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宜建在地势高燥、水泥、电源充足的地方。首先平整场地,划线。挖地槽,铺基石,砌砖墙。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20—25米,四周围栏高1~1.2米。空心砖共砌五层,中间一层每隔一块倒砌一块,空心向外,以利夏天通风,冬天用泥土堵住保暖。四周立12根立柱,两侧各5根,对称垒建,高1.7~1.9米,栏底至顶棚高2.7~3.0米。大棚和猪圈结构为一体。支撑大棚的材料,可采用钢管、水泥预制杆或木棍,棚顶可建成拱型或人字型。棚顶顺排8号铁丝20根,顶10根,每根间隔0.2米,两侧各5根,每根间隔0.3米。大棚一端留出1~1.5米的空间,用于放置饲料、饲养工具,料棚与猪棚有食槽间隔,留一活动门相通。
采食槽和饮水器建造方法。自动采食槽和自动饮水器分别设置于棚圈的两端。贮料槽根据贮料量大小设计,一般食槽宽0.2米、深0.08米,槽底离垫料高0.12米,间隔0.2米加一根钢筋,以免猪进入食槽。饲养100头猪的采食槽长1.5米为宜。料槽内设耧式插板,可调节料食流量。选用鸭嘴式自动饮水器,每25头猪一个,离圈底面高0.35~0.40米,固定牢固,冬季注意防冻。自动饮水器下建接水槽,长4.2米、高0.08米、直0.1米,内槽倾斜35~40度角,将剩余水控流棚外。山区丘陵地带,可建地下或半地下式大棚,但上半部仍为花墙。在平地或地下水位低的地区,不必用水泥处理地面,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用水泥或三合土处理地面,或垫上预制水泥板,以防粪便外溢。大棚四周应挖好排水沟。
棚顶覆膜方法。大棚主体工程完成之后,覆盖双层乙烯无滴膜,也可单层,或用彩膜代替(单层或彩膜造价低,但冬季保暖、夏季遮荫性能差)。顶部应设2~3个通气孔,规格以0.4×0.4米为宜,安装可开启的木窗,以便排除猪舍内产生的有害气体。
铺设垫料。大棚竣工后,棚内铺设0.35~0.40米厚的锯末、麦糠或麦秸等垫料,人工踏实后,撒上一些健康猪的粪便,为培养仔猪在不固定点排粪使打下基础。如采用高效厌氧发酵法,垫料铺设0.3~0.4米即可。如采用高效好氧发酵法,垫料需铺设0.4米,每两天人工搅拌一次(用铁钩),促使氧气渗入垫料,使好氧菌作用于粪便发酵。
生态床好不好用,跟猪舍的建设也是有关系的。一般要求猪舍呈东西走向,座北朝南,这样的圈舍采光好,利于发酵;而且南北可以敞开,适合通风良好,不臭也没蚊蝇。如果建造成投资少、造价低、见效快、转产快的温室大棚养殖模式,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暖,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顶棚放上遮阳板,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一般散养户可因陋就简,一般可以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填满有机垫料后将猪只放入。
1、猪舍
猪舍一般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1.8~2米,顶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顶要做好保温隔热设计,以利冬季保温及夏季隔热,房顶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三分之一,南北墙可设大窗或使用卷帘,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可适宜地生长繁殖。
如果用温室大棚模式,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材料,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猪圈
