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饲料中为什么要添加维生素?

2023-08-18 08:20:08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添加维生素

维生素是指维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在体内合成很少或不能合成,需由食物提供。

在饲料中如果不添加维生素,或者添加量不足,容易引起鱼虾骨骼畸形、生长不良、表皮出血、代谢紊乱和腹水等情况。鱼虾对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要求高,尤其是对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需求大,对维生素D需求不敏感。如通常在鱼饲料中,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比例大约在1∶5~10之间。

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应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①养殖密度高,需求量大;

②生长速度快,需求量大;

③单一品种养殖,需求量大;

④虾比鱼需求量大;⑤幼鱼高于成鱼;⑥环境条件差高于环境条件好。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

常用的维生素饲料有哪些?

答:①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谷实类的外皮及胚芽中,以及米糠、麸皮、豆类、青绿多汁饲料和一些中草药中。②维生素B2(核黄素)广泛存在于酵母、青绿饲料、豆类和麸皮中。③维生素PP(尼克酸、烟酸、烟酰胺)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在酵母、麦胚、谷物种皮、花生饼、苜蓿中含量丰富。④维生素B6有三种天然形式,其中吡哆醇多见于酵母、小麦、豆类等谷物种子外皮、青绿饲料和蔬菜中。⑤麸皮、米糠、苜蓿、胡萝卜、油饼中泛酸含量尤其丰富。⑥B族维生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肠道微生物,因此,猪在健康和饮食均衡的情况下,一般不会缺乏。但长期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

在农户个体养猪情况下,尤其是以青绿饲料为主或精、青饲料搭配喂猪情况下,由于猪的生长速度慢、生产性能低,猪一般不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因为天然的青绿饲料中维生素就可满足需要。但随着养猪商品化的出现,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发展,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生产能力极大提高。由此,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增多,而规模化养猪应以精饲料配合为主,又不能大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所以,猪必须额外补充维生素,才能满足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维生素A仅仅存在于动物体内,植物中仅存在维生素A原,即胡萝卜素。猪吃了含有胡萝卜素的饲料,在小肠和肝脏中经胡萝卜素酶的作用转化成维生素A,供机体所用。

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黏膜上皮健康,维持生活机能,促进生长发育和防止夜盲症。猪缺乏维生素A时,表现食欲不佳、视力减退或出现夜盲症。仔猪出现眼睑肿胀、皮毛干枯,易患肺炎;母猪出现不发情、流产、死产或生出有缺陷的小猪;公猪出现性欲下降、精液质量不良等现象。

预防维生素A缺乏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需在饲粮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D在机体内参与矿物质的代谢作用,对机体骨骼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维生素D主要指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是由存在于植物及酵母中的麦角固醇(维生素D2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维生素D3是动物皮肤中无活性的7-去氢胆固醇(维生素D3原),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后转变而成。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与猪机体中钙、磷的吸收和代谢有关。猪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机体矿物质代谢紊乱,进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使幼猪产生佝偻病。佝偻病的主要症状是骨干软骨连接处和骨骺部位增大,也叫大骨节病。严重时猪表现跛行和瘫痪。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尤其是在全封闭式长年不见阳光的猪舍中饲养的猪,在配合饲料中应加入维生素D添加剂。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或抗不育维生素。在猪体内,维生素E主要起生物催化剂和抗氧化剂作用,防止易氧化物质(维生素A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在饲料、消化道中的氧化。

猪缺乏维生素E能引起肌肉营养不良或发生白肌病,如果饲料缺硒时病症更加明显。维生素E缺乏还能引起繁殖机能障碍,使公猪睾丸生殖上皮变性,精液数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使母猪不孕或孕期胎盘、胚胎血管受损害,造成营养供应不良而引起胚胎死亡。

维生素E在饲料中含量较多,猪一般不易缺乏。但维生素E不稳定,易在饲料加工、储存过程中破坏,故需要在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E,有助于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维生素K维生素K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维生素K3。维生素K1主要存在于青、粗饲料中,维生素K2则可由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K3是由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有催化肝脏中凝血酶原及凝血活素的合成。通过凝血活素的作用,使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可使血液凝固。

猪缺乏维生素K,对外界刺激敏感,表现为贫血和衰弱,使血液凝固时间延长。青绿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中含量丰富,故猪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K。

(2)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又叫维生素B1。硫胺素是许多细胞酶的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作用。硫胺素还和乙酰胆碱的作用有关,而乙酰胆碱又为神经传导所必需。因此,硫胺素有营养神经之功能。

猪缺乏硫胺素时,往往出现肌肉痉挛及共济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并常出现消化道紊乱现象。

由于大多数常用饲料中都含有丰富的硫胺素,特别是禾谷类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糠麸类中硫胺素含量更多。一般情况下,猪的饲料中所含硫胺素已能满足需要,故不必再单独补给。核黄素又叫维生素B2。核黄素参与能量、蛋白质代谢,也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猪缺乏核黄素时,常常发生皮肤炎,后形成痂皮和脓肿,眼睑分泌物增多,眼结膜和角膜发生炎症。妊娠母猪可发生胚胎早期死亡或胎儿畸形等,泌乳母猪发生产乳量下降。

核黄素在动物性饲料及青绿饲料中含量较多,尤其是各种豆科植物中含量较多。泛酸泛酸作为辅酶A的组成部分存在于活细胞中。辅酶A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故泛酸不足时影响辅酶A的合成,使代谢过程产生多方面的紊乱。

饲料中长期缺乏泛酸,会使猪出现增重缓慢、皮肤病和掉毛;缺乏泛酸的母猪,经过两个繁殖周期后,使生产出的新生仔猪出现畸形;泛酸的缺乏还可影响猪的神经系统,使病猪后肢运动呈痉挛性的鹅步行走。

泛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以糠麸及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含量最丰富,如果饲料搭配合理,猪一般不易缺乏泛酸。烟酸又名维生素PP,也叫尼古丁酸。烟酸能促进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可加快猪的生长。缺乏时除使生长速度减慢外,还会使猪发生皮疹,故烟酸又称为抗癞皮病维生素。

动物性饲料的鱼粉中含烟酸较多,多叶的青绿饲料、麸皮、米糠、花生饼也都含有较多的烟酸。如果饲料搭配合理,猪一般不易缺乏烟酸。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维生素B12能提高叶酸的利用率,影响蛋白质代谢,可提高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利用效率。猪长期缺乏维生素B12,会出现生长停滞,贫血,被毛粗乱,皮炎和后肢运动不协调;母猪长期缺乏维生素B12,会使受胎率、繁殖率和产奶量降低。

植物性饲料中一般不含维生素B12,动物性饲料是猪维生素B12的重要来源。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维生素C参与猪机体内一系列代谢过程,能增进机体抗病能力,预防中毒和出血,还能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减轻因维生素A、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和维生素B12等缺乏产生的症状。维生素C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其他化合物免被氧化。维生素C缺乏主要表现为皮肤、口腔黏膜和齿龈出血或溃疡。

各种青绿饲料中都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另外,猪机体也有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故在饲料搭配合理的情况下,猪不易缺乏维生素C。

考虑到现代猪场的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猪在集约化环境下生产面临极大的应激,上面提及的维生素(除维生素C外)都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而且应当添加足够的量才能保证猪生长潜力的发挥。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