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大棚建设成本一平米多少钱?

2023-08-17 06:34:41 来源:网友发布 作者:网友发布

初步估算,一套全套标准的玻璃温室造价约323~400元/平方米(此价格以2020年材料询价所预算)。随着时间推移各地物价有所上涨,温室工程造价也会随之攀升,另外温室工程涵盖很多创意和设计,设计本身并无标准定价,三润集团温室专家根据需求找三润的技术顾问定制方案,能测算出比较准确的温室建造成本。三润集团2014年创建,2015年开启了国内国际传统温室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北京三润集团致力于温室设计建造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1、智能温室,俗称连栋温室或现代温室,是一种先进的设施农业。它具有集成的环境控制系统。使用该系统可直接调节室内温、光、水、肥、气等多种因素,可实现全年高产、稳定的精品蔬菜和花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蔬菜大棚建设的快速发展,智能大棚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动力。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由信号采集系统、中央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2、智能温室每平方米造价是多少智能温室造价相对较高。一般费用按平方米计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种温室结构,一般造价在260-500/平方米不等。智能温室除结构框架外,所有屋顶和围墙均采用透明材料,如玻璃、塑料薄膜、硬塑料板等。智能温室内部可根据需要进行空间隔离。

3、在冬季北风较大的地区,温室的北墙可以选用保温性能强的不透明材料,以提高温室的保温效果。智能温室土地利用率高,光照充足,自动化程度高,内部运行量大,内部配置齐全,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工业化生产和自动化管理。在设计建造PC日光温室时,需要仔细观察PC板的使用寿命,PC板需要在向阳面有抗紫外线涂层,抗老化性能可达10年左右。因此,标准智能温室的人工和材料承包每亩土地成本为40000-50000。如果配置适当降低,这种智能温室的造价可以更低,每亩地成本在4万左右。

4、智能温室可实时无线采集并传输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CO2浓度、叶片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以直观的形式显示给用户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绘制图表、曲线,并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要提供各种声光应急信号。它主要由农业温室、智能农业温室信息显示屏、各种无线传感器、控制器和系统软件组成。

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建设中,还存在着网络化程度低,运行管理落后以及环境调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解决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生产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探讨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温室大棚中的应用设计,并研发一种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希望本研究能够推动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的科学管理,推动农业温室大棚朝向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从总体上来看,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传感网、传感元件和智能信息处理相关方面的内容。物联网最初源于网络化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随后,慢慢发展成熟。截止到今日,学术界尚未对物联网的概念达成统一的共识,专家学者们对物联网的定义众说纷纭。我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物联网是一种基于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通过传感器、卫星定位、射频识别等采集物体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上传至互联网,实现对现实生活中物品的精准定位识别以及监控和管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主要体现于农业服务、农业管理和农业生产经营等环节,从物联网技术特点角度,可以把物联网技术分成传输层、感知层和应用层。每一个技术层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其中,第一,感知层。感知层常作为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为应用层和传输层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具体来讲,感知层通过卫星定位、遥感技术、智能传感器等来全面采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信息,如农作物长势信息、土壤信息、环境信息、产品物流信息等。第二,传输层。农业物联网中间环节传输层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局域网等来实现对感知层采集物体数据信息的传输,把数据安全稳定地传输至应用层。同样的,对于应用层处理后的数据,也经过传输层来回馈至感知层设备终端,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第三,应用层。应用层可以说是整个农业物联网的顶层环节,具体包括农产品追溯领域、大田种植领域、设施养殖领域、设施园艺领域、农产品物流领域等。在应用层,实现了数据融合、数据管理、数据预警、智能控制、诊断推理等,助推农业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集约化的实现。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环境参数及特点从总体上来看,园艺作物能否得到 健康 生长,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就与所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气体因子等,在温室大棚内部,通过控制各项环境因子在适宜的水平,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第一,温度。温度是影响园艺作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每一种农作物生长都有适宜的温度范围,并满足“三基点”要求。“三基点”具体包括温度下限、温度上限以及最适生长温度,例如:对于光合作用而言,农作物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在20℃~25℃;对于呼吸作用而言,农作物最适宜的呼吸温度范围在36℃~40℃。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的环境,也应该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那么,如何调控设施农业大棚温度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主要采用电热采暖、热风采暖、热水采暖3种方式进行加温,我们厂采用水分蒸发、遮阳、通风的方式进行环境的降温。在必要的情况下,由于温度和湿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升温和降温都会引发温室大棚内部湿度的改变,我们还要考虑到湿度改变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湿度。湿度可以说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的含水量为60%~80%,而农作物的生理过程几乎都离不开水分的参与,如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对于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而言,其内部环境的湿度是由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共同决定的。温室大棚本身是密闭的微环境,我们常常对其进行降湿处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通风的方式来去除空气中多余的水分,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吸附材料来降低空气的湿度。第三,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光照,并且光合作用的速率也随着光照强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众所周知,对于农作物而言,每一种农作物都对应一个光饱和点。低于这个光饱和点,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而高于这个光饱和点,即便是光照强度加大,农作物光合作用也不再加快。大多数的农作物最适光照强度范围是8000~12000lux,而我们常常采用遮光和补光操作的办法,能让农作物尽可能在最适光照强度范围内生长。利用人工光源,人为地延长光照时间或者提高光照强度进行补光操作,利用遮阳网来进行遮光操作。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依据各项温室大棚环境参数,本文设计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以以太网接入局域网络,实现了对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同类最新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