用稻草、蒲草、谷草、芦华等编织而成,以稻草苫居多。但无论选用哪种原材料,都要求草苫编织要致密、缝隙小,同时厚度要达到6~8厘米。草苫编织宽度一般为1.2~1.6米,宽度较大时,对提高其保温效果有利。草苫的特点是保温效果好,取材方便,造价低,但草苫的编制比较费工,耐用性不很理想,一般只能用3年左右。另外,草苫较重,平时卷放费时费力,遇到雨雪吸水后重量进一步加大,卷放更加困难,且难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尽管如此,目前尚缺少其他兼有保温性好,同时造价较低、适于机械化操作的材料取代草苫。

(2) 纸被:在严寒季节或严寒地区,为了弥补草苫保温能力的不足,可以在草苫下面加盖纸被。纸被一般是用4~6层旧水泥袋纸或新的牛皮纸,缝制成和草苫大小相仿的一种保温覆盖材料。据在沈阳地区观察,4层牛皮纸做的纸被保温效果可以达到6.8°C,而在同样条件下,一层草苫的保温能力为10°C。草苫下加盖纸被后,不仅增加了空气间隔层,而且弥补了草苫稀松、传热率高的特点,因而对提高室内温度具有显著效果。据测定,草苫下增加一层由4层牛皮纸缝制的纸被,可使室内温度提高3~5°C。纸被虽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高,冬季及早春多雨雪地区易被淋溼损坏,因此也有的地方改用旧薄膜代替纸被进行覆盖。

(3) 棉被:东北、西北冬季及其严寒地区也有采用棉被进行温室覆盖的。棉被用棉布(或包装用布)和棉絮(可用等外花或短绒棉)缝制而成,其保温性能好,在高寒地区约为10°C,高于草苫或纸被的保温能力。棉被造价很高,虽然一次性投资大,但使用年限长。为降低成本,有的地方用编织袋代替棉布、用石棉或纤维棉代替棉絮做成保温被,也可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4) 农用无纺布:无纺布是用聚酯原料制成的非纺织品,所用聚酯纤维有长有短,断面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椭圆形断面长纤维制成的无纺布结构紧密,保温性能好,但是每平方米20克重的无纺布其保温能力只有1.5°C,不如0.1毫米聚氯乙烯薄膜的保温能力。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