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殖螃蟹的池塘,一定要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水质好,水草丰富,池塘的大小决定了螃蟹数量的多少。池塘的水不要太深,1.2米就差不多了,并且池塘周围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还要设置防逃装置,主要是预防雨季涨水的时候用。在使用池塘前,要将底下的淤泥清理干净,并在放养前半个月使用生石灰泼洒消毒、做好消毒工作,生石灰可以杀灭病菌,还能增加水体中的钙离子,改良水质。
2、最好选择完好无损、发育健壮的优良品种,这样可以保证螃蟹的质量和成活率。在放养前先让蟹种暂时呆在暂养区一段时间,先让它们有个过渡适应期。一般是在立春前后放养,一亩放养的密度最好是2000只左右,不可过密。
3、仅仅靠螃蟹自己采集食物是不可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当池塘的水温在11度以上就需要人工喂食,遵循前期精料、中期粗料、后期荤料的原则,春季投喂少量糊状饵料,夏季投喂植物类饲料,秋季增加动物性肉料的投喂量,都是为了增加螃蟹的体重,达到肉质鲜美目的。
4、水质是养殖螃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礼拜要加水一次,并且还要随着温度的上升来调节,气温越高,水位越高,7月的水位至少要在1.5米左右。气温越高,换水的频率也要增加,例如5月和6月每半个月换水一次,到了7月和8月就要一周换水一次;反之,气温低就要减少换水频率,每次只需换30%即可,不需全部换掉。另外还要每隔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消毒。
螃蟹的主要食物是小鱼虾,海藻等。
螃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寻找食物,它们一般并不挑食,只要螯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小鱼虾是它们的最爱,不过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于连动物尸体和植物都能吃。
螃蟹吃别的动物,其它动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类就把螃蟹当美食佳肴,还有水鸟也吃螃蟹,有些鱼类也像人类一样喜爱吃蟹脚。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时,可能会被其它海洋生物捕食,也因此螃蟹产卵时都要下很多的卵,以保证螃蟹的成活率。
扩展资料:
螃蟹的形态特征
螃蟹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将螃蟹的硬壳去掉后,我们可发现螃蟹的身体部分受到一层壳的保护,这些像盾状的壳,生物学家称为背甲(carapace)。
螃蟹身体左右对称,可区分为额区、眼区、心区、肝区、胃区、肠区、鳃区。螃蟹身体的两边有附属肢(appendage)连结。头部的附属肢称为触角,具备触觉与嗅觉功能,有些附属肢有嘴部功能,用来撕裂食物并送入口中。
螃蟹胸腔有五对附属肢,称为胸足。基于螃蟹尾端的 2 只步足较少参与行走的特性,通过模仿螃蟹的行走方式开发了6足横向移动步行机构,并对其运动特性进行研究,以满足在刚性地面和农业生产所涉及的松软地面行进的要求。
百度百科-螃蟹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