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15~20头。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
在我国养猪业现状和社会发展趋势下,养殖户只有建设生态猪场、做好养猪大棚建设、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之路,才能提高我们养猪的技术含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创造更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终走上真正的成功之路。
生态养猪业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动物粪尿污水及其他废弃物被转化成为有用的资源。生态养猪不污染环境,环境也不污染养猪。养猪大棚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此,本文介绍了养猪大棚怎么盖,
新型设施农业项目日益受到种植业养殖业人士的追捧。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高原、深山、沙漠等特殊环境下进行农业生产。温室也称为暖房,目前主要有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类型。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平整土地和放线:按照设计好的日光温室平面图,陟盘测定好方位角,确定温室大棚的四个角,温室的四个角处打瞒桩,而后确定山墙和后墙的位置。筑墙:筑土墙所用的土,可以采用温室后墙外侧的土,也可以用温室前部栽培面耕层以下的土壤。如用温室前幽土,可将耕层(厚约25厘米)挖出,放在一边,向底层的生土浇水,一天以后,挖生土做土墙。先按土墙的厚度打夹板,填入刚挖出的湿土,用土夯或电夯夯实,每层约20厘米,夯实一层以后,再作第二层,直至达到要求高度。山墙于后墙要一起做,不可分段,只有这样才坚固。如果土壤的粘度不够,可毗中掺人麦秸。有些地区的土壤粘度很低,不能用夯实的方法建墙,这时可先在土中搀入一定量的麦秸和泥,做成土坯,待土坯干后,睡土坯墙。砌墙时,土坯之间要用草泥堵严,墙的内外也都要抹草泥。砖墙施工时要先将地基夯实,然后才可以砌墙,施工时要灰浆饱满,勾好砖缝,抹好灰面,墙的内外都要抹灰,以免漏风。砖墙层与层之间的空心不可过大或过小。一般空心的宽度掌握在5-8厘米之间。空心不可一留到底,要每隔3-4米,用砖将各层连接起来,以提高墙的牢固程度。空心墙可加用炉渣、珍珠岩、麦秸作填料,也可什么也不加,只用空气隔热,不加填料的空心墙,一定要做到没有裂缝。在砖睁封顶时,最好用泥糠封顶30厘米,使后墙与后屋面衔接紧密,提高保温性能。埋立柱、立屋架:根据图纸,确定各个立柱的位置并用石灰标出。挖30-40厘米深的坑,用石头做柱脚,以防止立柱下沉,而后在后排立柱上安装挖柁,柁头架于立柱上,柁尾架于后墙上或架于后面辅助立柱上,在柁上放檩3-4道。脊檩在柁处相连,成一条直线,其它檩错落放置,为防止檩下滑,可在檩下部的柁上钉一块小木块卡住檩木。有些温室只用立柱支撑脊檩。覆盖后屋面:在檩条或椽子上覆盖一层废旧的塑料薄膜,在薄膜上摆放成捆的玉米秸,其撂放的方向与檩条或椽子垂直。再在玉米秸上铺麦秸或稻草,而后在其上再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抹草泥。后屋面由两层塑料薄膜包裹的秸秆、麦草组成了一个像棉被一样的覆盖物,保温性能比普通的不加塑料薄膜的后屋面大大提高了。后屋面覆盖好以后,要用草泥将后屋面内侧与温室后墙衔接处抹严。挖防寒沟:在温室大棚的前沿挖20厘米宽,40厘米深的防寒沟。埋地锚和后屋面的压膜线固定铅丝:在防寒沟的底部平放一条于温室等长的8号铅丝,其上穿有地锚,地锚是两头做成铁环状的8号铅丝,依所要埋设的拱杆间距,每隔3米,在铅丝上绑一块砖头或木棍,放在这些固定物之间。