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先进,实习基地健全。培养学生除掌握生物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外,通过方向培养,还能系统地学习相应方向内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与运用评价的思想、理论及方法,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测试技术、液压技术、技术经济学、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构造及原理、汽车电器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与管理、农产品加工等。
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培养能力
1、掌握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或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推广的能力;
5、熟悉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4、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遍及全国,既有中央国家机关的高层领导,又有享誉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相关的国有企业、各类独资合资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机械化及自动化方面的管理工作及产品的设计、制造、运用、鉴定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科学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工作。
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排名
1. 中国农业大学 A++
2. 东北农业大学 A++
3. 吉林大学 A+
4. 华南农业大学 A+
5. 石河子大学 A+
6. 华中农业大学 A+
7. 江苏大学 A+
8. 河北农业大学 A+
9. 山东农业大学 A
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
11. 南京农业大学 A
12. 沈阳农业大学 A
13. 内蒙古农业大学 A
14. 山东理工大学 A
15. 西南大学 A
16.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A
17. 山西农业大学 A
18. 云南农业大学 A
19. 安徽农业大学 A
20. 新疆农业大学 A
关于农用机械行业发展前景
国内农机装备现状:总量规模已较大,产品应用不平衡。2004年开始,农机促进法的出台和农机购置补贴的推行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机工业的发展。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83.68亿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目前国内农机产业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农机应用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域、产品种类、作业阶段等方面;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
国内农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与国外相比,国内农机行业仍显分散,全球目前形成了五大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其收入规模均在30亿美元以上,前三家15年收入达619亿美元,与国内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随着我国农机向高端化、全过程化转变,技术落后、资金实力弱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国家逐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门槛,未来国内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总量仍将增长、行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关注植保无人机等细分潜力领域。《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设定了行业发展远期目标,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整体上看,随着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农机行业总量仍将增长;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会有更大的空间,农业植保无人机值得关注。当前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处于成长初期,未来针对无人机的补贴政策出台等因素促进渗透率逐步提高,我们测算植保无人机整机销售市场规模年均近50亿元。
农用机械行业结构分布不均衡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总体发展向好,但各个领域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1.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迥异,气候、地形、土壤都有各自的特点。农业生产活动从东北平原的一年一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各个地区农业基础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巨大的差异。
2.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农业机械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机耕、机播和机收三大环节。目前我国机耕水平明显高于机播和机收水平。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我国机耕水平已达76.00%,机播水平为48.78%,机收水平为48.15%。
3.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高,2013 年已达93.71%;其次为玉米,2013 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为73.14%。
农用机械行业发展趋势(1) 机械化水平较低,行业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减少,人工成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再加上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发展,农机行业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绝对数值仍较低。《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统计显示,2013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较2012 年提高2.3 个百分点,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仅为51.57%,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仍待提高。进一步来看,机械化水平低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行业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得到较快发展;本身市场空间大的子行业,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粮食安全受高度关注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子行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2) 更新换代频率较高,行业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强劲发展,我国各项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增。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由于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农业机械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农业机械细分行业收获机械为例,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113.43 万台,而玉米收获机2013 年全国保有量仅为28.68 万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机械化率较高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新增需求逐渐减少。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是农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使用时间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一般在使用5 年左右即需要更新。此外,由于农机更新换代有助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节能减排,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对农机报废更新。2012 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了《2012 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试点范围内依法报废旧机并换购新机的农户可申请享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补贴机具包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因此,即使农机行业快速发展,达到较高农业机械化率,农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仍然存在,农机行业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