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agricultural region)是农业生产上具有类似的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一定区域。是农业生产地域差异和地域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区际差异性和区内共同性的特点。属经济区的类型之一。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农业区 外文名 :agricultural region 属性 :经济区的类型之一 定义 :农业生产上具有类似的一定区域 术语 :地理学 特点 :有一定的层次和等级 定义,发展,概念,形成,结构,我国四大农业区,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定义 农业区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其产生、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农业商品化程度及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要求相联系。农业区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性的产物,有其自身的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最早的农业区是农业自发的自然分区。以后根据各地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差别,因地制宜地划为各种农业区。 每个农业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农业生产地域综合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农业结构。农业区有一定的层次和等级,高层次农业区主要反映农业生产大的地域差异,范围较大,农业结构复杂,着重于农业的部门结构特点;低层次农业区主要反映农业生产小的地域差异,范围较小,农业结构较简单,着重于作物结构。高层次农业区包括若干低层次农业区。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具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如全国农业区主要为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县级农业区主要为指导县级农业生产服务。研究农业区的形成、结构和发展变化,是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合理地域分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发展 概念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指以耕作业为中心、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区域,又称农区。广义的农业区指从事农、林、牧、渔各种农业生产的区域,包括农区、林区、牧区、渔区。同一农业区内,农业生产上具有类似的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它是经济区的一种类型。 形成 农业区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最早的农业区是自发形成的,是农业的自然分区。后来,人们根据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差别,因地制宜划分为各种农业区。这一工作称为农业区划。如中国珠江三角洲农业区,在唐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低洼沼泽地,耕地片段分散。明清以后,三角洲平原扩大、耕地面积广阔,以水稻田为主。20世纪30年代以来,引进甘蔗新品种,种植水果 、蔬菜,珠江三角洲划分为水稻、蚕桑、水果、蔬菜、塘渔区。 结构 每个农业区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农业结构。等级高的农业区,面积大,农业结构复杂,着重农业部门结构(如农、林、牧、渔的结构)。等级低的农业区,面积小,农业结构简单,着重作物结构。农业区内部具有地区间的差异。高一级农业区包含若干个低一级农业区,低一级农业区是高一级农业区的组成部分。农业区的构成以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为基础。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经济资源主要是人力、畜力资源和生产设备的动力资源。农业资源有地域性,因而农业区也有地域性。 我国四大农业区 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菸(华北)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凤梨、蚕桑。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淡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青藏地区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特色农业----河谷农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农业活动特点:著名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青海、西藏)。 主要农产品:种植业-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畜牧业-牦牛、藏山羊、藏绵羊。如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热带作物、蔬菜、林业、牧业、渔业等各种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地区优势,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商品率。
生产对象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热带作物、蔬菜、木材、畜产品、水产品等。其形成条件是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适宜,原有生产基础较好;资源量丰富、生产发展潜力大,在全国或地区商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商品量大,商品率高,交通运输较方便;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
(c)2008-2023 Www.QNW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