在温室的后墙外侧;依同样的方法挖沟埋地锚,只是地锚的间距可加大为2-3米,埋好后即可填土踏实,铁锚的上部环显露于地表。在温室的后屋面上,拉一道8号铅丝,两头埋入温室山墙外侧的地下,埋人时要在头部绑重物。用铅丝或尼龙绳固定铅丝,一头绑在铅丝上,一头绑在后墙外埋好的铁锚上。建前屋面:立柱位置埋好后要前后调整,使立柱各排和各列对齐,将4米长的竹片两两绑在一起,长度要适宜,一端插在防寒沟里,下部靠防寒沟的南侧用砖头顶紧,其角度要使拱杆在竖起来时与地面垂直或稍倾向于南方。在支撑前屋面的立柱上绑横梁,横梁距离每排立柱顶端20-30厘米,在横梁之上立小吊桂,小吊柱的上下两端都要打孔,分别用8号铅丝穿过孔,弯曲拱杆,小吊柱的一端紧绑在拱杆上,一端支在横梁上,绑紧。拱杆的上端可插在脊檩之上。而后,不断调整小吊柱,使前屋面的同一位置高度一致。覆盖薄膜:温室的薄膜为两幅或三幅,用两幅时,其宽度分别为3米和5米,用三幅时其宽度分别为2甲、4米、2米。先将3米或2米宽的薄膜一边卷回,用粘合剂粘合或用电熨斗熨成5~6厘米宽的筒,装人泥龙绳,3米宽的固定在距离地面2.5米处,2米宽的固定在距离地面1.5眯处。薄膜先卷成卷,边覆盖边拉紧边向防寒沟里填土。尼龙绳要拉紧,连同薄膜一起,在温室的山墙处埋人地下。上面的一幅或两幅薄膜同样先卷成卷,一端靠山墙埋人地下,而后向另一端铺开,到头后靠近山墙埋人地下。薄膜靠近后屋面的一端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竹片和铁钉直接固定在脊檩上;另-种方法是将其用竹片和铁钉固定在脊檩上之后,折回,扣在后屋面上。可扣后屋面的宽度约为0.5-1米,越多越好,其上用草泥压实。此种方法对没有加废旧薄膜的后屋面来讲,有较好的提高保温性能的效果。固定压膜线:薄膜覆盖好以后,要用压膜线将其压紧固定,压膜线可以是市售的聚丙烯温室专用压膜线,也可以用尼龙绳或铁丝代替,但最好不用。以以专用压膜线为最好。先将压膜线的一端绑在温室后屋面上的8号铅丝上,从温室上抛下,压在两拱杆之间的薄膜上,下端地锚环,拉紧绑好。固定压膜线的顺序是先细后密,先大伺距的固定几根压膜线,再逐渐在每个拱杆之间固定一条压膜线。压膜线和塑料薄膜都有一定的弹性,要在固定好压膜线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再紧2-3次,才可保证确实压紧,压紧的前屋面薄膜呈波浪状。上草苫和纸被:纸被用4-6层牛皮纸做成,草苫用稻草或蒲草做成,稻草苫宽1.2-1.3米,蒲草苫宽1.5-1.6米,长度以覆盖住温室的前屋面为准,在没有纸被的情况下,可覆盖两层草苫或增加草苫之间的重叠量,每片草苫用两根长度分别为草苫长度2倍或略长一些的尼龙绳拉放,每条绳的两端都分别固定于草苫某一端的靠边的一处,形成两个环,套住草苫。拉放草苫表面的两根绳,可将草苫卷起或展开于温室的前屋面。卷起的草苫相交错或一前一后摆放在后屋面上,为防止草苫下滑,可在每卷草苫的后面挡一块石块或两三块砖。出人口的处理:日光温室可在温室的东山墙处留门,门要尽可能地小,门外要建保温间,门的内外都要挂门帘,一般不在温室的西山墙或后墙处留门。
要想蜈蚣快速生长,就要改变蜈蚣的低温休眠生活特性,进行无休眠养殖。
若要进行无休眠养殖,首先要建造适宜蜈蚣生长的恒温大棚。恒温大棚要建在远离使用农药、较为僻静的地方。为达到冬季保温目的,在建造墙壁时,一般建造双层的内、外砖墙,即俗称的“二四墙加一八墙”,中间用珍珠岩、蛭石、棉花等保温材料填充,再用水泥或白灰把表面抹光。大棚一般留六个窗户,三高三低,以利于通风换气。实践证明,只有建造如此厚墙,才能在严冬季节使温室保持理想温度。在北方如陕西、甘肃、新疆等少雨干燥地区,可建菜窖式恒温室,利用地下厚土层来保持适宜温度。
在三九严寒季节,一定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低于此理想温度,则难以使蜈蚣快速生长。根据地势,大棚一般长10米、宽5米,坐北朝南,易于采光升温。简易大棚的建筑材料有红砖或水泥大砖、竹竿、木棒、塑料薄膜、水泥、石灰、草苫等,在一般城乡皆可购买。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