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现代农业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是指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 率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利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技术改造农业,用新 的理念、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新型农业。农业现代化实质就是改变过去直接 经验和手工工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机械装备发展新型农业,实现机械自动化, 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 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之一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的内在要求就是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生产过程的机械化代替了传统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 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 脱粒、烘干、仓储等各环节的机械操作,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大面积的推广现代机械化的精耕细作,实现农业现代化过 程。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过程离不开农业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农业 机械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杠杆性的作用,离开了农业机械 化,农业现代化无从谈起。 其次,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利 于机械的大面积作业,降低作业难度,减少开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从根本上转型,实行集体经营,有利于农机的推广,由于地域的差异,分摊的土 地不均匀,个人经济能力的不同,个人连产承包无法进行全部作物的机械化耕作 和收获,实行集约化经营有利于科学合理的一系列种植、收获等作业,提高生产 效率。 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抑制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农 民对农田作业机械的投入热情就不会高。
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模式不明确、农机农艺结伍让雹合不紧密、技术系统不完整。
1、研究基础薄弱
农机化科研基础数据积累不够,土壤、作物(动物)和机器互作机理研究不足,现代农业生产和健康养殖新工艺设计理论缺乏,原创性重大突破少,难以满足我国地域多样性、作物多元化、农艺复杂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技术模式不明确
例如,在耕作方面,无论土壤类型、水田旱田和丘陵平原,现在全国大都采用旋耕,犁耕、深松和免耕等耕作方式没有优化组合,造成土壤耕层“浅实少”,有机质低且分布不均匀。
在种植方面,水稻插秧与直播、油菜移栽与直播、玉米种植平作与垄作等,不同地区宜采取何种种植方式,缺乏科学论证;在收获方面,油菜、马铃薯的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甘蔗整秆收获与切断收获、牧草刈割与饲草青贮致密收获等技术路线不明确;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路径不明确等。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